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緬懷傑出的心血管病專家傅世英教授

緬懷傑出的心血管病專家傅世英教授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緬懷傑出的心血管病專家傅世英教授

哈爾濱醫科大學終身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曾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和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委員及黑龍江省心血管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及中華內科學雜誌編委、衛生部心血管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傑出的心血管病專家傅世英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5月9日22時37分在哈醫大一院去世,享年99歲。

傅世英教授生平

傅世英教授是我國傑出的心血管病專家。他以哈爾濱醫科大學為終身基地,在半個多世紀的勤奮耕耘中,在醫療、預防、教學和科研各個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並在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同時,他又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不僅長期擔任黑龍江省政協和民盟的領導工作,還是全國政協委員和民盟中央委員。年逾古稀之際,仍堅持各方面的工作,繼續為社會主義建設和醫學科學事業努力工作,堪稱醫學科學工作者的楷模。

1

盛京求學

傅世英教授於1919年11月10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縣(現吉林省德惠市)的書香門第,祖父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虔誠基督教徒,幼時他就受到「博愛,仁慈」為核心的基督教義熏陶。他自幼勤敏好學,在瀋陽名校文匯高中成績突出,僅讀完高中一年級就考入盛京醫科大學,從此開啟了一條輝煌的醫者之路。盛京醫科大學是英國教會創辦的醫學院,一直嚴格遵循歐洲的醫學傳統教育,「乃役於人」的校訓,也成為傅世英教授一生的精神支柱。同時,他也受到白希清教授的影響,白教授教導他「為人民服務」,他覺得這是「乃役於人」全新的真正含義。後來他把「老老實實做人,孜孜不倦學習,勤勤懇懇做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1943年傅世英教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榮獲M.B.和CH.B.雙學士學位(相當於美國的博士學位),並留校行醫、任教。當時吸食鴉片的人較多,服鴉片中毒、自殺者不乏其人。為了挽救生命,他刻苦鑽研、夜以繼日地守護在病人身邊探索出與常規洗胃不同的方法,經他治療的患者無一例死亡,正是他的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拯救了無數中毒者,也創造了他行醫路上的第一個奇蹟。

2

協和深造

1945年,年僅26歲的他雖初出茅廬卻已名聲鶴起,被任命為哈爾濱普渡醫院院長。這期間正值哈爾濱回歸熱大流行,很多治療方法均不能奏效,他用自己全部的積蓄買了一台舊顯微鏡,用其在血中找回歸熱螺旋體進行診斷,並用大膽使用治療梅毒的砷製劑靜脈注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奇蹟般的得到了控制。在一年中診治了近百名回歸熱的病人,此舉在哈爾濱引起了較大的轟動。

1949年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成立,建校伊始,急需師資,在哈醫大工作的友人推薦他來執教,但他自覺知識不足,決定進一步深造充實自己。1950年,他自費赴北京協和醫院深造進修,在當代內科學泰斗張孝騫教授身邊深造。當時黃宛和方圻教授正在進行右心導管和心電圖學的研究,傅世英教授珍惜契機、潛心學習,進修兩年使他在醫療技術上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的勤奮、踏實、進取、求實讓張孝騫教授對他青睞有加,曾兩次挽留他在協和醫院工作,但他最後還是婉言謝絕了。傅世英教授說:「從個人角度考慮,協和醫院設備好,是我國醫學科學的『最高殿堂』,留下來對個人深造有利,但是從國家需要考慮,黑龍江條件差,黑土地上有更多急需我救治的病人,缺醫少葯的黑龍江和剛剛建校不久的哈醫大更需要我,我希望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帶回去,在那裡做開拓性的工作」。

3

黑土耕耘

傅世英教授已在這片黑土地工作半個多世紀,為黑龍江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52年傅世英教授成為黑龍江省引進心電圖學的第一人。他應用德國新進口的心電圖機進行疾病診斷,並編寫心電圖講義,開辦全省心電圖講習班,推廣心電圖技術。在此基礎上,他還開展了多項研究並發表《200例正常國人心電圖的統計分析》和《對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的研究》兩篇文章,引起了醫學界、特別是國內心血管病學同道和東歐國家專家的重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57年傅世英教授赴協和醫院參加黃宛舉辦的全國首屆右心導管學習班,黃宛教授贈送給他的兩條德國制心導管,他用這兩條心導管開展右心導管檢查病並用其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臟功能測定,成為東北三省心臟介入治療第一人。

1958年傅世英教授開始進行高血壓普查,截止至2015年,已開展了六次高血壓普查,共對316558人進行了調查研究。填補了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在高血壓研究領空白。

1972年傅世英教授與哈爾濱電錶廠合作研製成功黑龍江省第一台體外心臟起搏器及直流電除顫器。次年,起搏器正式應用於臨床,使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病人起搏成功。1974年,應用中國醫學科學院黃家駟院長贈送給他15台美國Edward公司經銷的VVI型體內埋藏式心臟起搏器在哈爾濱開展了永久起搏器的安置工作,所治療的病人有些至今還健在。

