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前的中德鎢砂貿易

抗戰前的中德鎢砂貿易

在中德貿易中,鎢砂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抗戰前後中國特礦之首,可以說,中德貿易就是鎢砂貿易。那麼,鎢砂是什麼東西呢?小小的鎢砂竟然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

德國的需求

對於德國來說,中國不僅是其重要的工業品和軍火銷售市場,而且還是其發動對外戰爭所必需的原材料的重要產地,德國的資源嚴重不足,他的主要對手,英法不僅國內資源豐富,在海外的殖民地更是讓德國垂涎三尺。德國除了煤炭能自給自足外,85%的石油、80%的鐵礦石、70%的銅、90%的錫、98%的鎢都要從外國進口,此外,很多農產品也是如此。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後,積極擴軍備戰,對外擴張的步伐急劇加快。但在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下,德國十分小心,德國找不到其軍火的市場,還有許多戰略資源的進口地。而此時的中國,一方面面臨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中國急需各種武器裝備來支持抗戰,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積貧積弱,沒有足夠的外匯用於支付,故只能採取以物換錢的方式進行交易,而中國豐富的鎢、錫等戰略資源正是德國所需要的。

虎式坦克的穿甲彈的重要成分是鎢

鎢是製造合金鋼的重要原料,軍事價值極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鎢鋼被廣泛用於製造裝甲板、穿甲彈、槍炮管和飛機上堅硬的抗高溫部件。此外,電話機、鐘錶零件等也需要鎢。中國的鎢產量占當時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江西和湖南的鎢礦品位高,含鎢量達70%以上,高於歐洲市場規定的55-65%的標準。德國軍事顧問塞克特直言不諱:「原料問題是我們政策的焦點。」於是,中德貿易的前景在於中國向德國出口鎢砂的能力。


1933年以前,德國是中國鎢砂的最大買主,但主要是通過民間貿易。希特勒上台後,軍備急速發展,原有的貿易渠道所獲得的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於是,德國政府希望能夠通過同中國政府的合作來從中國獲得穩定的、大量的供應,並儘可能多的儲存這種戰略資源。中國此時苦於沒有充足的外匯來購買軍火和工業設備。於是,一種貿易互惠的方式便成為中德貿易重要的方式,就是以原料換取武器和設備的易貨貿易。在德國國防軍和經濟部的支持下,德國在1934年1月24日成立了「工業產品貿易公司」,簡稱合步樓。它是由德國國防軍和經濟部控制的。同年8月23日,德國同孔祥熙簽訂了《中國農礦原料與德國工業品互換實施合同》,規定合步樓公司向中國政府提供1億馬克的信用貸款,中國政府將用這筆貸款購買德國工業品,而中國則用農礦產品予以償還。這一合同經過中德雙方的長時間談判,最終升級為兩個政府間的協定,於1936年4月8日由中國政府代表顧振與德國經濟部長沙赫特在柏林正式簽署。

1937希特勒會見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由於中國向德國訂購的軍火數量猛增,故而鎢砂的輸出量大大增加,以換回更多的武器彈藥。8月,希特勒明確表示」只要中國用外匯支付或用原料抵償,過去按中德協議已同意運華的武器和物資就要儘快運往中國,並相應地運回原料。「不僅,德國提出從9月4日起,中國抗戰所需的軍火槍械,不能完全從中德易貨貿易中以易貨方式進行,必須付一部分現金。這對於外匯奇缺的國民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正在歐洲訪問的財政部長孔祥熙將這一情況電告南京,蔣介石只得命令孔祥熙遵照辦理,但」動用外匯以不礙及國內金融為前提「 。


從1938年起,德國對華關係發生了逆轉。首先是支持德國對華友好的國防部長布隆堡被撤職,2月4日,里賓特洛甫出任德國外交部長。這些信號預示著中德關係將要面臨考驗。果然。戈林於4月28日下令禁止向中國運送戰爭物資,即使是合步樓協定已經承諾提供的物資。5、6月間,德國政府又召回了在中國的德國軍事顧問。這些做法使中德關係處於低潮。不過,德國軍方、經濟部以及在華德國商社仍然繼續從事中德易貨貿易,並向德國政府施加壓力。出於對從中國獲得鎢砂等戰略資源的擔心,德國國防部國防經濟廳長托馬斯將軍同納粹政府大吵大鬧,但希特勒寧願為了納粹德國政治利益而犧牲德國的經濟利益。

中國方面的反應開始是謹慎的。5月18日,當德國軍火商致電軍委會,「商洽新軍火之詳細清單」時,軍委會秘書齊焌斷定「德方仍在繼續準備軍火」,對於德國此舉,蔣介石最初也主張採取「靜觀」的態度,盡量維持中德關係。但是不久後,國民政府便停止向德國輸出鎢等礦產品。轉而輸出農副產品。

國民政府從德國進口的150毫米榴彈炮

中國停運鎢砂等戰略原料的舉動引起德國軍方和經濟部的重視。7月上旬,合步樓駐漢口代表普萊致函中國政府,對中國「停止採辦原料供應德國」的做法表示憂慮。普萊還轉來合步樓柏林總公司的復文。復文指出「關於中國繼續供給大批原料一節,實屬重要,尤以鎢砂為最。」8月19日,普萊向孔祥熙報告中德貿易狀況時,表示從即日起,德國輸華軍火由美金結賬恢復為易貨貿易的方式,其先決條件是中方將停滯多日的鎢、錫等礦砂「即予起運。」

德國態度轉變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歐戰在即,德國對原料的需求猛增。新任經濟部長馮克不顧希特勒的禁令,派其在經濟部的親信要員傅義德博士以合步樓公司專員的身份來華,其使命「為說明德國政府對於中德經濟關係之立場,並希望解消中國政府對德之懷疑,而求更進一步之合作及貨物互換合同等等促進辦法」。傅義德於9月12日抵達重慶。10月4日,他與孔祥熙達成口頭協議:德方聲明延長中德貨物互換及貸款合同一年,即德國對華再提供1億馬克信用貸款,年息5厘;中方每月供給德國價值800萬元的原料,其中50%為礦產品,即鎢、錫各500噸;德國將在最近4個月內向中國交運2.2億發步槍子彈,數萬發炮彈;在德國受訓的中國海軍官員可以繼續學習。傅義德強調,德方希望這個合同「能早日簽字,並能訊予實施一切,交運大批原料」。可見,傅義德來華的主要目的在於得到中國的原料,尤其是鎢砂等礦產品。合同終於在1938年10月19日簽署。

德國對中國的興趣在於 以鎢砂為主的戰略原料,中國對德國的興趣在於軍火和工業設備,易貨貿易的方式為中德經濟合作找到了有效的途徑。也就是說,中德易貨貿易是在特定歷史環境下展開的,只是中德雙方經濟利益相互依存的結果,缺少政治基礎。由於希特勒集團同日本在政治上結盟,不惜犧牲中國的利益,這就使中德貿易關係的基礎收到了破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叫我負天下人 的精彩文章: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
隋朝版權力的遊戲之太子的作死之路

TAG:寧叫我負天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