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我跑步七公里的感覺

你是我跑步七公里的感覺

by 葉雨

1

「你是我跑步七公里的感覺」。

這是在我進行到7公里訓練時出現在腦海里的一句話。從2018年年初,我定下今年跑一次全程馬拉松的目標起,我開始循序漸進地增加跑步公里數,從3公里、5公里、7公里、10公里,一直到參賽前,我跑過最遠的距離是25公里。

回想起7公里的那句話,還是頗有感觸。此前跑3公里、5公里,除了喘氣有些累之外,並沒有其他多餘的感覺。可當我第一次增加到7公里時,由於消耗了不少能量(那是在某一天的下午下班之後,冷風吹著操場的楊樹葉,沙沙作響),我開始有餓了的感覺,特別想吃糖。那個時間點,如果能含一塊糖在嘴裡,簡直是件可以稱之為幸福的事。這種對甜蜜的渴望,不正是戀愛的感覺嗎?

當跑步跑久了,會自然而然想起很多事。因為時間在腳步聲中慢慢流走,除了跑步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事可做,不會時不時翻翻手機,也不會因為閑聊帶走思緒。而且,尤其到後期跑到比較累的時候,會進入一種低慾望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會重新審視過往的一些人和事,重新看待當下的焦慮和目標。

2

想到過什麼呢?

想起小時候就是個愛運動的孩子,跑得比別人快,蹦得比別人高。小學一年級時跟別人玩一個「摸到就不能動」的遊戲,很少有人能摸到我。這件事還被我寫進了自己的小說里。會感覺那個愛奔跑的小男孩就在不久前,可事實上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又覺得好遙遠啊。

想到喜歡過的女生。一條簡訊、一張照片就能在心中湧起波瀾,走在校園的陽光里就突然想起了誰。漫無邊際、無休無止的談話,時間彷彿加了濾鏡一般,透著不切實際的美。會因為想到情竇初開的懵懂和怯懦而自嘆後知後覺,卻也明白錯過不一定是件壞事。很多事都是因為錯過,才引起追念。

會想到很多事沒有意義。窮盡手段謀求政治地位的人,想方設法追逐商業利潤的人,熒幕上裝模作樣賣人設的人,辦公室里勾心鬥角的人。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東西並非人所想要的,只是路徑而已。可人又容易被捲入其中,不能自拔。如果站在人生的末端,回首歲月,又會對自己的一生作何評價呢?

會想到要繼續跑下去。為了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身體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會忽然想到世界是廣闊的,人生是精彩的,有很多事值得自己去冒險,去體驗,去追求。健康、壯實的身體會帶來精神氣兒,會成為你做事的堅強後盾。我記得大學時曾經做過一次手術,躺在醫院裡的病床上,看著外面的藍天白雲,心想要是現在能去操場打一場籃球該多好。

這也是我跑步的最大動機。我想要一個明朗、陽光的狀態。當然,也是受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影響。這位作家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面,講述了他在世界各地跑步的經歷。

比如有一年去夏威夷度假。說是度假,其實是去那裡寫小說。村上寫小說,想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他覺得日本國內文壇的聲音太嘈雜,所以有出國寫小說的慣例。比如《挪威的森林》就是在歐洲旅行時寫出來的。說回夏威夷。他在夏威夷的生活,基本上是「跑步+寫作」。伏案寫作累了,就蹬上一雙跑步鞋,出門跑步。他描寫了夏威夷的風和樹,讓人迷醉。他還寫到在波士頓住公寓,早晨出來跑步的片段。乾冷的空氣,快速超過自己的美國青年人等。

3

看完村上的文字,我有了一個很奇妙的想法——用跑步去感受一個陌生城市。

比如我在廈門出差時,清早起床後曾沿著白城沙灘跑過一段距離,只不過一方面沒有穿跑步鞋,另一方面很長時間沒進行過有氧運動,跑了不到1公里就氣喘吁吁。我看到身邊有身著運動裝備的青年男女跑過去,手機放在臂包里,耳朵里塞著耳機,跑道下面就是沙灘和大海。這讓我覺得,能每天清早在這樣的海岸線上跑跑步,是廈門市民的一種幸運吧。

