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警惕牙周病的4個早期信號

警惕牙周病的4個早期信號

健全的牙齒是成年人健康的標誌。世界衛生組織倡導「8020」運動,希望人們到80歲時仍然能保留20顆牙齒。如果按照這一標準衡量,我國老年人牙齒健康者比重極小。而牙周病是導致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主要有四個發展階段

大多數人缺少牙周病知識,導致出現牙周病後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延誤了治療時機。比如有些人看到牙齦出血就認為是上火,覺得沒有必要治療,這就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了解牙周病知識,對預防和治療有很大幫助。一般說來,牙周病主要有四個發展階段。

1.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是牙周病患者的最主要癥狀,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時出現。此時患者的牙齦由粉紅變為鮮紅或暗紅;齦乳頭變圓純,齦緣變厚,表面光亮;齦質由緻密堅韌變得鬆軟脆弱,探診易出血。牙齦探診出血是牙齦炎症的重要標誌。

2.牙周袋形成

牙齦邊緣的炎症繼續發展,就會擴展至深部組織,牙齦與牙面分離,形成牙周袋。如果牙周袋加深,就會為菌斑滯留創造更適宜的環境。

3.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是牙周組織中、也是全身骨骼系統中代謝和改建最活躍的部分。在生理情況下牙槽骨的吸收與新生是平衡的,牙槽骨高度保持不變。當骨吸收增加,或骨新生減少或二者並存時,即發生骨喪失,牙槽骨高度就會降低。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一個重要病理變化。由於牙槽骨的吸收,使牙齒的支持組織喪失,牙齒逐漸鬆動,最終脫落或拔除。

4.牙齒鬆動移位

牙槽骨的吸收會使牙齒的支持組織減少,導致牙齒鬆動。鬆動造成咬合無力或咬合疼痛,最終形成牙齒脫落。

牙周病有辦法預防嗎

●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如果沒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牙齒就會不時鬧點「小脾氣」,比如蛀牙、牙痛等。那麼,如何才能避免牙齒問題呢?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堅持正確刷牙,按摩牙齦,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增強牙齦組織的抗病能力。堅持正確科學的刷牙方法,是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措施。

一是早晚要刷牙,這有助於預防齲齒。牙膏中的氟化物能幫助牙齒利用唾液中的礦物質,在受到菌斑酸的侵蝕後對自身進行修補。

二是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不少口腔疾病都是慢性的,因此建議至少一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

三是刷牙方法要正確。正確的刷牙方法對保護牙齒很重要,有的人雖然堅持每天早晚刷牙,不過卻是「走過場」。正確地刷牙應該是「三三三制」,即每次刷3分鐘或更長的時間,要把牙齒的三面都刷到,每個牙面刷三次,尤其要注意刷裡面。

●注重飲食營養

補充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食物,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於牙周炎的康復。要少吃甜品和含糖飲料這些對牙齒有害的食品。如果很想吃甜食或甜飲料,那就在餐後吃,這樣對牙齒的損害會比較小。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多吃「護牙食品」,如高纖維食品,蔬菜、水果等對牙齒都很有利;含鈣較高的食物,如肉、蛋、牛奶等都可以多吃。

需要注意的是,在嬰幼兒時期就應注意飲食的選擇。家長要給孩子多吃能促進咀嚼的蔬菜,如芹菜、捲心菜、菠菜、韭菜、海帶等,有利於促進下頜的發育和牙齒的整齊。

●養成定期潔牙的習慣

潔牙,俗稱洗牙,專業術語是齦上潔治術,是指用潔治器械去除牙齦上的牙石、菌斑和色漬,並磨光牙面,以延遲菌斑和牙石再沉積。牙菌斑和牙結石是牙周病最主要的局部刺激因素,潔治術是去除齦上菌斑和牙石最有效的方法。正常情況下,每3個月?6個月要去醫院洗牙一次。洗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治口腔疾病,而不單純是為了好看。通過洗牙可以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的炎癥狀況。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兇,在除去之後還會不斷地在牙面重新形成。菌斑清除不到位,加上唾液中的礦物鹽逐漸沉積,日久天長就會形成牙石。而牙石的存在使得菌斑與組織表面緊密接觸,引起牙周組織的炎症反應。此外,牙石的多孔結構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細菌毒素,並且牙石還會妨礙刷牙。長時間不清除,可能引起牙齦炎、牙周炎,出現牙齦出血、口臭,最終引起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等現象。牙石形成後無法通過刷牙去除。根據牙石沉積的部位不同,以牙齦的邊緣為界可以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洗牙主要負責清除齦上牙石,但實際操作中,醫生還應將牙齦溝內與齦上牙石相連的淺的齦下牙石一併清除。

●堅持叩齒保健

叩齒,即上、下牙輕輕叩擊、咬合,以改善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咀嚼運動所形成的刺激,增強牙體本身的抵抗力。叩齒宜每日早晚各作一次。叩齒的力量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須持之以恆,從不間斷,方可見成效。叩齒的主要目的是健齒、固齒,屬於保健性質。用輕微的力量,叩齒震動牙根周圍的組織,有利於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

得了牙周病要積極治療

牙周炎早期治療效果好,能使病變停止發展,牙周組織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因此,當牙齦出現紅腫時,需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斷與治療。一般說來,治療的步驟首先是除去牙齦上方的牙石,然後除去牙周袋內的牙石,並刮除牙周袋內含有大量細菌毒素的病變牙骨質。經過這些治療,牙齦紅腫可以消退,牙齦出血和牙周袋溢膿可消失。形成了牙周袋後,要通常對牙周袋進行藥物處理,可在牙周袋內置入各種藥物,如碘甘油、復方碘液或抗菌藥物,使牙周袋內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消滅牙周袋的各種細菌,達到殺菌、消炎和收斂的作用。如果上述治療後還不行的話,就要進行牙周手術。如果牙齒鬆動,可採取不同方法,進行松牙固定術。要是病情嚴重,牙周組織破壞較多,無法保留的患牙,則需拔除。除局部治療外,如果癥狀明顯嚴重的,可採取全身治療,即口服抗菌藥物,如甲硝唑,每天3次,每次0.2克,連服1周;螺旋黴素,每天4次,每次0.2克,連服1周;替硝唑,每天2次,每次0.5克。

警惕牙周病的4個早期信號

文:濱州醫學院口腔學院 孫瑞青

編輯:閔青

校對:余運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快樂媽媽養育健康寶寶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