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琴文化節#琴詩鑒賞

古琴文化節#琴詩鑒賞

GIF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姿勢

《#古琴文化節#琴詩鑒賞》

試院聞奚琴作 【歐陽修】

奚琴本出奚人樂,奚虜彈之雙淚落。

抱琴置酒試一彈,曲罷依然不能作。

黃河之水向東流,鳧飛鴈下白雲秋。

岸上行人舟上客,朝來暮去無今昔。

哀弦一奏池上風,忽聞如在河舟中。

弦聲千古聽不改,可憐縴手今何在。

誰知著意弄新音,斷我樽前今日心。

當時應有曾聞者,若使重聽須淚下。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奚人懷念他們的奚琴,奚人戰士彈奏奚琴會傷心落淚。我抱著酒和琴試著彈奏一曲,彈奏完了依然不能釋懷。黃河的水向東流,鳥在秋天的白雲下飛。岸上有行人船上有客人,一天天的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場景。哀傷的琴弦一彈奏池水就像起了一陣風,聲音就像從船上傳來的一樣。琴聲多久都不會變,但是可憐彈琴的人現在在哪裡?誰知道如今彈奏人是什麼心情,一定不是今天我在酒杯前的心情。當時應該有聽見過的人,如今在聽見一定會潸然淚下吧。

這首詩的基調十分哀愁,抑鬱,主要手法便是寓情於景。作者將自己的一腔愁情寄托在了黃河之上,由少數民族奚人借著奚琴思念自己的家鄉引發出來。又寫了「秋天」「白雲」等意象明確表達了自己悲傷的心情,借酒消愁,卻還是沒有帶走琴聲帶給自己的悲傷之情,這麼多年,物是人非,琴聲未變,但是人卻變了,自己的悲傷之情一點也沒有減退。這種悲情或許是思鄉帶來的,或許是愛國憂民之情帶來的。

琴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字面意思便是:如果說琴可以自己發聲,那為什麼放在盒子里就沒有了聲音?如果說聲音是由手指頭髮出的,那麼為什麼不能湊過耳朵靠近指頭直接聽到樂聲呢?

作者借這首詩提出了一個很有科學性和哲學性的問題:琴是如何發出聲音的?根據科學依據可知,其實,琴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這不光需要靠琴,還要靠人的指頭彈動、敲擊鋼絲 ,產生振動發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奏出優美的音樂。

現在我們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輕而易舉,已經有相關的物理知識可以解答了,但是當時作者提出這個問題已經很超前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同時,作者又提出了有關哲學的問題,有關唯物還是唯心的問題,放在盒子裡面便沒有了聲音,這是不是唯心?琴可以自己發聲,這是不是唯心?同是,這首詩又具有一定的道家思想,《道德經》中的:「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其中的道理十分相像。

作者就這首詩提出了十分有科學性和哲理性的問題,說明了作者具有科學思想。

文字|曹子煦

編輯|小檸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華中文官微 的精彩文章:

TAG:文華中文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