用跑步去感受一個城市是一種獨特的方式,就像騎一輛單車去感受一段林蔭路一樣。首先,跑步比走路快很多,節省很多旅行時間。當碰到優美卻又重複的風景時(比如林蔭路,海岸線等),走過去會很費時間,不過去又覺得可惜,這時跑步便能兩全其美。其次,跑步屬於有氧運動,能讓人更加充分地感受當地的空氣;再次,跑步雙腳著地,一腳一腳地踩在路上,何嘗不是一種體驗呢?即便沒有這些因素,跑步本身就是一種獨特方式。試想,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裡,在整個城市還未完全蘇醒的時候,跑步去感受一下安靜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房屋、探出牆外的薔薇花,不是很獨特嗎?

也許我把跑步給美化了。對於其他人來說,跑步並沒有如我描述的那般奇妙。可這並不重要。我沒有在推銷跑步,也不打算成為一個專業的跑步者。就像村上春樹把寫長篇小說比作長跑一樣,我只是在給予跑步一個意義,自己所認可的意義。這意義對別人而言可能只是鬼扯,無所謂,只要這意義對我來說很受用就可以。這種個人意義其實是很重要的,後文會講到為什麼這麼說。

4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我在2018年年初定下了小目標——今年跑一次馬拉松。接下來便開始備賽,按照APP上的跑步計劃來訓練。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的身體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或者說毛病,即只要一跑步,不到500米,便渾身發癢,我用手去撓,便渾身變成了紅色。以至於我一度認為自己不適合跑步。但後來我發現,如果今天跑步奇癢無比,明天癥狀就會減輕,後天跑第三次的話,就完全不癢了。只是如果又隔了很長一段時間不跑的話,再跑還是會癢得難受。

這個身體特徵逼得我為了避免抓癢難受,只能持續按時跑步。跑步成了我時刻在腦子裡綳著的一根弦。

我開始格外關注天氣,每天都會看今天和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會不會下雨,pm污染指數高不高。如果明天下雨不能按計劃跑步,我該怎樣補回來。

我還會注意飲食。冬天裡我一般都是午飯之前跑步(這段時間溫度較高)。假如今天是跑步日,我一般都會有意識地去吃早餐,免得跑步時餓得發昏。

漸漸地,跑步成了一種習慣。如果隔了好幾天不跑,會覺得缺少了什麼東西一樣令我不安。到這個時候,我就沒必要刻意逼自己去跑步了。就像為了克服飢餓感就去吃飯一樣,為了克服不安我就會去跑步。

縱觀整個訓練過程,身體還是有一些明顯的變化的。比如5公里時,會感覺到膝蓋疼。等慢慢適應了5公里,跑到7公里時,會感覺大腿內側疼。後來7公里也慢慢適應了,跑到10公里時,感覺膝蓋側面疼(後來知道是髂骨束)。等到15公里時,膝蓋、大腿內側、髂骨束都開始疼。這並不是最糟糕的。無論如何,從3公里一直到15公里,整個訓練階段我始終是「累並快樂著」的狀態。可當我首次把訓練量增加到20公里時,跑到最後饑渴交迫,雙腿疼痛難忍,整個人處於虛脫的狀態,我開始懷疑跑步的意義,甚至覺得整個人生都是徒勞無價值的。我記不得當時自己想到了什麼,只記住了那種絕望的感覺。

我才意識到,應該準備些吃的東西,在跑步中途補充能量。於是我買了麵包、飲料、水,8公里以後,每跑一圈(大約4公里)吃口麵包喝口水。這樣一來,跑步便輕鬆很多。等我第二次跑20公里時,完全沒有了第一次那種想死的感覺。

可膝蓋始終沒有給予我完全的支持。按計劃在馬拉松前一周,我是可以跑完一次35公里的。但膝蓋隱隱作痛,忌憚它完全罷工,所以減少了訓練量。直到去東營前,我跑過的最遠距離才只有25公里。

5

坐在大巴車上,看到窗外的「磕頭機」,便知道來到東營了。東營的夜很安靜,多半是由於寬敞的柏油路和大面積的綠化造成的。彩燈光線自樹榦底部照射上去,使得一排法國梧桐如豎琴的弦一般,有韻律地綿延至遠方。夜幕下,煌煌如焰。

