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識時務者為俊傑」家喻戶曉,後面的一句卻少有人知

「識時務者為俊傑」家喻戶曉,後面的一句卻少有人知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一定要分清當前態勢,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策,這和中國古代一直講究的忠誠思想是違背的,「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贊成愚忠,更多的是追求利益,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多人往往都會做出出賣國家的事,這也是為人所不齒的事情。

那麼「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哪裡呢?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晏子春秋·霸業因時而生》一書中,作為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晏子有著超出常人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因此才能幫助齊桓公成為一代霸主,在這本書中,晏子說了這樣一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在晏子看來,想要成就一番霸業,除了要有洞悉當前局勢的眼光,還要學會變通,只有這樣,才能在亂世中建立一番功業。

而在《三國志》中,當劉備向水鏡先生問詢諸葛亮時,水鏡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儒生俗士,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諸葛亮和龐統都是當時天下俊傑,還說出了「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這樣的話,然而水鏡先生只說了其中一句,對於下一句並沒有明說,而下一句話「通機變者為英豪」則需要劉備自己去體會,然而劉備缺的正是「變通」二字,在被曹操擊敗後,面對曹操的追兵,劉備不惜帶著老百姓一起逃難,最終拖遲了行軍速度,劉表臨死前想要將荊州送給劉備,然而劉備卻遲遲不肯接受,最終白白錯過了荊州,攻佔西川時,龐統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然而劉備卻採取了最保守的中策,最終導致龐統慘死落鳳坡。

正因為缺少了變通二字,即使劉備坐擁卧龍鳳雛這樣的高人,最終也未能一統天下,真的是何其悲哀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時光 的精彩文章:

曹操為何至死都沒有稱帝?看看他給兒子起的名字就知道了
《亮劍》:李雲龍綁著炸藥赴宴,楚雲飛其實早就知道,一細節告訴你答案

TAG:讀書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