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太陽內部物質反應會導致質量減少,未來地球是否會離太陽而去?

太陽內部物質反應會導致質量減少,未來地球是否會離太陽而去?

自從地球形成以來,太陽就一直為地球提供著陽光,可謂是幾十億年如一日,從未變過。太陽的慷慨陽光使得地球上孕育出生命,讓地球成為宇宙中最特別的一顆行星。但是太陽的付出是有代價的,它正在變得越來越膨脹。

太陽之所以會發光發熱,是因為內部發生了核聚變反應。氫原子通過熱核聚變產生了氦原子,因為一個氦核的質量比四個氫核的質量要小,所以在產生熱量的同時也產生了光。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方程表示,一個物體的質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也就是說太陽核聚變會使自身的質量損耗,然後以光能和熱能的形式釋放出去。

所以太陽輻射出光照亮地球是有代價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在不斷地產生光,也在不斷地減少質量。同時太陽的溫度也在升高,使得體積在不斷地膨脹。

從理論上來講,如果太陽的質量減少了,那麼它對行星的引力也會逐漸減弱。這樣一來太陽就不能夠繼續維持好行星之間的秩序,行星都會逐漸離太陽而去。但是實際上科學家觀測到行星的遠離幅度非常的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直存在著,但是結果並不是那麼明顯。科學家通常利用發射無線電波到一顆行星上然後等待信號發射回來的方法來測定到一顆天體的距離,但是這種方法也不能夠精確地計算出太陽的質量變化。

當然還有測量行星位置的更好方法,就是發射探測器圍繞著行星運行,科學家就是通過發射卡西尼號探測器來測量土星的位置,它的精確程度可以達到2千米之內。如果想要證實地球確實是在遠離太陽,科學家可以通過測量水星的軌道半徑來確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通過宇宙空間彎曲程度,找到了銀河系最遠的行星,實屬首例
一位悲劇的天才醫學家,為證實血液是循環的,被宗教元老活活燒死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