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旋地轉」!眩暈需要精準診療

「天旋地轉」!眩暈需要精準診療

近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的眩暈門診開診了。據該門診主治醫師童林艷介紹,眩暈是繼疼痛、發熱之後的第三大門診常見癥狀,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而由於病因複雜,正確地找准病因、對症治療就尤為關鍵,因此為眩暈病人提供更加專業化、精準化、個體化的診療服務,正是附二院眩暈門診成立的優勢所在。那麼,關於眩暈有哪些值得我們了解和注意的地方,眩暈門診又有哪些特色的診療方式呢?

許多眩暈病人得不到明確診斷和規範治療

據了解,在一般人群中,眩暈、頭暈發生可達20%~30%,眩暈症發病率佔5%~6%,按目前中國人口14億計算,我國年發病人數在1億人左右。通常病人在出現眩暈不適到醫院就診時,會自行選擇不同的科室,例如耳鼻喉科、骨科、神經內科等等。

「由於引起眩暈的原因太複雜,很多病人在非專科就診後得不到明確的診斷和規範化的治療。」童林艷這樣告訴記者。

眩暈究竟是一種什麼暈法?

童林艷介紹,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表現為自身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轉、翻滾、左右移動或上下浮沉、搖擺、傾倒感、顛簸感等。頭動和睜眼時加重,重症者多伴有傾倒、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癥狀。

出現以下5種眩暈應立即就診

眩暈的病因很複雜,那麼主要有哪些呢?童林艷表示,在引發眩暈的因素中,耳源性-前庭周圍性病因佔44%~70%,前庭中樞性佔7%~11%,發病率為周圍性的1/4~1/5,精神心理性佔9%~20%,診斷不明13%~15%。

童林艷提醒,很多人出現眩暈癥狀後,會認為只是類似勞累等因素或者是頸椎病引起的,並不當一回事,但一旦有眩暈,都應去醫院接受檢查及合適的治療。尤其出現了以下癥狀者,需要立即就診:

1. 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突發首次眩暈發作;

2. 伴有偏側肢體麻木無力、口齒不清、視物成雙、反應遲鈍的眩暈;

3. 眩暈伴有意識障礙;

4. 突發單側聽力下降伴眩暈;

5. 持續性平衡失調,即使程度較輕,也不容忽視。

吃藥打針無效經「耳石手法複位」後康復

眩暈領域近年來最大的進展是對耳石症的研究。附二院眩暈門診對此也設有特色而專業的耳石複位治療和前庭康復治療等,本期我們主要介紹一下耳石複位治療。

近日,患者劉女士因為頭暈、視物旋轉來到醫院就診,同時癥狀還伴有噁心嘔吐。她表示,這幾天翻身、起床都要頭暈房子轉的,休息一會兒會好,動一動又轉了,以前從來沒有過。並且,她掛了鹽水沒有好轉,所以一開始認為自己是嚴重的頸椎病,腦供血不足,但經過相關治療後也不見效,因此非常著急。

多番折騰後,她來到神經內科的眩暈門診,在醫生的診斷下確診為耳石症,經過專業的「手法複位」(見示意圖),在一陣短暫的眩暈過後,坐著休息一會,再次檢查,發現再怎麼動也不暈了。

「耳石症在眩暈病人中很常見,吃藥打針往往無效,『手法複位』有神奇的療效;並且耳石症的種類也很多,相應複位手法也不同,需要專科醫生來操作。」童林艷表示。

耳石複位治療安全、複發率低

什麼是耳石症呢?「耳石」是控制人身體平衡的重要器官,又稱聽石,在人耳內位置固定。某些情況下,從橢圓囊脫落到半規管中,由於兩耳前庭感覺不對稱,從而產生眩暈,稱為耳石症。

童林艷表示,耳石症是最常見的眩暈類型,占前庭性眩暈患者的20%~30%。臨床上耳石症的誤診率很高,常被誤診為頸椎病、美尼爾綜合征等,從而延誤治療。然而,耳石症雖發作劇烈,但相對於其他眩暈,它的治療很簡單,只需專業醫師行手法複位治療。複位成功後,眩暈感即刻消失,一般不需服藥治療。

通常複位治療有兩種常見手法:Epley手法(針對後半規管耳石症)和Barbecue翻滾法(針對水平半規管耳石症)。

其中,Epley手法在複位成功後一星期癥狀不會再出現,即為痊癒。大多數耳石症患者經1~2次手法複位後能痊癒。對於耳石症的患者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預後良好。Epley 法是一種特殊的複位方法,安全有效,簡單經濟,複發率低。

手法複位治療後,建議患者在2小時內盡量保持直立頭位,睡眠時建議高枕睡眠,抬高頭部。一星期癥狀不會再出現,即為痊癒。對仍有眩暈發作的患者應再次行手法複位治療。大多數耳石症患者經1~2次手法複位後能痊癒。

「我想強調的是,2014年眩暈醫學作為一個學科在中國正式誕生,眩暈醫學專業化的理念正在全國推廣。經過醫生耐心的問診和專業的手法檢查、必要時進行前庭功能和影像學檢查以及醫患間保持有效溝通、定期隨訪,眩暈患者能夠得到良好、專業的治療。」童林艷說。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人報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人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