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轉基因食品換了新馬甲,看到這個符號要注意了!美國消費者已吵翻

轉基因食品換了新馬甲,看到這個符號要注意了!美國消費者已吵翻

1996年,美國批准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從此,美國越來越多的農作物不再是「汗滴禾下土」的傳統方式種植,而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的。

外媒對轉基因玉米的報道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美國的大豆、玉米、番木瓜、西葫蘆等農產品以及菜籽油、甜菜、棉花、紫花苜蓿等經濟作物中,轉基因(GMO)產品所佔比例已經超過了非轉基因食品。

其中,90%以上的美國大豆、玉米、菜籽都是轉基因作物,甜菜100%通過轉基因培育。

美國橙郡農業新聞報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呼籲,立法強制轉基因食品做出標識,讓消費者享有清清楚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此前美國轉基因食品採取自願標識制度,生產商可以不用刻意標註。近日,美國農業部(USDA)在批准轉基因食品入市22年之後,終於公布了一份草擬法案,強制要求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註!

不過,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立法,卻引發了美國民眾的憤怒:統一標誌用詞模糊,以「生物工程食品」的字眼代替轉基因食品;標記也可以通過二維碼的形式出現,這讓美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因為無法用智能手機掃碼(仍使用功能機甚至沒有手機)而被變相剝奪知情權。

轉基因食品法案拖延多年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美國政府網站查詢到,美國農業部近日頒布了《國家強制披露轉基因食品標識法案》。

這份草擬法案指出,美國農業部和美國環境署、食葯監局三個部門共同負責為美國消費者把關轉基因食品。這些部門有權定義具體哪些轉基因食品需要標註:比如一些用轉基因農作物飼養的動物,屠宰後不必進行標註。

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份需要進行轉基因標註的產品清單,並且規定清單今後將每年更新一次。對於一些包含了禽肉、蛋、奶製品等成分複雜的產品(比如牛肉蔬菜湯),是否需要強制標註需進行更仔細的鑒定。

此外,美國農業部只將轉基因產品市佔率超過85%的行業(如玉米等)列入必須強制標註的產品;轉基因普及率低於85%的產品(如蘋果等)被列入觀察清單,是否需要標註將被區別對待。

然而,這項法案最有爭議的部分在於標識圖案。

美國農業部列出的備選標識均以「BE」兩個字母作為圖案中心,意為「生物工程食品」(Bio engineered),而美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習慣叫法為「genetically modified」(縮寫為GMO food)。

同時,強制標識還可以通過「數碼鏈接披露」的形式完成,意味著商家可以將轉基因標誌信息放在二維碼上,而不用直接以文字和圖案形式出現在產品包裝上。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美國農業部這項草擬法案的出台,是源自奧巴馬時期參議院通過的一項立法。2016年,奧巴馬簽署《國家生物工程食品披露標準法案》,授權聯邦政府農業部長就轉基因食品確立強制性披露標準及實施方法和規程。

此外,美國農業部這項草擬法案公布後,將有60天諮詢期,公眾可以提交意見。最終版本的法案將於7月生效。

公眾憤怒:標識用詞模糊概念

草擬法案公布後,很多美國農業界人士表達了寬慰和開心的態度,但公眾對於法案細節卻有著強烈的不滿。

美國食品安全中心法務主任金貝里對著名的草根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表示,「二十年來,美國很多有識之士都在為轉基因食品標註立法而奔走呼籲。現在,我們終於邁出這一步,可以向其他64個已經通過此類立法的先進國家看齊了。」

不過金貝里也承認,這項草案的細節引發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爭議」。

環保網站「地球母親」撰文認為,採用「轉基因」(GE或者GMO)的字樣才是中性客觀的描述,而草擬版本的標識圖案採用「生物工程」的用詞,並配上笑臉或者太陽的圖案,對消費者產生「轉基因食品等於高科技產品」的積極暗示。

美國大豆、玉米、棉花轉基因佔比猛增 數據來源:Times

美國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NSAC)發言人表示,

「所謂的生物工程其實並不是什麼對人類健康有益的高科技。

很多轉基因工程都是孟山都這樣的公司出於他們的商業利益考慮,最終的結果只是增加了我們對農藥的消耗量。」

另外,轉基因廠商並非必須選擇美國農業部公布的統一標識,他們也可以自已加註一段文字描述,或者通過二維碼為消費者提供更詳細的網上信息。

據美國農業部自己的調查,美國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使用智能手機。另外,一些年齡較大的人士對掃碼操作並不熟悉,美國很多偏遠地區也沒有足夠的上網帶寬。

有媒體批評道,美國農業部的做法可能將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拋入了「信息黑洞」,剝奪了他們選擇商品時的知情權。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受到爭議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介紹,目前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主要是提高作物自身的耐藥性、提高作物對病蟲害的免疫力、增加產量和質量。

例如,某一種作物面對當地的某項災害時非常脆弱,轉基因技術可以有針對性地「打補丁」彌補弱點;轉基因技術還可以修改產品性狀,比如降低菜籽油中飽和脂肪的含量,對人體更有益。

不過,美國農業部也承認,要衡量轉基因技術的利弊可能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數據。轉基因作物是否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破壞生態平衡,也是一大隱憂。對人體而言,轉基因技術可能帶來過敏等不適癥狀。

根據美國兒童知情權組織的報告,轉基因食品可能包括的副作用有過敏、腸道和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力降低、內臟和生殖系統破壞等。

在CBS調查問卷中,53%的美國人表示不會購買任何轉基因食品,87%的美國人要求轉基因食品必須有明確標註。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在轉基因食品標註立法的問題上,雙方拉鋸爭奪了很多年。

傳統的有機食品(organic)生產商認為,有機食品的認證需要打上美國農業部的統一標識,轉基因食品理應受到同等對待;而很多轉基因食品廠商認為,經過美國農業部審批的生物工程技術安全性已經得到了認證,如果單獨標記,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拿來做文章,反而給人不安全的暗示。

那麼,你對轉基因食品如何看待呢?請積极參与投票,並在評論區留言參加討論。

每經編輯 鄭直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精銳教育美股上市恰逢減負新政 去年負債率達110%
近期10餘城市被住建部約談 專家稱房價潛在上漲因素還需遏制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