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魂的歸宿:汶川十年,夢回映秀

靈魂的歸宿:汶川十年,夢回映秀

我一直珍藏著一個紅色燙金,由汶川縣委、縣政府授予的「榮譽市民」證書。這對於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的人來說,是一種榮耀。今年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十周年。手捧榮譽證書,思緒飛向十年前奔赴汶川的難忘親歷。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所在的軍事醫學科學院奉命迅即派出救援隊,其中大多是防疫專家,擔負災區防疫任務,以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受科學院領導委派,我帶科技處長和一名專家,將防疫裝備送往汶川疾控中心。由於映秀通往汶川的道路阻塞,我們包租了兩輛地方越野車,從成都出發,途經雅安、寶興,翻越夾金山,再經馬爾康、理縣,途中遇大雨、泥石流、塌方等險情,歷盡艱辛,最終抵達汶川,完成了裝備交接任務。折返成都,再趕往映秀,與我們參加防疫救援隊的同志會合。

那時,地震過後已數周。到達映秀的當晚,下了一場滂沱大雨。翌日晨,雨過天晴。我們一行從倒塌的映秀小學遺址穿過,眼前是一片廢墟,隨處可見孩子們丟下的書包、文具盒、鞋子等,大地死一般寂靜。這時,唯獨見到一隻小花貓,聽到行人腳步聲,從瓦礫中鑽了出來,「喵喵」地叫了幾聲,使人感到還有生命存在。我們踩著泥濘路,繼續前行,到了映秀鎮漁溪子村,山坡上有臨時搭建的帳篷,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在露天的土灶上置鍋熬粥。我問老人:「怎麼就您一人?」老人悲傷得說不出一句話,欲哭無淚。後來得知老人的親人都遇難了,其中有在映秀小學上學的孫女。前面的山道上,人們用一塊塊磚頭擺成 「中國汶川5.12」 字樣,樹叢里掛著白底黑字的橫幅 「汶川地震映秀遇難者之墓」,旁邊還擺放著一個個花圈,被雨淋得濕漉漉的。這裡是遇難人員集中安葬地,後來成為遇難者公墓。

軍地衛生防疫救援人員參加了對罹難者遺體的掩埋。當時因遇難者眾多且集中,很多遺體被埋在廢墟下,加之天氣炎熱,整個映秀鎮瀰漫著難以忍受的屍臭味。挖出的屍體,必須儘快處理,以防疫病發生蔓延。救援隊員在漁子溪的山坡上挖崛了三道二十多米長的「S」形深坑,用於掩埋屍體。他們對每具遺體的處理,都懷著慈悲之心,給死者以尊嚴,讓死者入土為安。這些遇難者大多沒有親人認領,有些遺體變了形,面目全非,甚至殘缺不全,有的已腐爛還長了蛆,挪動時如不小心,軀體就會散架,只能用床單或棉被包裹,裝入裹屍袋,儘可能保持遺體的完整。掩埋時進行除臭,消毒殺蟲,每層屍體上面,覆蓋一層石灰。法醫對所有遺體進行拍照取樣,做好標記,以備確認身份。掩埋前,救援人員都在遇難者遺體前集體默哀祈禱。我們輕輕地從墓坑邊走過,怕驚動地下的亡靈,心頭感到揪心的痛。這裡是失散靈魂的聚集地,也為亡靈找到了歸宿。

在救援隊的帳篷里,我見到了身材高大的山東籍漢子楊秀旭,經烈日的烤晒,臉上黝黑黝黑的。他講述了一位小女孩的悲慘遭遇。一天,楊秀旭在映秀小學清理現場時,從瓦礫中發現一具女孩遺體,夾在石縫中,蜷縮著身子,軀體大部分已腐爛,而伸出來的那隻小手胖乎乎的,滿是血跡和灰土,變得青紫,手裡緊緊握著一支已被折斷的筆。見此情景,楊秀旭淚流滿面。他慢慢地俯下身子,不顧屍體的腐臭,輕輕地拂去孩子手背上的灰塵,擦凈血跡,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鋼筆,小心翼翼地放入孩子的手中。入夜,小女孩罹難一幕佔據了楊秀旭的腦海,他趴在帳篷的鋪蓋上,借著手電筒的一縷光線,給這位孩子寫了一首詩《叔叔知道你想學習》:

孩子,當我從瓦礫中找到你/你手裡還握著一支筆/雖然筆已折斷,滿是污跡/但你仍緊緊地握住,不願放棄/叔叔知道,你想學習。

當地震襲來時,你或許六神無主/教室瞬間坍塌,你也許充滿恐懼/但你沒有鬆開手中的筆/叔叔知道,你想學習。

你或許與我的女兒同歲/天真爛漫,正是妙齡花季/看著你蜷縮的軀體/悲痛的淚水溢滿我的雙眸/我把我的筆放入你的小手/叔叔知道,你想學習。

到過地震現場的人,會深切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那麼的渺小,瞬息間生命就消失了。活著就是幸運的。

時光已過去十年,我們仍深深緬懷在地震中遇難的亡靈。這些年,我與汶川縣疾控中心主任陳紅一直保持聯繫。欣喜的是如今災區已重建,人民有了新的家園。當地政府在地震五周年時專門立項,預留資金,對映秀漁子溪公墓進行修繕,按山坡自然走向錯落而建。據最後統計,有六千餘名遇難者長眠於此。每年清明、「5.12」、七月半、中秋,不同人群自發湧來祭祀,公墓里飄蕩著一縷縷青煙,瀰漫著生者對死者的思念。

願倖存者好好享受生活,願逝者的靈魂得以安息,願天堂里的孩子能繼續上學。

後記:

5 月5 日,十周年紀念日前一周,我再次來到地震中心映秀鎮。雨霧濛濛,來漩口中學地震遺址憑弔的人絡繹不絕,但顯得非常寧靜。伴隨著播放的哀樂,人們沉浸在悲傷之中。在主樓遺址前整齊地擺放著一束束黃的、白的菊花。我隨著瞻仰的人群,繞地震遺址一圈。最動人心魄的是,在學校的廢墟上,仍矗立著筆直的旗杆,飄揚著五星紅旗!隨後,來到 「天崩石」紀念地,在巨石一側見到一個紅色「愛」字,折射著全國各族人民對災區人民的大愛。

漫步在岷江岸邊,當年這裡到處是參加抗震救災部隊駐地搭建的帳篷,如今已建設成一排排嶄新的民居和店鋪,門前掛著一盞盞紅紅的燈籠,呈現出一派繁榮、祥和的景象。我順著通往魚子溪村的山道,來到映秀鎮大地震遇難者墓地,只見這裡已改建成公墓。我在山上採摘了一朵金黃的野菊花,輕輕地放在墓地上的石碑前,表達對地下亡靈的哀悼。(萬興坤)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石磊:台北最美的風景
建國西路走九遍,遇見甜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