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關於他和這個人的偉大友誼,了解一下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關於他和這個人的偉大友誼,了解一下

同校同學借書

領先的校園書籍共享平台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而《共產黨宣言》正是由馬克思與另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親密戰友恩格斯共同撰寫。

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是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和軍事理論家,也同樣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可以說,馬克思一生的重要成就離不開他的幫助。

恩格斯少年時就學於巴門市立學校,中學時轉入愛北斐特理科中學。在他17歲時,作為工廠主的父親老弗里德里希,希望兒子能從學校退學回來繼承工廠,恩格斯因此被迫輟學經商,從而走上了從商之路。

一年後恩格斯到不來梅一家商行當辦事員時,德國正面臨著民族統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務,他逐漸被民主主義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運動發生聯繫。

(青年時期的恩格斯)

從此,恩格斯的思想開始發生明顯變化,因為深入到勞動人民群眾中去,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促使他不斷發表刊文來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虔誠主義的黑暗。

也因此,他在柏林服兵役期間,曾利用業餘時間去柏林大學旁聽哲學課,並於1841正式成為黑格爾派中的一員。

這一年,馬克思完成了《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的博士論文。

後來,恩格斯多次發表論文冊子尖銳批判了宣揚"天啟哲學"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並著文揭露以封建專制制度的醜惡面貌,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

1844年2月,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編的《德法年鑒》上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初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絕對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

也讓馬克思透過文字對恩格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兩人因此慢慢產生了聯繫。

1844年8月,恩格斯在回國途中繞道巴黎會見了馬克思,他們發現二人生活境遇全然不同,但卻在「一切理論領域中都顯示出意見完全一致」,這讓兩人因此惺惺相惜,正式開始了二人的終身合作。

因為在報上發表了一篇批評俄國沙皇的文章,引發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不滿,普魯士國王接到沙皇的抗議後下令查禁萊因報,馬克思也因此失業,陷入了經濟窘境。

被迫流亡在倫敦的5年里,是馬克思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

在此期間,他沒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他極不穩定而又極其微薄的稿費收入,加之資產階級對他的迫害和封鎖,飢餓和生存問題始終困擾著他們一家,差不多把馬克思置於死地。

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馬克思常常囊空如洗,衣食無著,掙扎於困境的泥沼中,幸而遇上了恩格斯。

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多次出錢贊助馬克思的學術研究與生活,甚至在自身抓襟見肘的情況下仍然記掛於資助馬克思。

貧困和苦難先後奪去了馬克思的四個兒女,伴隨著經濟和債務問題,他精神焦慮,飽受疾病折磨,情緒不佳,慶幸的是恩格斯一直鼓勵著他。

《資本論》第一卷正是在這種艱難困苦的日子寫出的,這也是馬克思一生極為重要的成就,凝聚著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

可以說,若沒有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

經商的恩格斯掌握著資本主義生存的第一手資料,而這些給馬克思創造《資本論》提供了極大便利。

恩格斯將自己所掌握的資本主義內部資料毫無保留地交予馬克思,讓《資本論》里的數據論證顯得鮮活有力,更為人所信服。

馬克思做學問思考認真嚴謹但在生活十分隨性,經常拖延要交給報社的文稿,恩格斯便常常充當馬克思的助手,協助他的工作,甚至代筆代筆部分文章。

也因此,後來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成了能整理、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論》第二、三卷手稿等巨大工作的不二人選。

恩格斯花費了十多年時間來整理和出版馬克思遺留下的手稿,最終使得《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和第三卷(資本的流通)分別於1885年和1894年出版。

如果沒有恩格斯,我們今天所看到《資本論》只有第一卷內容和一堆潦亂的草稿而已。

毫不誇張地講,恩格斯是馬克思探索科學社會主義道路上最為重要的戰鬥好友。

他們中間分開有20年,但是每天都有書信來往,談論政治和科學問題,為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政黨而努力鬥爭,共同的理想並沒有讓他們的友誼因為距離而拉開,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顯得濃厚。

時至今日,一提起馬克思,世人必定會想起恩格斯,雖然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恩格斯只是謙遜地自稱是「第二小提琴手」,但我們都清楚地知道,馬克思與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巨人之間的友誼,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誼都比不上,而《資本論》正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結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學借書 的精彩文章:

36歲農婦創辦愛心書屋:為了孩子的閱讀,一切都值得

TAG:同學借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