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狐耳與談:房市與人生抉擇——女性奮鬥,永遠在路上

狐耳與談:房市與人生抉擇——女性奮鬥,永遠在路上

作為狐耳與談的第一篇文章,狐耳想與大家聊聊當今房市與人生抉擇。

首先要明確的是狐耳與談的對象。狐耳將話亮在最前,狐耳歡迎與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知識、技能,能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理智判斷分析的讀者進行交流互動。狐耳拒絕人云亦云的狂熱、戾氣、焦躁、高人一等的道德批判。我們可以不選擇某些觀點、某些生活方式、某些態度,但存在就是合理,誰都有自己走過的路,這些並不適合旁人置喙。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洞察世事也請多些包容,少些優越感。

談到人生抉擇,曾經有一句話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這句話衍生出來的推論是,個人最大的智慧來自於對時代大方向的把握,將此種把握與自身抉擇融合在一起,方可稱為人生有所作為。若將此句話理解為「早日買房走上人生巔峰」,「實業誤國,炒房興邦」,那就太縮小這句話的格局了!看彼時某人講出這句話的時代背景與個人經歷,該歷史進程的心胸視野豈是房市可囊括。風物長宜放眼量,避免小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的矯情,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也有自己的一套國情。很多的制度都在不斷的完善之中,用前幾十年的經驗很容易出現落伍。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十年都有全民參與的瘋狂。想一想二十年前,1998年我國在國際政治環境處於什麼地位,國內是怎樣的發展水平。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又是何年。各地的傳銷、氣功、福利綵球一度猖獗又是何年。從嚴打到治安的逐漸改善,這期間又經歷了些什麼。深圳崛起,海南房地產爛尾,農民工返鄉潮等等。這些都是時代不可抹去的烙印。再想一想四十年前,1978年,我國又是怎樣一番場景。二十年間可謂天翻地覆的變化。每個時代,把握其方向並非易事。個人出於自身的思維、知識、見識等局限性,對大環境趨勢判斷可能千人千面。如同對房價走勢的判斷,各路經濟學家、民間高手、投資達人圍繞重點城市各自有其觀點和支持理由。

21世紀中國的大方向是什麼?狐耳認為最重要的兩點,一是中國的崛起,二是中國女性的崛起。這兩點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

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下,我國要進入世界超一流國家之列,甚至可有更高的目標。從歷次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國際秩序重新分配來看,中國崛起概率極大,這是百年一次的戰略機遇。資源分配製度、包括自然資源如農村土地、產業布局、體制內部改革、不同城市之間的競爭、城鄉差距的處理、甚至法治的走向,包括民法典的制定等,這些都是中國崛起背景下的博弈選擇。在中國的崛起路上,首要考慮是國家安全,包括軍事安全與經濟安全等問題。所有崛起路上所呈現出來的矛盾與問題,必須在這個前提下解決。政治體制應為此前提服務,社會秩序方面的考量也應基於此展開。這是最高層的決策眼光和政治遠見,狐耳對此不多闡述。

(二)

女性的崛起,既是技術進步的必然,也是歷史機遇的巧合。技術進步解放了女性生產力,從而產生對社會性別的資源結構與分配、社會保障系統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獨生子女政策造就了部分女性家族繼承人身份,導致資源的傾斜與觀念的轉變。

中國女性對社會地位、職業待遇、生活需求等各方面的話語權提升的渴求,在現今已經與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摩擦。大齡剩女見諸媒體報道,二胎生育政策的實施問題,婚姻財產制度的變革,如婚前,婚內財產的處理等,都是這個大方向、背景下的矛盾衝突體現。

在中國女性崛起的路上,首先面臨的是對奮鬥的自我認同、獨立問題。女性在生理方面存在的弱勢期間,無法迴避,但這可以被現代科技、經濟生活緩和。100多年前還在仰仗另一性別鼻息而生存,現今一切是無數優秀女性奮鬥爭取而來。這與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奮鬥成為現代化國家的道路是一致的、吻合的。沒有憑空出現的一切,唯有奮鬥的果實方可享用。面對微博等媒體信息源兜售的「買買買」消費主義價值觀,口紅、「包治百病」、跟老婆不要講道理、仍然在提及的處女問題、「女人找個輕鬆的工作相夫教子就好了」,一方面崛起過程中勢必帶來原有秩序的質疑與打破,有分歧有爭議正說明了舊秩序正在被衝擊。

社會輿論關注較多的矛盾之處,正是職業化的女性與男性爭奪資源的地方。如大齡剩女問題中,女性對於工作、婚姻的看法,與社會主流男性眼光對女性進行劃分層級比較時,對外在的相貌、身材、年齡的看重與內在素養、職業發展、教育水平忽視之間存在不匹配現象。後者觀點來源於舊時代時女性無法獲得其他社會資源,主流價值極端強調對女性生育能力的看重。同時,也有部分女性採取搭便車策略,享受男權社會中帶來的附隨便利。狐耳認為,這兩點都應該在輿論宣傳中被弱化。部分已經在職場之中取得社會資源的女性不應基於生育價值獲得基本評價。女性必須比同等條件的男性做得更好才能得到認可。女性擇偶目標往上走,男性擇偶眼光往下的傳統觀點與傳統社會結構是匹配的。彼時一個優秀的男性可以以妻、妾等多種形式,實現一對多的夫妻家庭結構,但思想解放後,主流社會無法實現對此再度認可。

在生育問題上,目前二胎的放開,加之配套制度缺失,企業等用工單位不可能在沒有激勵的情況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該社會成本若一昧地轉移到女性身上承擔,只能造成緊張與需求減少,這對於整個國家無益。婚姻法司法解釋出台後,在彩禮等問題上造成部分觀念與立法之間的矛盾、夫妻對內財產關係與對外債務承擔問題,本質上還是經濟分配問題產生的社會矛盾。這種分配問題需要通過重大理論創新來解決。

人生抉擇將時代大方向與自身抉擇融合在一起,方可稱為人生有所作為。所有長久的成功,必然不會與21世紀中國的大方向矛盾。房市,以1999年為始拉開序幕,20年為周期,如今大勢已去。

不需要有任何顧慮,外物、贈予的作用是錦上添花,整個社會對女性的獨立的認可,需要弱化生育價值,忽略搭便車現象,在女性奮鬥中實現。對於受過良好教育女性,不努力的人生是一種「罪」。女性奮鬥,永遠在路上,這是時代的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耳與談 的精彩文章:

TAG:狐耳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