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派呂蒙殺關羽,看似有勇有謀,實則一步錯而釀成大錯

孫權派呂蒙殺關羽,看似有勇有謀,實則一步錯而釀成大錯

孫權派呂蒙渡江殺關羽,看似很英勇,其實犯了很大的錯誤。在民間有一句諺語,大體的意思是說,才剛分離不久,再次遇見時需要重新看待和認識。呂蒙就是諺語所講的主人公,讓人不得不刮目相待的人。在早期,他的才能,並不是十分的突出,但是後來他十分用功的讀書,對於政治有了很深的造詣,但是他所達到的境界到底是不能和周瑜等人相提並論呢。

荊州,這個地方是戰略的要地,被當時許多軍事家所看重,甚至可以這麼說,佔有他就有擁有天下的資本。當時所處的情境是這樣的,關羽正在和曹魏在樊城對峙著,無法脫身,也無法派出多餘的兵力放在荊州城,因此荊州城的防禦是十分的空虛,這個時候最怕有人趁機攻打,如果有人這麼做了,那肯定是交撿個個大便宜,結果肯定會奪得此城,機會擺在這裡,是否得到機會就全憑個人運氣。而呂蒙當時並不是真正了解劉備他們三人的情義,不知曉他們之間不只是簡單的君臣關係。

事實上,劉備他深深的知道,用好了朋友這層關係,他將很輕鬆的稱霸,他對待其他兩個人,以及自己的得力軍師非常好,和他們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在一個卧榻上睡覺,沒有君王的架子,真的就像擁有不同姓的親兄弟。這些東西並不是曹操以及孫權所能夠真正去了解到的,在他們的角度看來,劉備只是和手下的這幾員大將關係比較好而已,並不知曉他們本質上並不是一般的君臣關係。所以曹操曾經用三天一個小的宴席,五天舉辦一場大宴席來試圖使這幾人為自己所用,但是終究沒能夠實現。

當時作為謀士的張昭不在他的身邊,孫權慌了,對於關公採取了趕盡殺絕的政策,而這個時候,關公正好也是處於命運的低谷,不小心遭到了擒獲,孫權的這一招真的是十分惡毒。在這個時候,他選擇了背棄盟約,不只給劉備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失和傷痛,也讓漢室再次復興,成為一個空想。就這件事而言,曹操肯定是漢賊,但是孫權又何嘗不是漢賊呢。孫權從始至終都沒有放下他對荊州的覬覦之心,在早期的時候他不敢過分緊逼,一個方面是懼怕孔明的足智多謀,以及關於等將士的英勇,另一方面是怕過分逼迫,導致劉備轉向投靠曹操,是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難。

從某種層面上來講,孫權沒有完全地了解劉備,劉備的志向在於興復漢室,所謂漢賊不兩立,即使局面再怎麼樣對自己不利,就算自己面向死亡,他也不會再一次去投靠曹操,但是,在孫權的想法中並不是如此,他覺得劉備投靠曹操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可能的,可能這就是忠義匡國和私慾霸業的最本質的區別吧。

而觀他後來驚懼不已,情願歸還荊州和好,甚至向曹丕稱臣,可見當初奪荊州時,一時利欲熏心,實是未必能想到這許多。因而經此之後,後來與西蜀和好,終其一生再不背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主少國凝,大臣未附,帶你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三國:張昭,首席託孤大臣,輔佐孫氏兩代,為何遭受孫權冷落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