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俗話說「好酒不上頭」,上頭是什麼意思,究竟好不好呢?

俗話說「好酒不上頭」,上頭是什麼意思,究竟好不好呢?

俗話說「好酒不上頭」,上頭的不是好酒。這往往成了鑒別一款酒是否為好酒的最直觀的方法。

但是除了以身試喝的方式,是否還可以通過雙眼直接看出酒是否上頭呢?看白酒液面是否有「油狀物」若存在油狀物,那可得當心飲用了!因為這種物質就是導致「上頭」的真兇——雜醇油。

什麼是雜醇油?

它常以「油」類狀態呈現,故命名為雜醇油。它是各種醇類物質的統稱,是釀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副產品。任何白酒中都有雜醇油,只是含量高低不同。

當含量低的時候,它是白酒風味的組成部分,帶來一股特別的芳香,對人體傷害性不大。

仲丁醇,帶來清香感;正丁醇,帶來茉莉香;正戊醇,帶來奶油味;苯乙醇,帶來玫瑰香味。

但當它含量較高,便會造成人體中毒麻醉的傷害,使神經系統充血,令人頭腦昏漲。

所以人們常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前一天喝的酒已經醒了,但腦袋非常漲疼!

原因在於——雜醇油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比酒精長,難以排出體外。儘管酒醒了,但雜醇油的麻醉效果還沒有消散……

雜醇油為什麼會浮於酒面?

事實上大部分的雜醇油並不能被肉眼識別。只有低度酒或冬季溫度低時,它才會被發現。

雜醇油溶於酒精,但不溶於水,而且密度比水要小。當酒精度數低或溫度低,它便析出浮於酒面被我們發現了。

當您看見油花浮於水面,說明雜醇油含量已經很高了。這樣的酒建議您少喝…

什麼樣的酒雜醇油會含量高?

專家認為有兩種:

包穀酒(玉米酒)

各種散酒店裡最常見的廉價酒,常常會導致喝酒上頭。原因在於它所使用的原料——玉米。

前面就談到了,雜醇油是釀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副產品,與原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關。

曾有科學家實驗發現,高粱酒雜醇油含量較低、穀物酒雜醇油含量中等、玉米酒雜醇油含量超標情況嚴重。

由此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市場上低端散酒以玉米酒居多,這種玉米酒(包穀酒)出酒率高釀酒快,成本較低。但一般小作坊為了利益再加上條件有限,不會去除玉米中的胚乳,在流酒過程中也不會專門過濾降低雜醇油含量,所以這種酒中的雜醇油含量很高,喝了極易上頭。

優質酒以高粱或者五糧為原料居多,正規廠家會專門進行降低雜醇油的處理,以免導致消費者喝酒「上頭」,影響品牌口碑。

劣質低度酒(酒尾等後段酒)

還有一種酒,雖然是高粱酒但「雜醇油」居多——利用酒廠後段酒製成的成品酒。

釀酒師傅常有一句名言「掐頭去尾」,指的是最先流出的酒、最末流出的酒都是品質很差的酒,要捨去!

前文所提到的酒廠後段酒指的正是——最末流出的酒。

這種酒度數低且雜醇油含量比較高,一般都是被酒廠捨棄。但有些商人利益驅動,將這些質量低劣的酒流入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釀酒設備與技術 的精彩文章:

谷酒怎麼去釀造?唐三鏡釀酒技術

TAG:釀酒設備與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