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淘奶粉再曝假冒風險

海淘奶粉再曝假冒風險

李女士曾是一位忠實的海淘奶粉消費者,直到看到一條有關澳洲回收空奶粉罐可能制售假奶粉的消息讓她陷入深深的擔憂中,從此開始選擇在國內購買奶粉。

近日,西班牙警方宣布破獲一起假冒國際知名嬰幼兒配方奶粉案件再次引起媽媽們的關注。據了解,這批涉案奶粉高達1.3萬盒,重達8噸,並準備計劃銷往中國市場。儘管中國海關總署很快宣布假冒奶粉並未進入中國,但是業內專家表示,此次海外假冒奶粉事件再次揭示了海淘奶粉的風險。

專家同時指出,海淘的洋奶粉是按當地國標準生產,並不一定適合中國寶寶。

警示

8噸假冒國際品牌奶粉險入中國

前不久,西班牙警方宣布破獲了一起假冒知名國際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案件,涉案奶粉重達8噸、多達1.3萬盒,這些奶粉大部分原本計劃銷往中國市場。

據了解,犯罪嫌疑人通過一個波蘭網站,以每公斤1歐元的價格收購散裝的假奶粉,在換上知名品牌的包裝後,以每600克10歐元的價格出售,賺取利潤。

根據對假奶粉的檢測,雖然產品中沒有對健康有害處的物質成分,但缺乏嬰兒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因此間接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且在包裝過程中,沒有採取相應的衛生安全措施,導致假奶粉可能感染細菌,嬰兒食用後會出現過敏現象。慶幸的是,這些嚴重威脅寶寶健康的假冒奶粉在進入中國之前被當地警方攔截。

海外假冒奶粉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據了解,中國史上最嚴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於2017年10月正式實施,無論是國產奶粉,還是洋奶粉,能夠在中國市場銷售都有嚴苛的准入門檻。

以進口洋奶粉為例,首先,其海外工廠必須獲得中國認監委註冊認證;同時從2018年1月1日起,其生產併到中國銷售的奶粉,其產品配方也必須獲得原國家食葯監總局的註冊認證。因此,如今能夠獲得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洋奶粉數量大幅減少。

如此嚴苛監管條件下,海外假冒奶粉原本打算通過怎樣的渠道進入中國市場呢?

「海外假冒奶粉一般不會經過傳統官方渠道進入中國,因為有海關的嚴格把關檢測」,乳業專家王丁棉、宋亮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假冒奶粉進入中國的渠道其實不外乎兩種:一種通過海淘方式(包括代購、跨境購模式)賣給中國消費者;還有就是以很低的價格走私進入中國,其銷售渠道也是灰色的,大部分集中在四五線市場,可能賣家公開擺放的樣品是正規的,但是邊遠地區的消費者真正購買時賣家給的就是走私產品。

為何假冒奶粉就可以通過海淘、跨境購方式進入中國呢?「這主要體現在我國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並未覆蓋跨境電商的海淘奶粉。目前,跨境購所售商品按照個人物品監管,尤其是代購,賣家以及產品的來源很難得到確認。」宋亮告訴記者,最近兩年假冒偽劣產品在跨境渠道盛行,最不易發現的是那些假冒不偽劣產品,通過冒充大品牌一方面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一方面有損於消費者利益。

調查

國外奶粉不一定適合中國寶寶

「我的孩子是在美國出生的,從小喝的是美國版奶粉,就一直腸胃不好。但那時我們沒有進入孕嬰童行業,也沒去研究具體原因,不過我知道,中國和外國的寶寶體質肯定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何各國都要制定符合本國國民需求的配方奶粉標準了。」儘管公司也有跨境購奶粉業務,但樂友孕嬰童創始人龔定宇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毫不避諱跨境購奶粉的缺點:「海淘跨境購進來的正規嬰幼兒奶粉符合原產國標準,但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國國標。」龔定宇舉例說,美版奶粉對乳清蛋白的含量都不做要求,甚至包裝上都不會去註明他們提供的僅僅是含有40%乳清蛋白的牛乳奶粉,而中國對乳清蛋白的標準是60%。

「跨境購、海淘的正規奶粉,都是沒有中文標籤的,其產品也是按照當地國標準生產的,因此並不一定符合中國標準」,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北晚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央視就有報道,從一些大的電商平台海購買了7個國家19個品牌的海淘奶粉,送檢結果顯示8個樣品不符合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強制標準。

