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你不知道的游泳冷知識
關注 LINX領玩,帶領你玩!
1. 當下所有的科技泳衣雖然價格昂貴,但壽命都很短。
去年國際上測試的最長紀錄為下水11次,平均6-8次。這些使用次數之後倒也不是不能穿了,只是失去了高大上的壓縮性能,與普通泳褲無異。
換算一下,作為只比100米的短距離選手,一條人民幣2500元左右的泳褲可以穿著比11次,共游1100米,平均下一次水的泳褲成本為227元,相當於在水中每游1米都要在泳褲上花去2塊2毛7。其實專業游泳並不是那麼便宜的一項運動……
2. 大部分選手在比賽時會戴兩個泳帽減小阻力。
—— 這個應該大家都知道了吧。我想說的是,在old school的年代,帶上泳帽後,會把泳帽邊兒稍微向里疊一下。好吧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大家都這麼做。。。直接造成了,愛美的姑娘們戴個泳帽都要戴好久,不停地在那整理泳帽邊……
3. 通常游泳短期掃盲班會先教蛙泳。
但是如果你在第一堂課的時候即展現了一定的天賦,被教練相中,那麼他會先教你仰泳。
4. 標準的泳池長度會比50米(或者短池25米)稍稍長那麼一點點。
因為大賽時會在兩端池璧加裝電記板,電記板也是有厚度的,裝上就正好啦。
5. 在美國大部分游泳池的尺寸都是50米x 25碼的,1碼=0.91米。
原因是除去專業長池賽事,在業餘和大學錦標賽中他們更多地舉辦25碼短池比賽。這樣在平時訓練或者業餘比賽時,水線橫著拉,可以擁有更多的25碼泳道,需要進行50米標準池比賽時,轉換一下水線方向即可。
6. 解決耳朵進水最好的方法是再灌點進去點然後再跳出來,沒有之一。
7. 自由泳(爬泳)不是最快的泳姿,水下蝶腿才是。
這也是為什麼大賽規定了水下蝶腿只可以打15米。現在運動員連自由泳轉身都有人改為轉身後水下仰蝶腿了。
8. 在長距離比賽中,經常能夠看到轉身裁判拿一個圈數牌子放在池邊告訴運動員還剩幾圈。
很多朋友都說,滾翻轉身的時候根本看不到,其實看的正確方法是:轉身後游的時候回頭看。
9. 很多選手在50米自由泳比賽中不吸氣或者只吸一口氣。
因為呼吸也會帶來一些阻力。如果你仔細觀察50米蝶泳比賽,選手們也是盡量少呼吸的。
10. 許多專業選手在比賽之前都會刮掉體毛。
因為光滑的皮膚在水中阻力會更小。減少的這一點阻力對於爭奪非常激烈的高水平比賽也是很重要的。
11. 專業運動員的訓練量常人無法想像。
8,000-10,000米蝶泳連續游兩劃一呼吸這種訓練內容並不是天方夜譚。
12. 其實最流行的專業泳鏡是這種無框、中間只用簡單細線的泳鏡。
它的學名叫瑞典鏡,最早是由一位瑞典的教練發明的。購買時你只能拿到分離的配件,需要自己組裝,但往往物美價廉。
作者這麼辛苦的寫文發文,點一下廣告支持一下作者吧,要能點了廣告再轉發就更帥了!
※經常游泳的人需要補充蛋白質嗎?
※也許你游自由泳和仰泳時忽略了這個細節——縱軸轉體
TAG:LINX領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