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糧食進口也會帶來進口國環境污染

糧食進口也會帶來進口國環境污染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智慧農業創新團隊與美國科學家通過兩年多的聯合研究發現,糧食進口也會帶來進口國環境污染。《美國科學院院刊》7日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很多國家將大量農產品生產轉移到國外,然後通過貿易從國外進口糧食成品。傳統研究觀點認為,糧食生產需要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會導致環境污染,因此普遍認為「糧食進口國是環境受益者」。資劃所孫晶、吳文斌和唐華俊等,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哈羅德·穆尼,密歇根州立大學劉建國教授合作,以全球大豆貿易為例,通過大量文獻數據和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發現,糧食進口導致進口國作物種植結構、農業生態環境平衡等發生顯著變化,甚至形成環境污染,所以「糧食進口國並非都是環境受益者」。

研究人員基於公開發表的科學文獻,計算了全球五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主要作物(大豆、小麥、玉米、水稻、蔬菜)的平均氮營養平衡,實證分析了大豆進口導致的作物種植結構轉換過程中的氮污染問題。結果顯示,全球大豆貿易導致主要大豆進口國農業氮污染加重,不僅對區域地表、地下水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危害,同時還產生了大量溫室氣體,進一步影響全球氣候變化。鑒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研究人員對中國傳統大豆主產省黑龍江進行了詳細的農戶調查和深入的數據分析,研究發現由於國外大豆產量高、出油率高和價格低的比較優勢,大量大豆進口使得黑龍江傳統大豆生產受到嚴重擠壓,導致農民「被迫」轉向種植水稻、玉米等其他需要更多水肥的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轉換帶來了更多甚至過量氮肥的施用,最終造成了一定的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墨西哥、智利等國家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改種蔬菜後,同樣也沒有成為「環境受益者」。

該研究成果彌補了傳統觀點中「糧食進口國是環境受益者」這一科學認知的不足,深刻揭示了以往糧食貿易中被忽視的進口國環境污染問題,論證了系統評估國際糧食貿易對環境連帶影響的重要性。該研究結果可為我國與美國、巴西等國家進行諸如大豆糧食貿易談判時,闡述糧食進口的環境污染風險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從而爭取到更多輿論支持。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共同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LS農業土地系統 的精彩文章:

TAG:ALS農業土地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