「母乳的總蛋白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一般為7.5比2.5,而牛乳則相反,比例為2比8。」王丁棉表示,因此我國國標《嬰兒配方食品》中要求「乳基嬰兒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應60%」,即以乳或乳蛋白製品為主要原料的嬰兒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所佔總蛋白質的比例應≥60%,該要求主要就是參考了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

「中國人與歐美飲食習慣不同,決定了寶寶身體營養結構和消化能力不同,亞洲人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歐美以肉乳為主,因此身體強壯,不缺乏鈣、鐵,中國婦女70%存在不同程度貧血」,乳業專家宋亮也表示,因此中國寶寶飲食上對微量元素要求很高,而歐美對此不做要求。

海淘奶粉缺少質檢環節

「說實話,我第一選擇還是給孩子買進口奶粉」,剛剛有了寶寶的王女士非常堅持,但是國內進口奶粉價格比較貴,因此她習慣托熟人從國外超市代購。對洋奶粉的追捧,再加上價格便宜,是更多像王女士一樣的媽媽的消費心理。

據了解,這種托熟人從國外超市代購的情況的確能保證產品是正品。「但是跨境購、海淘奶粉的真偽在目前的監管條件下,則主要靠商家的誠信了」,宋亮如此表示。

「我覺得首先有必要讓消費者明白海淘和代購的區別,代購屬於純個人行為,而一般貿易進口和跨境電商的海淘是國家允許的貿易形式。」龔定宇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了不同渠道購買嬰幼兒奶粉的檢驗檢疫流程的區別:

一般貿易進口奶粉進入中國,該商品在入關前,其產品外包裝上按照中國標準必須直接印製上去的中文標籤已在中國備案,進口商必須持有原產地證書、原產國輸華合格乳製品證書、運輸箱單獲得配方註冊等官方證件,才可以到中國海關報關,在繳納關稅(0至5%)和增值稅(16%)後,進入中國的商檢環節。

如果該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是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那麼就要進行57個全項目的檢測;若是第二次進入中國,則改為抽檢致病菌、營養成分和其他微量元素相關指標共30多個項目。但從2018年起,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了流通領域的抽檢率,每個批次抽檢至少5罐。如果檢測不合格,需銷毀或退回,不會進入國門。

跨境電商海淘購買的奶粉也有兩種渠道進入中國,一種是保稅倉備貨形式,一種是海外直郵集貨模式。兩種模式進來的奶粉都沒有中文標籤,並非按照中國國標生產。保稅倉模式的產品中國商檢部門也會進行抽檢,但是僅僅檢測致病菌,卻不要求提供原產國證書,也就是說對產品原產地真偽不做鑒定;而海外直郵的產品,只存在可能要被抽到繳納15%行郵稅的風險,沒有其他任何質量檢測環節。

「通過對比,很顯然,通過一般貿易進入中國的奶粉中國政府對其質量有嚴格把關,跨境購、海淘奶粉質量安全性確實無法100%保證。」宋亮表示,但是有消費者只認洋文,對有中文標識的原罐原裝進口經過層層檢測環節進入中國有安全保障的商品都不相信,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建議

跨境奶粉也應嚴格監管

「通過跨境購海淘的奶粉就算是正品,也存在不符合中國標準的風險,但更大的風險則是假冒。」宋亮表示,由於奶粉來源碎片化,無需提供原產國證書,尤其是海外直郵模式,電商平台無法對奶粉來源正確識別,因此近年來假冒偽劣產品在跨境渠道盛行。「之前也有外媒報道,有人回收澳大利亞貝拉米奶粉和A2奶粉空罐,然後把其他奶粉裝入空罐並出售。這些地下工廠加工假冒進口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消費者索賠都無門。」

為此,宋亮積極呼籲:跨境購奶粉應當與一般貿易渠道進口的奶粉採取相同的嚴格監管措施。「應把跨境購、海淘完全納入到這個國家配方註冊監管的這個範圍之內」,宋亮說,因為奶粉配方註冊制本來是一種源頭式監管,這種監管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規避假冒奶粉等問題的發生;另外,假冒奶粉之所以有市場,還是因為有渠道銷售,那麼對於發現假冒奶粉銷售的渠道,要嚴厲打擊,殺一儆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簽署對歐盟、加拿大、韓國等國的關稅豁免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走低 巴菲特芒格齊唱衰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