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洋的巧克力在東洋

西洋的巧克力在東洋

編者按:

洋氣十足的巧克力總能帶給我們溫馨的回憶,逢年過節來一顆,茶前飯後來一顆,撩人蓄力來一顆,或者不為什麼來一顆,吃得輕鬆吃得快樂。

巧克力早在康熙年間便已進入中國,然而卻不幸被皇帝打入了冷宮,在此後的幾百年間,來自西洋的巧克力卻在東洋的日本逐漸流行開來,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巧克力近代在中日兩國的不同遭遇,也頗能展現出東方民族接受外來事物的態度差異。

西藥、補品、零食,巧克力在東方的故事簡直好吃又好玩。本期的BAI科全書準備完畢,上車走吧!

至綽科拉藥方,屬熱,味甜苦,產自阿美利加、呂宋等地,共以八種配製而成,其中肉桂、秦艽、白糖等三位在中國,其餘噶高、瓦尼利雅、阿尼斯、阿覺特、墨噶舉車等五種不在此。

——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1706年7月2日

療效不明的西洋神葯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1706年7月2日),出京避暑的康熙皇帝想出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搞點西洋風味的東西吃來避暑。

「可稍信到廣東後尋得寄來,若有綽科拉亦求取。」在一道寫給義大利主教多羅的聖旨中,康熙把這種西洋來的稀罕玩意兒叫做「綽科拉」。

綽科拉,這便是巧克力在中國獲得的第一個名字。在今後二百年的時間裡,巧克力又以「炒扣來」「知古辣」與「朱古力」等名字相繼出現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中國人始終相信,這種擁有奇怪名字的西洋奇物,一定具有某種神秘的「療效」。

雖說不能延年益壽,也必定能夠祛暑化濕吧……連同康熙皇帝在內的古代中國人這樣想著。

「將此倒入煮白糖水之銅或銀罐內,以黃楊木碾子攪和而飲」,遵循著最新最潮的西洋吃喝指南,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小心翼翼地為康熙調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杯熱巧克力。

這杯熱飲由50塊美洲原裝進口巧克力精心配製而成,並由上等的柳條木匣呈遞。飲品融合了道地的美洲風味與精緻的宮廷匠心,赫世亨相信,這款中西合璧的獨特飲品必定可以討得皇帝的歡心。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據歷史記載,他是第一位飲用巧克力的中國人。

滿懷期待的康熙將「綽科拉」一飲而盡,期待燥熱的暑氣可以隨之一掃而空,然而「綽科拉」畢竟不是金坷垃,一杯酸澀的流體下肚,竟然什麼也沒發生。

沉默之中略顯尷尬,赫世亨連忙上書辯解,聲稱:「綽科拉非葯,在阿美利加地方用之如茶,一日飲一次或二次。老者、胃虛者、腹有寒氣者、瀉肚者、胃結食者,均應飲用,助胃消食,大有裨益,」將巧克力的功效由作用明確的「祛暑化濕」解釋為了居家日常的「健胃消食」

然而,康熙並沒有因此認可這款古怪的西洋飲品,任憑赫世亨與西洋傳教士的百般安利,康熙最終說出了故宮淘寶買家喜聞樂見的三個字:

這貨不靈,又不治病又不好喝,其色紫黃,味酸還苦!巧克力自此被打入冷宮。直至160年後的1866年,來自鐵嶺的中國大使張德彝(1847-1918)訪問西洋,在歐洲旅行日記《航海述奇》中,他對於這款西洋熱飲同樣沒有給出太高的評價。

此時,已更名為「炒扣來」的巧克力還和「洋豆燒焦磨面以水煮成」的「加非」一樣,仍然是不堪入口的黑暗西洋飲品。

張德彝出國八次,每次出國都寫有日記,他對日記集的命名也非常走心,分別叫做《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八述奇》

奇怪的味道,高昂的價格,在古老的東方,這款來自西方的怪玩意兒似乎很難引起人們的興趣。

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巧克力在中國大陸還仍然沒有普及,除了販售外國貨的大型商場,人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的蹤跡。中國的巧克力市場真正打開,洋品牌大規模進入中國也才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與在中國的冷遇不同的是,在東洋的另一國度日本,來自西洋的巧克力卻很快贏得了本地市場的認可。在日本,巧克力從貴族尊享的高級洋菓子到喜聞樂見的庶民食品,只經歷了短短40年的時間。

在明治維新(1868)後不久,日本人便已開始嘗試生產巧克力。比起中國,日本國產巧克力的時間要早出近一百年的光景。

與中國相同的是,巧克力最早在日本也是被當做保健品使用的。

在明治集團的官網上,迄今仍可見各種巧克力有利健康的宣傳內容,比如巧克力可以改善通便?♂?

確切地說,還是被用作大保健。

西洋零食東洋造

在康熙皇帝差評巧克力的91年之後,六枚來自荷蘭商人的丸狀「腎葯」被長崎著名嫖客「筑後屋平右衛門」(這是人名還是地址)偷偷買走。

他期待這六枚名為しょくら(Shyokura)的腎藥丸可以發揮不可名狀的羞羞神力,以使自己可以在長崎的**場所一展雄風。

至於效果……誰用誰知道,這六枚西洋「腎葯」,其實只不過是六枚丸狀巧克力

明治維新以後的1873年,日本岩倉使節團出使歐洲,與早先中國人張德彝排斥的態度不同,日本使團對於西洋的飲食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他們甚至還特別考察了位於法國里昂的巧克力工廠。

對巧克力抱以極大興趣的岩倉具視(左一)認為服用這種西洋食物有利於日本國民身體素質的提升

「這種包裹在銀紙里的點心美味無比,可為人體的血液提供營養,增強人的精神!」初嘗巧克力的岩倉具視(1825-1883)在日記中興奮地記載道。

巧克力!撕鍋姨!

