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來到武夷山的人,大致都要體驗「一爬一漂一泡」,也就是爬山、漂流和泡茶。可以說,沒有經歷過這三種境界,就不算來過武夷山。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武夷山「奇秀甲於東南」,而天游峰位於景區中心位置,登臨則可盡覽雲海蒼茫,九曲迴環。徐霞客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五年前我曾登上天游峰,這次重訪,因為時間不足,便只作「一漂一泡」。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昨夜雨聲淅瀝,今晨還不見停歇,但也不妨礙我們往九曲溪。九曲溪漂流起於星村鎮,終於一曲溪畔的武夷宮,長約10公里。在門前的小販處購得一張雨披、一雙套鞋,濕膩膩地排隊登上竹筏。待我們坐穩,兩個漢子揮著竹篙,各自用功,只聽「咕」的一聲,就出發了。筏尾戴眼鏡的漢子推介他的講解,上次來時收10元,如今翻番,可見物價的漲幅遠甚於薪資。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因為下雨,水流渾濁而急速,但兩岸丹崖疊翠,雲霧繚繞,宛如仙境般奇幻。戴眼鏡的漢子身形瘦弱,但嘴上的功夫頗為了得,能將九曲溪的每座山峰、每塊石頭、每題石刻,都說得活靈活現,如雙乳、鐵板、巨蚌、仙女、神鱷,再添油加醋地點綴些黃色小笑話,逗得大家開心不已。文化的九曲溪,也需要這樣的小俗氣。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南宋朱熹作《九曲棹歌》,「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接著,他從「一曲」唱到「九曲」,使得九曲溪聲名遠播。後來的名士,將九曲溪漂流當成風雅事,在兩岸岩壁題詩作賦,以示「到此一游」。今人所唱歌曲,當數「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最為應景,不過,只有四五十歲以上的官樣人物才敢唱出口。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我有「探險情結」,極力搜索九曲溪岩壁上的懸棺。同天葬、水葬、火葬一樣,懸棺也是古人對逝者一種安置方式。九曲溪兩岸的峭壁上,還存有懸棺遺迹十餘處,其中白岩和觀音岩的兩具船棺保存完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最有價值的隨葬品是龜形木盤,有商朝青銅時期的文化特徵。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武夷曾屬甌地,或許這些懸棺就是「閩甌」先民最後的歸宿?中國古代稱東部民族為「夷」,夏商時有「武夷族」,據說可能屬馬來人種,但不是定論,現統稱為「古越人」。懸棺是什麼樣子?因為架得高,距離遠,從江流中只能看到洞口些許散亂的木頭。《武夷山志》載:「船長二丈許,中闊首尾漸狹,類梭形,傳為圓木刳成,且具棹楫,然遙望之弗能詳也。」或者:「長丈余,闊三尺。」 可見懸棺為船形,有大船,也有小船。至於怎麼搬到懸崖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再加懸幻故事的點染,變得神秘莫測。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除九曲溪古越人的懸棺,我曾在貴州紫雲縣的格凸河中游看過苗人懸棺,在重慶鬱江和酉水看過仡佬族懸棺。若論年代,武夷山的船棺懸葬最為古老,格凸河苗人懸棺則有不足百年者。相對來說,川滇一帶的「僰[bó]人懸棺」最為傳奇,始於春秋戰國,也是快要化成土的棺材瓤子。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唐張鶩《朝野僉載》云:「五溪蠻,父母死,於村外閣其屍三年而葬……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彌高以為至孝。」何謂「五溪蠻」?因其地五條溪流而得名,大抵與今天土家、苗、瑤、侗、仡佬等民族素有淵源,再往前推,與東夷、九黎、蚩尤都能攀上親戚,可見不論西南還是東南,這懸棺葬俗一脈相承,至少是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結果。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懸葬習俗多出於窮鄉僻壤的少數民族。可是,費這麼多力氣將棺材搬到懸崖峭壁上,到底為什麼?《雲南志略》云:「人死則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巔崖,以先墮者為吉。」這理由真讓人哭笑不得,不遺餘力地放上去只是為了儘快掉下來?還得儘快掉下來。就好比說,人活著的目的只是為了死亡,真讓人「無語竟凝咽」。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想來,從古到今,這懸棺也掉下來不少,不知給他們的子孫是否帶來福祉?現在依然穩妥者,眼底經過的雲煙和人事,怕也數不清了。今人將這些懸棺當成寶貝,用以推斷三千年前的人和事,用以釐清我們自己的來龍去脈。棺中人要是知道,怕要也笑醒。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整個漂流過程約一個半小時,今日因雨後水流急速,則要快十幾分鐘。到「一曲」後,水流平緩,左岸有株樹,居然長得像個「茶」字,引得眾人頻頻按下快門。還有棵大樹橫亘於江心,說是被雷劈斷,工作人員正準備拖走。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上岸就是武夷宮。穿過宋街,迎面為春秋館,裡面陳列著武夷山的「檔案」。院內兩株桂花樹,已近九百歲。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經過千年修行的桂花,恐怕都是聖賢了。

九曲溪漂流,躺在懸棺里的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