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家的孩子是自閉症嗎?

我家的孩子是自閉症嗎?

我家的孩子是自閉症嗎?

筆者作為心理學研究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被周圍的親友詢問:我家的孩子總不愛說話,是不是患了自閉症啊?當自己的孩子表現得異常沉默,不擅長人際交往和溝通時,家長們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家長對自閉症沒有足夠的了解,就認定孩子得了自閉症,並將其當作「有問題」的孩子對待,無論這個孩子是否真的患有自閉症,都會對他們的心靈成長不利。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澄清,讓家長們了解當孩子具有哪些表現和癥狀時,很有可能患有自閉症,並需要去醫院和相關機構進行科學診斷。

如今大家對「自閉症」一詞已經不再陌生。看過 2010 年李連杰和文章主演的電影《海洋天堂》的人,相信會對文章所飾演的「大福」印象深刻。影片中的「大福」就具有自閉症的相關表現:比如他會一直顫動左手;總是要把玩具狗放到電視機上,即使被拿下來也會再次放回原位;自我中心,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語言和社交能力明顯不足等等。那麼到底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的典型癥狀具體有哪些呢?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發育障礙,其癥狀主要表現為社交溝通障礙以及重複行為和特殊興趣。2002 年的發病率為 6.7‰,而據2014 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美國 8 歲兒童中自閉症患病率已經發展到 1/68(男 1/42,女 1/189)。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自閉症人群近年來增長迅速,且男性患病率遠高於女性。

那麼當孩子表現出哪些行為時,家長應該警覺呢?一般來說,有以下這些早期信號:(1) 叫孩子名字時他沒有反應;(2) 孩子見人不笑;(3) 孩子老喜歡獨處;(4) 孩子在某些方面顯得特別「早熟」;(5) 孩子不喜歡玩具;(6) 孩子常常掂著腳走路;(7)孩子對某些聲音或物體出奇地感興趣;(8)總是不看人眼睛。

當發現孩子具有以上表現中的其中幾項時,先別著急,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總結出來的典型的自閉症臨床表現具體有哪些。簡單來說四個方面:社交溝通障礙、語言發育遲緩、重複行為(即刻板行為)和動作發育遲緩。以《海洋天堂》中的大福為例,大福的社交溝通障礙表現為說話少,不看人眼睛,不會社交技巧,幾乎跟周圍的人沒有情感交流和互動;語言發育遲緩表現為只會說簡單詞語,說話不流暢;刻板行為表現為堅持將東西放在原來的固定位置,重複顫動左手等;動作發育遲緩表現為動作笨拙,不協調,平衡感差等等。

當然,電影是對現實情況的濃縮,以上這些癥狀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會千奇百怪。舉兩個典型患者的例子,大家可能會更清楚一些。

案例一:王某,男,10 歲,出門一定要乘計程車,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叫,甚至跪在水泥地上用膝蓋撞擊地面或用頭撞牆壁,直至父母妥協。喜歡亂扔東西,看到破壞性場景感到興奮。不會使用語言,而用喊叫不止表達自己的欲求,甚至會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的休息。喜歡重複及模仿,且每天重複內容不同。根據任課老師的特徵起「代號」,並一定要用這些「代號」來稱呼老師們,如體育老師為「保齡球」,實踐老師為「瓷磚」,這些代號沿用至今。因此父母只得將門窗、電器稜角都包裹;出門時在他嘴裡塞一個肉包。剛入學時在聽從指令、與他人合作方面也都存在嚴重問題,情緒不穩定。上課大叫、吃飯挑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防衛機制過強,身邊人多就叫,上廁所「一步三回頭」,甚至氣候的變遷都會對情緒產生影響。由於常常自殘,痛覺較差。對漢字幾乎過目不忘。喜歡上語文、數學等有難度的課程,而對美術、體育等沒有興趣,還嚴重干擾他人上課。

案例二:楊某,男,6 歲,眼神常常飄忽不定,不易停留在他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很少正視他人也很少表示微笑,經常迴避他人的目光,缺乏與他人對視的交流。通常情況下,無論是親人、老師或者同學叫他的名字,他都不予理會,沒有反應。毫不注意周圍的環境,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並以此為樂。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尖叫,突然變得很興奮,露出笑容;有時會自言自語,面部表情豐富,看上去非常自得其樂,當仔細分辨他自言自語的內容時,卻完全聽不懂。對圖片有特殊愛好,特別喜歡翻看圖片多、色彩豐富的書。

看到這裡,不少家長可能會恍然大悟,發現原來自己家孩子僅僅是說話少,並不是自閉症。但如果孩子具備了上述的大部分表現和癥狀時,就有必要去醫院或者專業機構進行測試診斷了。自閉症目前具體病因不明,且幾乎會持續終生,早發現、早干預是治療的關鍵,目前的技術來看,已經可以對 18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診斷了。筆者曾在自閉症康復機構實習,發現機構里被家長送來的患者中有一些是唐氏綜合征、多動症患者,而真正的自閉症患者只佔了大概不到三分之一。如果不進行專業診斷就妄下定論的話,不僅會錯失早期干預的良機,還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摧殘。心理學中有一種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期待一個人變成什麼樣,他就會變成那個樣子。當周圍的環境以及人都把孩子當成「自閉症」「有病的人」對待時,孩子的內心會敏感地捕捉到這些信息,隨之產生自卑、暴躁、自暴自棄等負性情緒和心理,從而對他們的成長不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健康密碼——原來尿液能讓你了解到這麼多
解救痛風!這招越早用越好,晚了就來不及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