落後了一定要學,學不會就先去仿!在「逆向工程」的精神感召下,日本全國湧現出了一股西洋菓子學習熱潮。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製作西洋食品為國爭光成為了日本餐飲業的時代口號。1868年,日本首家西餐店「精養軒」的開業,巧克力等西洋點心成為了日本上流社會的新寵。

在這之後不久,巧克力這樣的西洋新潮貨,逐漸出現在了日本的各大菓子商鋪之中。第一家嘗試製作西洋巧克力的是1747年創業的百年老號凮月堂。

1747年創業的凮月堂是為日本貴族製作糕點的著名菓子鋪,店鋪的老主顧松平定信(1759-1829)以蘇軾《後赤壁賦》中「月白風清」之句為凮月堂命名。

江戶時代「宮廷御供」點心鋪名單,凮月堂位列「西之方」第三名

為保證產品的品質,凮月堂特地僱用了歐洲的巧克力師傅,力圖在最大程度上還原這款舶來品的地道西洋味。為宣傳塊狀巧克力相對日本傳統點心久置不壞的特性,凮月堂的老闆為這款西洋產品想出了一個拉風的名字:

千代古齡糖!(讀音為chyokureito)

艾瑪,估計防腐劑放了不少,吃後可以永葆身軀一千年吧。果然,看到這樣稀奇古怪的名字,日本的消費者並不買賬。

牌子不響就改名。看到花費大價錢打造的高級貨銷路不好,凮月堂的營銷團隊腦洞大開,在起名上幾乎用盡了畢生所學……但都沒能起好:

貯古齡糖!

誒,好一些哦。

知古辣!

豬口令糖!

……

麻麻我想吃豬隊友糖。

凮月堂1878年在《仮読新聞》刊登的「貯古齡糖」廣告

經過日本消費者們的用腳投票,洋氣十足的音譯名稱チョコレート(chiyokure-to)最終被確認下來。日本的巧克力工業化生產也終於在1899年正式展開,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工業化生產巧克力的森永商店,至今仍然有著巧克力業務。

在森永如今的產品中,巧克力仍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進入十九世紀,日本巧克力的市場競爭已非常激烈,森永商店、不二家洋菓子鋪、芥川松風堂,與東京菓子(現明治制菓)分別於1899、1913、1914與1918年相繼開展了巧克力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森永制菓在1918年便已從美國完整引進巧克力生產設備與生產技術,首次實現了日本巧克力的國產化。

森永制菓生產的第一款日本國產巧克力

在日本實現西洋糕點的普及,這是森永制菓創始人的夢想。森永太一郎在1899年從美國返回日本後,決心開辦西洋糕點工廠,可以算是日本版的實業報國了。

與產品的命名同時進行的,還有日本巧克力界對巧克力功效的宣傳,既然「腎葯」「祛暑葯」都不好使,那麼「促進健康」應該會成為巧克力的一大買點吧。

在森永制菓的宣傳攻勢下,巧克力的產品形象逐漸與「愉悅」「健康」聯繫起來,甚至在一些廣告中,巧克力還具備「香煙替代品」的功效。

森永制菓為巧克力在日本的普及花費了很多心思,逐漸培養起了最早一批日本巧克力消費者。

森永制菓的友商摩洛佐夫(Morozoff)也不甘落後,在1936年2月12日,摩洛佐夫刊登的一則廣告開啟了日本情人節「送禮就送巧克力」的先河。

納納尼……果然還是城會玩兒

當然,與產品命名與功效宣傳相伴隨的,還有產品的包裝設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來自明治制菓的巧克力包裝脫穎而出。熟悉的包裝熟悉的味道,明治巧克力的經典設計一用就是82年。

據說明治巧克力的紀念限定版已經在ins上刷屏了?

日本業界還利用各種平台在國際間展示並推銷日本的國產巧克力,在1915年的大正博覽會與1928年的倫敦展覽會上,日本業界藉助各種方式,將小有所得的日本國產巧克力在國際進行著推廣。

在1915的大正博覽會上,凮月堂生產的各種西式點心就已行銷全球。

為促進巧克力行業的發展,日本還分別於1949年與1952年成立了「巧克力工業協同組合」與「巧克力·可可豆協會」等機構組織。自此,日本的巧克力行業發展有了制度性的保障。

據日本巧克力·可可豆協會的官方統計數字,2016年日本全國巧克力生產數量已達到238,980噸,出口已為26,141噸。來自西洋的巧克力,在東洋的日本至此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產業。日本生產的各式巧克力即便在對巧克力態度相對消極的中國,也已經有了不錯的市場份額。

在康熙飲用巧克力312年之後的今天,面對業已龐大的巧克力市場,中國國產巧克力如何取得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恐怕已是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

在東西兩洋大品牌夾擊之間的中國巧克力,即便是距離亞洲一流,大概也還差著一千多個麥麗素。

麥麗素的對標產品Maltesers於1937年正式在英國發售

不能落後啊,我們的國產巧克力要加油了。

巧克力進入中國的歷史可比日本要更長呢。

本文參考:

《日本チョコレート工業史》,日本チョコレート?ココア協會,1958。

《日本洋菓子史:第17回 西洋菓子 凮月堂》,日本洋菓子協會聯合會。

鄧立,李秀松注釋:《造洋飯書》,中國商業出版社,1986。

《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3。

張德彝:《航海述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BAI 科全書004期#

來自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AI 的精彩文章:

TAG:B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