當夜夢裡竟然有久違的緊張感。夢見自己出發晚了,又忘了帶號碼簿,槍響了雙腿卻像釘在地上跑不動。這種怪夢和緊張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過了,記得上一次還是在考研的日子。有些失落,竟然還沒有擺脫。所有正面的努力,無非就是對過往自己身上的弱點說再見。當我以為自己早已走遠,轉彎卻發現它迂迴而來。

不過至少我不會太在意它的出現了。洗漱完畢,穿好跑步裝備,背上背包就向起跑點出發了。

心裡還是沒底,畢竟最遠只跑過25公里,而且那一次感覺無論如何也跑不下去了。跑道上也有很多第一次跑馬拉松的人。有一哥們是東營本地人,搞戶外活動的,年齡看上去比我長一兩歲,樂呵呵的,特別愛嘮嗑。聊起來知道,他最遠只跑過10公里,這次來就是感受一下,打打醬油。以我跑步的經驗來說,我幾乎可以肯定他跑不下來。馬拉松是一件嚴肅的事,需要自律、堅持、意志,需要一絲不苟的備賽,豈是一般人說跑就能跑下來的?

不管他。事實上,3萬多人參加的東營馬拉松,對我來說,只是我一個人在跑。我不管任何人,自顧自地調呼吸、按節奏在跑。每個補給站都會喝口水、吃點香蕉,幾乎不拿出手機拍照,也不會在沿途攝影師前擺pose,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安全完賽。

不斷看到有腿抽筋的人停下來拉伸,也有人不甘心地上了收容車。還有長者勸慰身體不適的年輕跑者,告訴他要學會放棄;路邊綠化帶里還有醫護人員在安慰跑崩了的黑人女選手。

當跑過25公里的指示牌時,我很高興自己的身體並沒有感覺有多麼的不適,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對自我的超越;當我跑過30公里的指示牌時,我只是感覺髂骨束稍微有些疼痛,於是我基本確定自己可以跑完全程了。等過了40公里,身體已經很累了,每跑一步都是煎熬。如果只是完賽,時間還很充裕,我完全可以走到終點。但想到跑步的初衷,想到完賽只是量化初衷的一個浮標,並不是目的,我堅持跑到了終點。

一顆石頭落地了。本來覺得跑下來只有50%的把握,可結果令我非常滿意。我順利完成了第一個小目標,這給了我繼續完成其他目標的信心。領完完賽獎牌後,天空開始下雨。即便如此,我還是趴在東營的柏油路上,拍了一張照片留念。

6

去車站的計程車上,我發了朋友圈。瀏覽時發現,那個本地的東營小夥子發了一張嘴咬獎牌的照片——只跑過10公里的他,竟然也完賽了!我的第一反應是假的,他肯定是拿別人的獎牌來濫竽充數。可隨後他又發了賽事方發給他的成績簡訊。我確信,這是真的了。

這無疑是一種打擊。好比你信仰上帝,每天餐前禱告,每周去教堂做禮拜,一生都在傳福音。死後上了天堂,你發現隔壁那個從來不信上帝的人也進了天堂。

是我美化了馬拉松嗎?成績顯示我是第3000名越過終點線的人,在我之前有2999個,第一名選手快我接近3個小時,即便不跟專業選手比,業餘選手里也有很多比我快的老人、年輕人、首次跑馬拉松的人。完賽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如果這樣想就陷入了跟別人攀比的陷阱。這不是我最初想要的東西。只有專業選手才應該去競技。作為普通的大眾選手,每個人都應該賦予馬拉松一個積極的自我定義的價值。村上春樹年年都跑馬拉松,並沒有聽說哪一次獲了獎。可是能把跑步寫成一本隨筆集的人,只有村上春樹一個人。「跑步小說家」,也只有村上春樹一個人。

所以,當大巴車上偶遇的一位馬拉松跑友介紹我進入邯鄲跑友微信群時,我並沒有加入。跑步不是一種時尚潮流,不是一種交友方式,它是一種私人信仰。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兩斤小龍蝦的熱量等於跑步兩小時?不要欺負我讀書少!
跑步不怕掉的運動耳機,在這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