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老祖宗所說的十八般兵器,通常是指哪十八般?

老祖宗所說的十八般兵器,通常是指哪十八般?

我們都知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形容一個人多才多藝,堪當多面手的意思。但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岳撰《翠微北征錄》。該書卷七記 「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但沒有給出「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明代謝肇 《五雜俎》和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也有「十八般武藝」之說。

在我國古籍記載里認為,刀、槍、弓、箭均為黃帝所造。而「二八般兵器」則是戰國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其實這些冷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還要久遠。

至少在中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為了防身和狩獵需要,就開始懂得製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類原始的兵器原型。而且在我國各地新石器時代的個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用石料、獸骨和蚌殼磨成的箭鏃。

到了商代,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青銅鑄造刀、槍、鉞等兵器。戰國時代,就懂得使用鐵來鑄造制兵器。到了漢代和魏晉時期,人們已經使用鐵來鑄造制兵器。

由於我國南方冶金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使用鐵和鋼鑄造刀、槍、劍,各種各要的兵器也開始多了起來,南北朝以後,銅製的兵器基本就看不到了,都由鐵和鋼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備定型。

「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也各異。匯總起來。古今有以下十多種不同的說法。

據《五雜俎》和《堅 集》兩書所載,「十入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其為「小十八般」。

今天,武術界普便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漢武帝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九長:刀、矛、戟、槊、鏜、鉞、棍、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從以上各說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形式和內容卻十分豐富。

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可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師的兵器(約有四百多種)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

其實,所謂「十八般」,並非僅僅局限於十八種兵器,而是古代多種武藝的概說。實際上,冷兵器時代產生了許多武器,其數目遠遠超過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國時期,「十八般兵器」成為各個武館的必須陳設,而成為中國武術和武館的象徵之一。

明代後期萬曆年間,「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有著這樣一種表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這便是對於「十八般」最常規的解釋。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士刀傳奇 的精彩文章:

擁有一刀斷牛頭之力,曾創造舉世震驚的戰爭神話!這把刀有何魅力
郭靖天資這麼差,是怎麼成為絕頂高手的?

TAG:武士刀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