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預測未來100年的太空任務有哪些?勘測第九行星需百年航程

預測未來100年的太空任務有哪些?勘測第九行星需百年航程

人類自探索宇宙以來,太空科技也在不斷更新,最早在60年前,人類發射了第一艘太空飛船之後,各類太空探測器陸續發射去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尤其是對太陽系內行星的探測。

隨著人類太空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的100年我們將會有哪些太空任務需要完成呢?不過,這些只是一些預測,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60年前的人們無法預測現在的太空技術,而現在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100年後的事情。我們的預測只是基於當前的太空技術來預測未來100年可能的太空任務。

一,人類有望20年內實現登陸火星

火星一直是人類重點關注的行星,它和地球有太多的相似,而火星也是太陽系內人類未來首次移民的首選行星。人類的探測器在火星軌道上是最多的,近期,NASA又發射了新型的火星登陸探測器,至此,火星上將有三架登陸探測器。

探測器登陸火星不難,但如果是載人登陸火星,難度就比較大了,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太空飛船穿越大氣層時將無法減緩速度,而火星大氣層密集度能夠使太空飛船以星際速度穿越大氣層時變成一顆火球。因此,登陸火星的太空飛船外層需要有隔熱罩,以及安全著陸時的反向火箭助推。

火星是非常難著陸的星球,所需要的發射裝置成本較高,需要考慮的各類問題也很多,但科學家仍然有信息在20年內完成人類登陸火星表面的任務。

登陸火星並不單單是上去就可以了,還要能夠順利安全返回才行,如果只是一個單程的登陸那就相對簡單多了,如果是這樣,那首批登陸火星的宇航員可能就永遠留在火星上了,這當然是人們不想看到的。因此,登陸火星的太空飛船必然要有安全返回的能力才行。

二、微型探測器可作為人類的「遙遠的眼睛」

相信看過阿凡達這部科幻電影的朋友對裡面的意識轉換附身有印象,人類可以把意識轉換到一個阿凡達的土著身體上,以間諜的身份打入對方內部進行行動。

當然,意思轉換這種技術對於我們來說太遙遠了,但這卻為科學家創造了一些新的思維,由於發射成本太高或太空飛行中的的人身安全問題,近年來,一些科學家另一種太空探索產生濃厚興趣,那就是微型化技術,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把一些無人飛行器發射出去,我們可以在地球上或空間站裡面,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對行星表面進行探測。這些微型探測器相當於我們的眼睛。

未來登陸月球或火星或許可以採用這種微型技術,讓飛行器登陸月球,我們在地球上可以實現實時對飛行器的控制和探測,和親自登陸月球沒什麼區別。而對於火星的探測也可以如此,只不過火星距離地球太遠,通訊有延遲,想實現實時控制,操作人員需要位於火星軌道位置才行。

人類登陸火星不需要冒著風險親自登陸,可以利用微型技術控制一個機器人登陸火星,而機器人的視野就是我們的眼睛,我們同樣可以完成對火星的一系列勘測。

三、2049年勘測天王星是最佳時機

由於天王星的轉軸不同尋常地傾斜,因此最好是在接近春分時抵達天王星,但每間隔42年才出現一次,上一次天王星春分出現在2007年,如果我們在2049年沒有部署一個靠近天王星的軌道飛行器,將非常令人失望。

四、探測神秘的第九行星需要百年太空旅程

過去我們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後來冥王星被排隊出九大行星的隊伍、因此我們現在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太陽系的邊緣一直是人類探索的一個盲區,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有著眾多的小行星,我們從望遠鏡觀測中已發現這些星球從外觀上與巨行星的衛星有所不同,很可能它們之間的差異更大。

雖然太陽系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第九行星被科學家提起,而且也觀測到了這顆行星,但它距離地球太遠了,想要抵達這個神秘的星球,以目前的科技,人類至少需要100年時間才能到達。

這些只是以當前人類科技為基礎的一此預測,但未來存在著太多不確定性,如果人類在未來100年內,太空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反重力技術的成功。如果人類的太空飛船真正可以實現反重力技術,那意義將會非凡,登陸其它星球將會變得非常容易,可以自由出入星球表面。

其次就是速度的突破,太空探索最大的障礙還是速度,如果未來100年內,人類太空飛船的速度可以達到亞光速,那對於探索太陽系邊緣的星球不會困難,現在需要100年才能到達的星球,未來只需要幾個小時,速度的重大突破,也可以讓人類的太空飛船有了星際航行的能力,走出太陽系也不是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天天見 的精彩文章:

美國宇航員出艙未穿宇航服,登月騙局關鍵證據被揭開
女宇航員能在太空中懷孕嗎?聽完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TAG:快樂天天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