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江老師眼中的「西泠二李」

劉江老師眼中的「西泠二李」

此文系《李伏雨、李早父子書畫篆刻展序》

劉江:展觀宏編,猶與老友茶敘

李伏雨是我1945年在重慶時國立藝專的同窗摯友,課餘同嗜書法篆刻,接觸較多,加之他平易近人,待人熱情,寬厚大度,同學都稱他為老大哥。後來,在杭州又同為西泠印社社員,接觸亦多。而他對藝事一貫抓緊精益求精,極為刻苦用功。

李伏雨、李早父子情如手足,同在西泠印社工作,同為西泠印社社員。其作品在海內外有過多次合作展覽,影響頗大,各自均有專著行世,卻常以未能及時總集為惜,今見此編詩書畫印,滿紙珠璣,熠熠生輝,可喜可賀。

創作中的李伏雨老師

李伏雨(1924-1995年)原名康球,筆名胡雨,湖南長沙望城縣人。1945年入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預科,後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協浙江分會理事、杭州市文聯委員、市書協副主席。早年得到潘天壽先生的啟迪,後又從沙孟海、韓登安先生請益。

李伏雨的楷書能得顏真卿精髓,寫得煌煌莊嚴而又不失親和力,非老手不能臻此境界;其行草,筆致率意而不失法度,行雲流水,極富書卷氣;所作隸書參《石門頌》又具篆意,展卷即呈渾厚悠然之味。李伏雨的篆刻入室漢印,旁及周秦古璽,對浙派和吳昌碩、齊白石、鄧散木、來楚生諸家亦有涉獵。他的印作蒼勁遒麗,古樸而清新,大氣豪邁,鏗鏘的刀石聲中,透露著濃重的筆墨情趣。李伏雨的繪畫,偶然揮毫,精妙處毫髮畢現,酣暢時水墨淋漓,亦深得潘天壽、白石老人之韻味。

李伏雨老師楷書作品

李伏雨最值得稱道的是小篆。在中國書法史上,秦代的小篆筆畫一律、結體均衡、對稱性強,歷代作為學篆的不二法門,更多的是視為法度上的意義;唐代李陽冰一度欲振秦風,卻是後繼乏人。清代因金石學、考據學的興起,篆書為書家重新認識而加以藝術重構,甲骨、金文、小篆乃至漢篆,逐漸開墾為書家筆下又一方新天地,並取得了極大成就。因此在書史上,秦、清兩代常常被喻為兩座難以企及之篆書高峰。李伏雨篆書從清人鄧石如入手,上下求索,力追秦篆真諦,兼取吳讓之、趙之謙心法。豐盈滋潤中,參以秦漢碑版筆意以壯骨力,用筆遒勁流暢,變化不可端倪。其線條有筋骨而具彈性,結體縝密而婀娜俊朗,時時透出清逸渾樸、跌宕多姿的氣象。

李伏雨老師篆書作品

書者,抒也。小篆篆法規矩森嚴,無可苛且,創作欲與性情相契,難度之高,非常人所能領略。竊以為李伏雨小篆在藝術上最可貴之處是「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矩」。他善於以寫意手法暢快胸臆,且敢以漲墨之妙鋪陳氣韻,何其蘊藉,何其神彩!僅此兩點足以發小篆之新意,而能在當今多風格中獨張一軍。沙孟海、陸維釗先生對其小篆推崇備至,稱為「當代小篆第一人」,並認為其書可為學小篆者之楷模,當非虛譽。伏雨曾書聯云:「海到無邊天是岸,山登絕頂我是峰」,以此觀照其小篆成就,實不為過。

李伏雨老師篆書作品

李早君家學淵源,克紹箕裘。尚處壯年,成績斐然,為中國當代書法篆刻之中堅。其草書,法乳黃山谷大草而堅韌過之;擅篆書,汲取兩周金文之大營養,順勢而下,涉獵秦漢碑版及元、清諸大家,運勢寫意,真氣充盈。偶涉丹青,也勢韻兩足。其篆刻受其父之涵濡,掇戰國古璽、漢印及明清諸派之精華,旁搜博求,文脈貫通,且能自開門戶。作品風格清剛古樸,在奇崛多變的結體中突出骨力之美,縱橫捭闔,金石之氣盎然四溢。李早君不以流派所限,毅然特立獨行,殊為難得,其前途未可限量。

倏忽間,伏雨歸道山已十載有二矣。吾常徜徉於西泠山水間,峰迴路轉,其所書「蓮泉」、「靜觀」、「印傳東漢」等手跡歷歷在目。今展觀宏編,猶與老友茶敘。李氏一門,薪火傳承,青藍冰水,甚感欣然,因是為序。

2007年9月於杭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谷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若谷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