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會取代電腦嗎?

手機會取代電腦嗎?

手機取代電腦??

真的會這樣嗎?

最近我在百度貼吧上看到了一個吧友發的貼子,說他在一個論壇閑逛的時候看到了一位樓主對手機和電腦的一些見解,並截下了圖片:

在截圖裡面,那位樓主對於電腦的看法是越來越邊緣化,終將被手機取代。貼子下的吧友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手機取代電腦是一種趨勢,也有人說手機不可能取代電腦。究竟手機能不能取代電腦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手機都有十核處理器、8GB運行內存了,你的辦公電腦才四核4GB!一台電腦還沒有手機的配置高!」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我有一台中低配辦公用台式機放在宿舍里備用。不過,自從手機的性能水平開始越來越強之後,我的這台電腦經常被朋友嘲笑(本身這台電腦的性能確實不是很強)。確實,處理器核心比好點的手機少,內存也不多,不過,性能真的比現在的新手機差嗎?

就用小孩和大人來比較吧。都說人多力量大,一個小孩搬不動一塊30公斤的石頭,不過有十個小孩的話應該就能輕鬆的搬起來。但是,這個重量的石頭,一個大人可能就可以比較輕鬆的搬起來了,實在不夠力氣的話,四個大人一起上也能隨隨便便的搬起來了。手機的處理器核心數量就算再多,它們所能進行的任務也就只有數據量不大的工作,稍微複雜一點的諸如建模、渲染、物理模擬等任務是沒有辦法進行的。電腦的處理器則不一樣,手機所不能進行的繁重的任務它基本都能做到。我的備用電腦的處理器核心雖然只有四個,但是它能做到很好的物理模擬效果(雖說不是特別流暢),要是換作手機來模擬物理效果的話,恐怕剛開始沒多久就已經著火了。況且手機處理器和電腦處理器的架構是不一樣的,一個是ARM架構,一個是x86架構,出於這個差異,本身就沒有辦法進行對比,就好像小孩和大人一樣,雖然都是「人」,但是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內存上的區別也是一樣。一個是面向移動平台的低功耗高速內存,一個是面向桌面級的高性能內存,兩者的定位和設計就已經是不一樣的了,根本沒法比較,而且就算要比較,桌面級內存的性能、穩定性和容錯率都是比移動平台的要強很多。

如果手機真的要擁有像電腦那樣的性能的話,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體積問題。

一塊晶元的性能取決於單位面積上的電路排布密度與數量以及硅基的面積大小。受到手機的大小限制,晶元的設計大小沒有多少擴大的空間。在硅基的物理極限限制下,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沒有多大的提升空間。那些說將來手機會把超高配置電腦的性能濃縮進去的人,你可以有一個硬核的理由去反駁了:老哥666啊,硅基的物理極限這麼輕易的就被你突破了,你怎麼不去拿個諾貝爾物理獎啊?

而且,如果想要靠壓縮體積來濃縮性能的話,那麼散熱將會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一塊英特爾酷睿i7 8700k,晶元封裝大小是37.5mm x37.5mm,使用酷冷至尊MasterLiquid Pro 280水冷散熱器進行散熱,在默認頻率下滿載運行30分鐘,CPU的溫度便已達到82℃左右;使用英特爾原裝散熱器進行散熱,CPU則因為過熱觸發了過熱保護,溫度高達99℃(可能是測試平台的主板無法檢測到更高的溫度)。這些都是在擁有主動散熱條件情況下所獲得的溫度數據,水冷情況下都有80多攝氏度了。手機處理器的散熱器只有個薄薄的被動散熱貼片,哪怕是最好的處理器,在滿載運行30分鐘之後,溫度都有快50攝氏度甚至快60攝氏度了,如果想要擁有像i7 8700k那樣的性能的話,好的水冷散熱器都壓不住。

手機雖然沒有辦法擁有像電腦那樣的高配置性能,不過便捷性這一方面卻是佔有非常大的優勢的。手機做不到一些繁重的工作,不過如果通過遠程連接的方式,在手機上使用到電腦的性能的話,那就非常方便了。目前的雲計算機服務正在日益強大和完善,通過該服務,手機可以調用電腦的一部分性能進行使用,對於經常要外出的人來說是個非常方便的服務。

而電腦的性能則會日益增強,同時在Windows 10系統的不斷更新下,電腦也變得像手機一樣操作更加方便,同時也擁有非常多手機上擁有的功能。手機和電腦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手機和電腦能夠在不同的發展趨勢下給我們帶來驚艷的體驗。

(下面防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腰酸背痛是常態?
甲醛猛於虎,你家離環保還有多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