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晉」?來看看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晉」?來看看

三家分晉是指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和人民的事件。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在此之前都是晉國的異姓卿大夫。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夏大地處於層層分封的狀態:周天子名義上是天下的共主,他將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各諸侯國;而各諸侯國的國君則將國內的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貴族世家;卿大夫貴族世家再將自家土地分封給家臣。諸侯國的實力日漸強大起來後就架空了周王室的權力,而在一些諸侯國內部也出現了卿大夫勢力架空諸侯國國君的現象——而晉國恰恰是其中的典型。

晉國的公族並非是指的其姬姓王室成員分支,而是指的其國內掌權的大臣以及其衍生的龐大家族,這在其他諸侯國中是非常罕見的。原因就是晉獻公「驪姬之亂」後,晉國直系血脈的諸公子被屠殺殆盡,原來執政的晉國的宗室貴族突然勢微,以後國家的權柄落入執政的大臣手中,造成後來許多的權臣及家族尾大不掉,逐漸成為國家的隱患。

在那個時候,也就在春秋時期,沒有中央集權的國家,構成了一個整個國家的大體系,或者說,諸侯不能真正擁有權力。

一開始的時候,建國有六個卿大夫,經過明爭暗鬥,最後趙魏韓三個卿大夫,取得勝利,並順利向天使前奏,加封諸侯。

這也是客觀原因存在的,當時生產力是適應中央集權制度的,而晉國的國君又不捨得放棄,分封制,不像秦國齊國大刀闊斧的向卿大夫收攏權力。

晉獻公時的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國外,晉國又陷入大混戰,夷吾、重耳後來先後在卿族和外國的支持下回國奪位,晉文公重耳繼位後雖然勵精圖治讓晉國盛極一時,但驪姬之亂已經導致公族勢力徹底崩潰,晉國實權完全落入他姓卿族手中。最直接的證明就是晉國三軍六部沒有一支軍隊的將領是公族,全是他姓卿族,這在其他國家簡直不可想像。到晉文公之孫厲公即位,晉國實權已經掌握在六卿手中。

有外患,國內人民就要團結一致對外,還有可能勝利,沒有了外患,內部就要起紛爭,這才是大難。為什麼不能放過楚國與鄭國留作外患(以確保國家內部無紛爭)呢?可惜,此時晉國從國君到大臣皆主張一戰。此戰晉國打敗楚國後,基本上再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而內部開始了無休止的紛爭…三希屍朝、厲公遇弒、范欒反目、欒子遭逐、祁羊族滅、六卿坐大、范中行趙斗、智韓魏助趙、最終趙魏韓滅智而晉室丟了江山。即無內憂又無外患是晉國三分的重要原因,有國者要師古。

晉國的公族為了奪得國君的位置互相殺戮,造成公族成員凋零。而在爭權的過程中為了籠絡手下,又對有功的卿大夫進行封賞,春秋末期,戰爭頻繁,在對外戰爭中有功的人員也需要封賞,封賞一般就是增加封地,長此下去造成卿大夫勢力(領地)強大,而國君力量(領地)日益削弱。

晉國後期國君無力駕馭權臣,幾大家族(權臣)又發生了兼并鬥爭,最後剩下的三大家族實力超過了晉國的國君,就瓜分了晉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華美 的精彩文章:

古代「秀才」的含金量有多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來看看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其實原因很簡單

TAG:時代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