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貪腐,真的不是世界觀改造的問題,而是貧窮植入的心理程序

貪腐,真的不是世界觀改造的問題,而是貧窮植入的心理程序

文 曹高舉

GIF

成為貪官很可能跟童年時期極其貧窮的經歷有關,極度貧寒的生活會成為創傷,沉澱在潛意識裡,終生釋放出信號,產生強烈的心理動力,讓當事人冒著殺頭的危險,病態的撈錢。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很多人對《憫農》這首詩耳熟能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千古名句,提醒大家要珍惜糧食。

寫出這首詩的人叫李紳。

李紳,字公垂,今安徽亳州人。六歲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無依無靠,母親含辛茹苦將李紳養育成人。

正是因為貧窮的生活基礎,李紳才能創作出《憫農》這樣貼近農民生活、反映農民艱辛的詩作。

公元806年,唐憲宗元和元年,李紳高中進士,步入仕途,官至宰相,封趙國公。

李紳發跡之後,再也沒有了憫農之心,生活「漸次豪奢」,逐漸蛻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貪圖享受之人。

據野史記載,李紳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三百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

與李紳同一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均對其嗤之以鼻。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鑿壁借光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

故事的主人翁是西漢大文學家匡衡。

匡衡從小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匡衡後來成為經學大師,官至丞相,為百官之首,食邑六百戶。

匡衡封地31萬畝,封地的租稅都歸匡衡享用。因為土地丈量有誤,給匡衡多圈出了4萬多畝封地。

當下屬向匡衡報告此事後,匡衡企圖將錯就錯,以圖侵佔土地。

終究紙包不住火,後來有人向皇上舉發匡衡侵佔土地一事。

匡衡被撤職法辦,剝奪爵位和封地,貶為平民。

中國人有一句俗語叫「寒門出孝子,極貧出貪官」。

有人曾收集了24份貪官的懺悔書,發現他們絕大多數早年都極其貧窮,都不是正常的農民或工人家庭,大多數是農民中的赤貧戶,工人中的極窮者。

他們的懺悔書內容驚人的相似。

「我生長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我媽臨死的時候想吃個饅頭,沒有吃上……由於沒有加強世界觀改造,滑入了貪污受賄的泥坑……」

其實,貪污受賄跟世界觀改造,真的關係不大。

從弗洛伊德的理論來理解,成為貪官很可能跟童年時期極其貧窮的經歷有關。

極度貧寒的生活會成為創傷沉澱在潛意識裡,終生放出信號,產生強烈的心理動力,讓當事人冒著殺頭的危險,病態的撈錢。

匡衡因貧窮而奮發,因奮發而有名有位,因有名有位而忘形,因忘形而身敗名裂。

李紳因貧窮體驗到物質短缺,富有時極度滿足自己,窮奢極欲,都是這個道理。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認知帶寬」。

帶寬,是指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能通過的最大位的數據流量。

認知帶寬,是指人的大腦在固定的時間內能夠處理信息的總量。

在錢、時間、有效信息等資源長期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

穆來納森教授在《稀缺》一書中指出,長期的貧窮、孤獨和疲勞會直接導致一個人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自控力的下降。

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對其所缺東西的作用產生一種偏執而誇張的執著,會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集中在獲取這種稀缺物之上。

正如吳伯凡老師所說,困擾我們的,除了顯而易見的物質性匱乏,還有一種我們渾然不覺的「窮」。前者是一種硬體性的窮,後者是一種軟體性的窮

外界的窮困悄悄地給我們植入了一種「窮人演算法」。真正的「窮人」,是思維和行為被「窮人程序」、「窮人邏輯」所支配、運行的人。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事實上窮人,不是指那些缺錢的人,而是那些在「窮人思維」里走不出來的人。

如果你童年被植入了一些窮人的心理程序,現在是重裝或更新自己的程序,安裝病毒防火牆的時候了。

不雞湯,不雞血,不蹭熱點

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高參 的精彩文章:

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當年那些坑,司馬懿輕鬆跨過

TAG:心理高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