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父母的期待成為孩子的動力

如何讓父母的期待成為孩子的動力

作者| 楊迪

靈棲心理專職諮詢師

副主任級諮詢師

在家庭教育中,有個現象讓人很無奈。

通常,教育專家會跟家長說:你們不要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不是你實現人生目標的工具。

但是在現實中,有的人就是靠孩子實現了自己的期望。

比如俗稱的「鳳凰男女」,就是為了實現父母的願望,努力學習奮鬥,最終可以讓父母過上比當地人好的生活。

在社會現實層面,這是一種榜樣,也是一種希望。

當然,教育專家也會這樣說:對孩子一定要有期望,不然你的孩子就不會成器。

然而,孩子受不了這樣的壓力,選擇輕生, 選擇放棄,最終一事無成。

不僅成不了父母心中的優秀孩子,甚至都成不了他(她)自己。

或者,對孩子完全「放養」,沒有具體的期待,表面上看,很民主,很尊重孩子,其實是從根本上否定了孩子。

這幾種情況,在我們的臨床心理諮詢工作中,都是常見現象。

01

期望太多 VS. 沒有期望

蕭雅是個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因為不明原因的情緒低落,寢食難安,胸悶,喘不過氣來,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蕭雅出身在一個極端貧窮的家庭,父母都是務農的,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也沒什麼收成。

蕭雅的印象里,媽媽總是低三下四的求人施捨,父親總是脾氣暴躁,喝酒罵娘。

但是父母對於蕭雅的期望卻是一致的,他們要求蕭雅好好學習,就是砸鍋賣鐵,賣身賣血也要供她讀書,讓她解救水深火熱中的家庭,在城裡買房,給弟弟成家娶媳婦。

蕭雅也很爭氣,一路優秀到大學。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懂事的蕭雅,常常是一個人躲在一邊啃幾個饅頭,也不跟同學一起出去玩,即使做實驗很累了,也從不放棄勤工儉學的機會。

蕭雅也跟同齡人一樣,有年輕人的心理需求,需要愛美,需要友情和愛情,但是,這些在別人看來很容易的事,在蕭雅那裡就成了天大的難事。

所有的這些困擾和苦難,蕭雅無法跟父母說,是個真正的寶寶心裡苦!

工作後,蕭雅依然不敢讓自己有什麼奢望,因為她還要給弟弟買房子,娶媳婦,想到這些,蕭雅的胸就悶到喘不過氣來。

與蕭雅相反的是一個叫李往的孩子:他的父母基本沒有什麼期望和要求,一切以孩子自己的想法行事。

來見諮詢師是因為,李往的脾氣出奇地糟糕,學習不好,人際關係也不好,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都不願意去學校學習。

家長應對不了,就想到了心理諮詢,也許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他?

諮詢中了解到,李往沒有學習的動力,不知道將來幹什麼(這或許是大多數學生的狀況)?

每當他對自己有要求但又遭遇挫折時,父母就會對他說,你快樂最要緊,學習成績不好也沒關係。

所以小學階段的李往是快樂的,但是進了中學以後,他發現這樣很不快樂。

因為學習成績不夠好,李往常常被老師提溜著,很沒有面子,在學校里孤獨感很強。

他想,既然父母說學習成績不重要,我的快樂最重要,那麼我可以不去學校啊,在家裡玩玩遊戲多快樂啊!

此時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他們說,我們很民主,很尊重孩子,但是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02

是期待錯了,還是方式錯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真是個好問題。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混沌世界開始,到逐漸明了自己及自己的人生目標,離不開父母的養育。

這一過程很複雜,很漫長,需要父母的包容(發展中的困擾)、忍耐(發展的不確定性)、引導(發展的方向)。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心理學依附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會讓孩子認同父母,努力跟父母保持一致,這是依戀的需要,也是建立安全感和價值感的需要。

來自於父母的肯定或否定,對於孩子來講,具有重大的心理意義,小時候被否定多了,長大後往往會在自信和自尊方面發生困難。

對孩子沒有具體明確的期待,等於告訴孩子:你不值得我們期待。

這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的建立是很致命的事。

李往的父母只強調讓孩子快樂,卻沒有意識到,沒有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是快樂不起來的。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孩子的充分肯定,是對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葆有理想和雄心的引領。

03

什麼樣的期待,給孩子動力

用怎樣的期待去引領孩子?

著名作家龍應台說過: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這段話,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

細讀這段話,不難發現,這樣的期待是以孩子的自身發展為前提的,不是用來滿足父母自己未被滿足的願望的。

這樣的期待,對孩子是一種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種剝削和剝奪。

聯繫上文所說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蕭雅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考慮的是自己的需要,而李往的父母則缺失了對孩子的引領。

對孩子的期望,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但是自尊感和成就感的獲得,永遠不會變。

根據孩子自身的氣質特點,個性特徵,神經類型,結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給予孩子現實目標和心理建設的引領,是對新時代父母的基本要求。

作為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特別說明:為了行文的需要,文中案例均為現實依據的虛擬,如有雷同,請勿代入。)

作者簡介:楊迪,靈棲專職諮詢師,副主任級諮詢師。十餘年豐富的諮詢經驗,擅長青少年、家庭關係、婚姻情感、情緒失調等方面的諮詢。

靈棲心語

身為父母,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對待孩子要有一個正確的估計,和合理的期望。

而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我覺得」,而對孩子期望過高,這無形中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同樣的,作為孩子,我們要知道:真正的長大,不是年齡上的慢慢累積,而是在可以擺脫掉他人的期待後,做回真正的自己。

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應當知曉,家不應該成為下一代人生中的第一道枷鎖,而是最最堅固和溫柔的港灣。

願你生命中總有一束光

足以穿透黑暗

只要你想來

我們一直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棲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靈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