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家爭鳴:處士橫議 諸子崇善

百家爭鳴:處士橫議 諸子崇善

在西方,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東方的中國,我們稱之為「百家爭鳴」。

所謂的百家爭鳴,是由先聖周公制禮作樂而源起,由管仲萃取並致用,再由老子、孔子、墨子、列子、莊子等為代表的古聖先賢,形成各自流派的觀點的過程。每一個觀點,每一種思想都不是空穴來風。

其實,這些古聖先賢並非是為了區別他人而將各自的觀點差異化。

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人類的思想就好比是一個碩大無比的「球體」,各種哲學思想流派和宗教,就好比是從不同角度切向球體圓心的點,它們的角度雖然不同,但是所指向的都是「真理」的核心。也就是,探究真理實相的路徑。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走進這些思想和流派,就不會帶有分別心去看待了。今天的人,之所以有嚴重的「分別心」,主要是源自於我們的無知和無覺。我要補充一句,這裡所說的「無知」和「無覺」與知識沒有任何的關係

科學飛速地發展,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碎片化信息已經成為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這固然會提升我們的知識面。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成體系,「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碎片化學習,讓人們變得愈發得浮躁與無覺。我們習慣了「拿來主義」,我們習慣了「方法論」和害人不淺的「成功學」,而弱化甚至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其原因就是,我們缺乏一個信仰的支撐,和對這種信仰了解與解讀的能力。

大道理,我們聽了很多,但這些聽了很多的大道理,我們真的未必就明白、知道其中之含義的深刻。大多時候是「明」而不「白」,「知」而不「道」了。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說這些早就過時了,現在的時代跟過去那是完全不一樣了。不得不承認,今天與過去的確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但是這種不同,並非物質差異化決定的。

我們的生活的確比古人存在著很大的優越性,但獲得優越性的代價,不應該是道德信仰的缺失。

過時的只有物質,偉大的精神信仰永遠不會過時。

早在西方文藝復興的兩千多年之前,中華大地上就已經發生過一次人類思想的解放運動,並且此次運動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對後世影響之深遠,那都不是文藝復興可以相比的,這就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言論自由的時代。周王室衰微,諸侯割據,各地的學者們周遊列國,任何一個階層的思想家,都能夠自由地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排擠與束縛。在那個年代,沒有媒體來左右你的思想,評論你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好像一張白紙,看似什麼都沒有,其實反而蘊藏了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常常會聽人說到「諸子百家」,實際上,「諸子」和「百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諸子」指的是人,也就是管子、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學術代表的人物,而「百家」指的則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學術派別了。

現代的課程教學體系繁多,五花八門,其實都是從老祖宗的研究體系里慢慢地開枝散葉而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當懂得追本溯源的道理。幾千年前的春秋,沒有人知道什麼叫作物理,什麼叫作化學,面對浩瀚莫測的自然界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我們的老祖宗硬是憑著自己的智慧,提煉出了一套認知世界的方式方法,為後世開啟了一扇精彩紛呈的思想大門。

關於「百家爭鳴」縱觀中華五千年,國家復興、滅亡,人類誕生、死去,唯一不曾磨滅的,歷時千年而彌新的,還是老祖宗們留下的這些璀璨的思想與文化。

從今天這一期開始,聞古知新將為大家講述百家爭鳴中一些代表性人物和他們的故事。通過古聖先賢的智慧,來了解和覺悟這些璀璨思想在今日社會發揮出的巨大作用。

就在前些日子發生的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的事件,每一個聽到的中國人都會義憤填膺,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裡,始終都有一個牢不可破的信仰存在,那就是偉大的祖國。同為中華兒女,我們生下來就被賦予了使命感與自豪感。

國家這個概念並不是從人類誕生之初就存在的,中國大概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逐漸地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雛形。早在夏朝和商朝的時候,人們對國家的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從周朝開始,上到天子諸侯,下到黎民百姓,基本上都是以禮法作為行為準則。禮法規定要擁護周王室,所以才要擁護周王室,禮法說天子跳八佾[yì],所以諸侯只能跳六佾,這些規則由當權者來制定,與大眾的個人情感沒有太多的關係,自然也談不上什麼愛國的情結。

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禮法的束縛力越來越沒那麼強了,各國諸侯都需要一個新的思想體系來統治國民,而國民也需要一個新的思想體系來指導他們的日常行為。根據市場的規律,當有了需求方的時候,供給方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在這個時期便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當現代人越來越慵懶的需求被發現後,淘寶誕生了,京東誕生了,亞馬遜誕生了,這些購物平台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互相「爭鳴」呢?在那樣一個缺乏價值觀、人生觀指導的年代,「思想」就是我們百家精心研製後推向大眾的免費產品,而區別在於,他們的目的不是利潤,不是賺錢,而是救世。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文章轉載自:聞古知新(wenguzhixin2017)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好讀書,不求甚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記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不修長城的四個王朝,最尷尬的屬宋朝!

TAG: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