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六朝青瓷之南北朝青瓷作品賞析

六朝青瓷之南北朝青瓷作品賞析

南朝青瓷瓷窯作坊的建立比兩晉更加廣泛,工藝趨向樸素實用。常見的器形有缽、碗、盞、盞托、小碗、深腹敞口碗、雙耳盤口壺、雞頭執壺、平底或帶圓餅足的唾壺、仰覆蓮辨紋罐等。盤口壺壺身漸趨細長,盤口加大。缽、碗類器物腹部加深,圓餅形足的形式更普通。圓形青瓷硯由三足變成六足或多足。由於佛教思想的普及,瓷器上裝飾的浮雕或刻劃蓮花瓣紋大量出現。

北朝青瓷與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紋飾等方缽均有不同、北方青瓷的器型較大、尊、瓶、罐、缽之類器物居多、胎體厚重、胎色灰白、釉較厚、玻璃質強、流動性大、因而常常在器物的表面有玻璃流珠性現象、釉里往往有細蜜的開片、釉色青中微黃、器物多裝飾以蓮花辨紋、忍冬紋、裝飾方法有堆貼、模印、刻劃多種特徵。此外它的造型與紋飾風格獨與當時佛教的盛行有直接關係、造型,花紋裝飾上具有某些佛文化特徵。

南朝青瓷作品賞析

一、南朝青瓷蓮花尊:高39cm,口徑12.8cm,底徑13.5cm

南朝青瓷蓮花尊瓷質,撇口,長頸,溜肩,橢圓腹,假圈足。唇沿外壁有兩相對的橫向系,頸部飾有模印寶相花和刻劃獸面紋,肩有豎向六系,腹中部和圈足處凸起一周仰覆蓮瓣,腹部飾連枝紋和蓮瓣紋。通體施薄釉,多已駁落。江夏區關山出土,收藏於武漢博物館。

二、南朝青釉雙耳盤口壺:高29.5厘米,口徑11厘米

南朝青釉盤口壺肩上有對稱的雙系,器施橄欖色釉,釉質瑩潤發亮,施釉未及底,青灰色胎,胎質堅硬細膩,胎釉結合緊密。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館收藏。

三、南朝青瓷六系盤口壺:高17.8厘米 口徑10.8厘米,底徑8.3厘米

南朝青瓷六系盤口壺是盛貯器。盤口,圓唇,細長頸,豐肩,圓腹,腹以下漸收,餅足底。肩部對稱粘附橫向單系和縱向雙系各一對,肩腹部刻滿蓮瓣紋飾,外壁施青釉,底足無釉。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

北朝青瓷作品

一、北朝青瓷蓮花尊:高59.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20.2厘米

長頸直口,外沿飾一對橋形耳,流肩,頸、肩部有六個雙系環耳。貼塑六團花,六獸面紋,器身以多層仰、俯蓮瓣堆雕,釉色瑩潤,積釉處呈淺綠色。器蓋雕飾蓮瓣紋,由於受佛教影響,青瓷上盛行蓮花紋裝飾。1948年河北省景縣封氏墓出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二、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高63.6厘米,口徑19.4厘米

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侈口、長頸、溜肩、長圓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橋形耳一對,肩部有六系,並附蓋。通體有紋飾十三層,除頸部貼塑寶相花及壓印團獸紋外,其它均為蓮瓣紋。蓋紐下雙重覆蓮瓣,蓋沿邊上翹雙重仰蓮瓣,上腹三層覆蓮瓣,下腹雙層仰蓮瓣紋。整體紋飾雕塑整齊細膩,上呼下應,富麗堂皇。蓮花尊的紋飾內容與佛教密切相關,用於隨葬代表逝者的一種精神寄託。河北省景縣封氏墓群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三、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瓷瓶:高22厘米、口徑6.8厘米、底徑7厘米

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瓷瓶於1971年河南省安陽縣范粹墓出土。侈口,細長頸,鼓腹,淺圈足。通體施微泛淡黃色的白釉,腹之一側掛翠綠色彩帶。釉質細膩明亮,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白瓷器和加彩瓷器。白瓷和加彩瓷的產生,改變了以往的單一色調,為以後的彩瓷產生奠定了基礎。

四、北齊黃釉舞樂扁壺:高20厘米,寬16.5厘米,口徑6厘米

1971年河南省安陽縣范粹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館藏。北齊黃釉舞樂扁壺白色胎質,通體施褐黃色釉。體扁圓,形如皮囊。壺身兩面似為同模印出的「胡騰舞」圖案。樂舞者的形貌、著裝均為胡人形象。

五、北齊黃釉綠彩刻蓮瓣紋四系罐:高23.5cm,口徑7.7cm,足徑8.4cm

罐直口,溜肩,肩部有四弓形系,腹下漸收斂,假圈足,平底。口部及下腹部各刻弦紋一周,肩部刻弦紋數道,四系之下刻忍冬紋一周,腹部刻下垂蓮瓣紋。器身上半部施黃色透明釉,又在八個方向上各施一道綠彩,下部露胎。此罐1958年出土於河南省濮陽李雲墓,李云為北齊車騎將軍。據出土墓誌記載,該墓為李雲夫婦合葬墓,葬於北齊後主武平七年(576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瓷器收藏界的貴族:釉里紅
《陶瓷鑒定十二講》 第九講 看工藝 下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