1973年在傅世英教授倡導下,哈醫大一院建立起了省內首個心臟監護病房(CCU)。在國內較早地開始了對急性心肌梗死的24小時監護治療,這項工作的開展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由30-40%下降到15-20%。在醫學界引起了震動。

1979年在哈爾濱市傅世英教授與吳英愷教授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性心血管病新進展學習班,會後共同編寫了《心血管病學進展》一書。同年,哈醫大一院心內科招收了首批碩士研究生。

1980年傅世英教授主編《心肺復甦講義》,並在哈爾濱主辦心肺復甦學習班。1982年他又邀請國際國內多名專家到哈爾濱舉辦了一次心肺復甦學習學習班,對我國心源性猝死的救治療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81年哈醫大一院心內科招收了首批博士研究生。傅世英教授作為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對研究生教育十分嚴格,要求博士畢業答辯必須要請國內知名專家參加評審,全校各教研室均可參加提問。傅世英教授共培養博士20名,博士後6名。

1987年在傅世英教授的指導下,黃永麟教授主刀、孟繁超、李玉光教授為助手,成功地進行了黑龍江省第一例PTCA手術。同期,在他的指導下,孟繁超教授和李為民教授為腎動脈狹窄的患者進行了腎動脈造影,並成功地完成了腎動脈擴張術,使患者血壓恢復了正常。開創了冠心病介入治療和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的先河。

1987年傅世英教授還建立了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並任首任所長。研究所下設心電生理室、動態心電圖室、超聲室、生化實驗室、流行病研究室等研究室,此後開展了多方面的科研及臨床工作,取得了較大的臨床和社會效益。

1995年哈醫大首任校長伍連德博士女兒伍玉玲女士及其孫女來到哈爾濱,傅世英教授時任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代表省政協接見並宴請了她們,伍女士送給傅世英教授一本《紀念鼠疫鬥士伍連德博士畫冊》,這本畫冊使他深受感動,從此走上了宣傳伍連德博士精神之路。1998年春,傅世英和張本、紀樹立等29位老教授共同向哈爾濱市政府提出建立伍連德紀念館的建議。

1999年時值哈醫大一院50周年院慶,恰逢傅世英教授誕辰80周年之際,哈醫大一院設立了傅世英教育獎學金。

2004年在傅世英教授的大力推動下,在省市領導及校領導的關注下,伍連德紀念館開始籌備建館,哈醫大楊寶峰校長主持建館工作,哈醫大一院承辦,傅世英教授主持具體工作。同年傅世英教授前往新加坡會見伍連德博士女兒伍玉玲女士,探討建立伍德紀念館事宜並收集資料,2006年伍連德紀念館奠基,2008年9月8日哈醫大80年校慶之際,紀念館正式開館。開館後,參觀人員絡繹不絕,迄今共接待參觀者數十萬人次,目前該館已被列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哈醫大已將參觀紀念館列為所有醫學生和年輕醫生的必修課程。

4

大醫精誠

傅世英教授為了黑龍江省的醫學事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為了黑龍江人民的身體健康,將自己寶貴的青春獻給了遙遠的北疆這塊黑色的土地,他的奉獻精神將會啟迪後輩、鼓勵和鞭策醫學界的同仁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貢獻力量。

傅世英教授是衛生部批准的哈醫大的終身教授,哈醫大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省級勞動模範,歷任第5-8屆全國政協委員,第5、6屆省政協副主席,第7屆省政協駐會副主席。 1987-1997年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及中國民主同盟黑龍江省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和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委員及黑龍江省心血管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及中華內科學雜誌編委、衛生部心血管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傅世英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奮鬥奔走在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的第一線。曾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50餘篇,撰寫、翻譯、審校專業論著15本。獲衛生部乙級科技進步獎兩項,三級科技進步獎一項,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四項,科技進步三等獎十餘項。

2002年6月在中華醫學會心電圖臨床應用100周年紀念大會上 獲「心電圖學特殊貢獻獎」。2002年9月在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上獲「對我國心電生理和起搏事業的卓越貢獻獎」。2011年11月在國際高血壓大會上榮獲中國高血壓聯盟授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突出貢獻獎」。2011年11月24日,獲得了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終身成就獎,這也是該學會歷史上首次頒發此獎項。

傅世英教授「紮根寒地邊陲、深入貧困基層、重視疾病預防、尊重科學規律、勇於開拓創新、推動國際合作、大力培養人才、弘揚人道主義」的精神就象一條條永遠不幹涸的清澈甘泉,滋潤著黑土醫者的心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哈醫大人開拓進取、永不停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出現這些癥狀說明血管出現斑塊,請儘快就醫!
不要小看大魚大肉,是它堵塞了你的血管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