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宦官多作死,為何他得以善終?

明朝宦官多作死,為何他得以善終?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逐鹿天下終成霸業,吸取前代教訓,設置宦官不到百人,甚至在宮門口豎立鐵牌「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但是他的子孫沒有他的騾馬精神,為了安逸生活、和文官抗衡重用宦官,尤其到了正統年間(明英宗朱祁鎮)以後宦官干政最為猖狂,太監王振造成了世界級慘案 土木堡之變。到了成化年間(明憲宗朱見深)太監汪直設立西廠,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載,汪直巡查邊地,所在都御史「皆鎧甲戎裝將迎,至二三百里,望塵跪伏」,權勢大於天。

下面咱們的主角登場了,成化年間 懷恩 出任俗稱「第一監」的司禮監。懷恩出生於現在的山東萊州市,家裡也是當官的後來因父親犯罪被迫入宮做了宦官。汪直當時風光無限,因為懷恩是「第一監」、性情耿直不屈,所以不敢惹怒他。「恩班在前,性忠鯁無所撓,諸閹咸敬憚之。」——張廷玉《明史》。

明朝當時實際掌權圖

為什麼說懷恩公明呢?有人送上珠寶想買官做(當時這種現象很普遍——賣官鬻爵,無所不至),被他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進寶石者章瑾求為錦衣衛鎮撫,恩不可,曰:「鎮撫掌詔獄,奈何以賄進。」——張廷玉《明史》。成化二十一年,皇帝聽進萬貴妃讒言要廢除太子,招來懷恩想要他擬旨,沒想到懷恩不幹,皇帝著急了以死威脅他,懷恩目光堅定的對皇帝說「今日我若不為,陛下殺我,但我若為之,將來天下人都要殺我!所以就算千刀萬剮,我也不會做的「,好一個忠肝義膽,回明太祖老家鳳陽守靈去吧,」憲宗末,惑萬貴妃言,欲易太子,恩固爭。帝不懌,斥居鳳陽。孝宗立,召歸,仍掌司禮監,力勸帝逐萬安,用王恕。一時正人匯進,恩之力也。」——張廷玉《明史》。

要說前有王振、汪直做「模範先進」,後有劉瑾、魏忠賢「名留宦史」,你懷恩和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抓你家人、逼你入宮做宦官,怎麼還這麼大義凌然,一心一意為皇室效力?可以說是四書五經、道德倫理造成的。懷恩出生官宦之家,從小肯定讀書不少,被教導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良民,不受世俗影響,就算被迫造成生理上的缺陷、貶官後再次任用也視權勢而不為所動。這樣的人內心是無比強大的,他的結局也是理所當然的。「卒,賜祠額曰顯忠」——張廷玉《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在明朝洪武元年發生了什麼讓我們的祖先背井離鄉遷徙各地
此戰之中,皇帝成了俘虜,明朝因此改變國運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