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允炆上位後,一老道算出朱棣要造反,開始沒人相信後來字字應驗

朱允炆上位後,一老道算出朱棣要造反,開始沒人相信後來字字應驗

歷史上,皇帝的疑心都是很重的,而朱元璋則是這其中的佼佼者了。為了鞏固大明王朝的統治,朱元璋先是使用計策收回了兵權,而後,又想出法子讓知識分子為自己所用。要知道,歷史上威脅皇權的可不只是手握重兵的武臣,還有手拿筆杆子的文人。

所以,朱元璋這個做法是合理的。明朝剛剛建立,各方勢力還不穩固,更何況,朱元璋還是一介平民變成的皇帝,自然要小心。之後,為了鞏固政權,朱元璋有了「屏藩」的想法。在洪武初年封賞大臣之後,以前朝覆滅為例,朱元璋認為:這樣的局面完全是地方勢力坐大導致中央政權孤立無援的結果。

因此,朱元璋分封自己的諸位皇子為親王,鎮守各地,讓自家人為自己看護江山。

但是,藩王手中是要有兵權的,就連最小的藩王也有相當於現在中國軍隊的一個師的兵力。因而,朱元璋所封的二十四位藩王就相當於將大明王朝的疆域化成了二十五份。這聽起來真的是匪夷所思,難道,朱元璋就沒有想過會重蹈覆轍嗎?

其實,在分封之初,就有人向朱元璋諫言,如果,讓藩王坐大那勢必會威脅到中央王朝。

顯然,朱元璋並沒有把這句諫言當回事兒。可能,大家會覺得朱元璋果然是平民出身,眼光淺薄,其實,是因為此時據漢王朝年代久遠,只能根據宋朝、元朝的舊例給藩王封地兵權才可以收服人心,所以,這實在是迫不得已的決策。當然,這也為後面「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的讖言創立了基礎。

在朱元璋死前,曾立下過兩道詔書:

一個是讓孫子朱允炆繼位;

二個是不讓藩王來京奔喪。

從朱元璋的詔書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智慧,不讓藩王奔喪就杜絕了他們反叛的可能。因為,要做皇帝要改朝換代總得把上一個皇帝給弄死吧,那麼,皇帝在哪裡呢?皇帝當然在皇城,而朱元璋的第二道詔書就讓藩王沒了進皇城的理由。

即便如此,這道詔書還是下得有悖常理的,封建社會可是最講究孝道的呀,朱元璋這樣做起碼得讓那些儒士給詬病死。那麼,至於為什麼會讓朱允炆繼位,主要是朱允炆是太子的孫子,在太子朱標死後朱允炆就順順噹噹的成了皇太孫。因此,朱元璋死後就該朱允炆繼位當皇帝。

既然朱元璋已經下了詔書,眾皇子也只得遵循,但是,朱棣可不遵從。在得到了父親死亡的消息之後,朱棣是星夜南下,當到達淮安的時候卻被當地駐軍阻難。此時,朱允炆已經登上大寶,做了建文帝,得知自家四叔不遵守爺爺的遺詔,朱允炆當即下詔讓朱棣北歸。

那麼,為什麼朱棣又有那麼大的膽子敢這樣做?

實際上,在朱允炆父親朱標死後,朱元璋關於皇位繼承權的問題就考慮過很久。朱元璋起先認為朱棣有勇有謀,又懂得如何運用權勢控制手下的人,立朱棣為太子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大學士劉三吾等眾多文人學士,堅持要朱元璋遵循「立嫡不立長」的規矩,既然太子已經仙逝,那麼,太子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人選。

況且,這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再怎麼樣也輪不到他吧。而朱允炆不只是太子的兒子,是皇太孫。朱允炆已經成年了,聰明又孝順,在大臣當中口碑都是很好的。現在,已經不需要打天下的君主,所以,需要的是守天下的,朱允炆很合適。

最後,朱元璋打消了要立朱棣為太子的想法。但是,這個消息卻傳得滿天飛,連遠在北地的朱棣都知道了,而這個消息就像朱允炆和朱棣之間的定時炸彈。朱棣就覺得自己有當皇帝的資格,而朱允炆就認為四皇叔朱棣想要謀權篡位,之後,則對他多加猜忌。甚至,這一點在朱允炆還沒有坐上皇位之時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朱允炆曾經問過太常卿黃子澄:「如果,藩王反該怎麼辦?」黃子澄就以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事例告訴朱允炆只需要清剿就行了。這個計策也確實可行,因為,漢景帝時和現在朱元璋的封藩是大同小異的。但是,關鍵在於漢景帝手下有周亞夫這樣的大將穩定天下,而朱允炆手下可是沒有什麼可用的武將。

因而,即便是同樣的計策,實行的結果也是差之千里,更何況朱允炆一向懦弱。

不過,朱允炆只是急於除掉朱棣,根本沒有想到其他問題。既然,朱棣不遵循遺詔,就相當於抓住了朱棣的把柄,因而,就找來黃子澄商量計策。可是,朱允炆沒想到姜還是老的辣,宮中早就被朱棣布滿了眼線,朱允炆的一舉一動都在朱棣的掌握之中。

公元1399年,建文帝就頒布了針對全國藩王的新政策:藩王不可以節制封地內的文臣武士,不可以以國家的名義收納賦稅,不可以干政。

這個政策其實就直接暗示了王公大臣,你們都給我找他們的茬,反正我把他們的權力都收了,他們也不會對你們怎麼樣。但是,朱允炆久居深宮卻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這個時候,距離朱元璋分封藩王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了,各地藩王的勢力早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們才是真正的王,沒人敢對他們怎麼樣。

這個新政一出,朱棣就舉兵謀反了,史稱「靖難之變」。而朱棣正是被封為燕王,這也暗合了「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的讖言。僅僅五年時間,建文帝就兵敗如山倒、樹倒猢猻散。而朱元璋四皇子朱棣真正的「飛」上了京畿,登上了皇位,成了明成祖。

在朱允炆與朱棣反目之時,就有道士歌唱:「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的讖言,但是,這位道士的地位太低朱允炆也聽不到。何況,朱允炆年少氣盛,急於除掉朱棣這個心頭刺,也不會聽別人的諫言。朱允炆削藩太急,最終,導致了朱棣的揭竿而起,自己的江山也落到了他人手中。

我有一種感覺,逐燕其實就是想困住燕,困住燕,不讓其高飛上帝畿。這是逐燕人的意圖,然而,燕的警覺性非常人所能達到。逐燕人的一舉一動盡收其眼底。想困燕,談何容易,其實說難也不難,只要在屋檐下為其安置一個舒適的巢穴,再精明的燕也會乖乖地入住。因為,燕雀只配在人屋檐下苟且偷生,畢竟,它不是鴻鵠。

其實,不論讖言是真是假,我們現在的人讀歷史也就是當做故事來品讀而已,除了為建文帝的經歷嘆息就不能做什麼了。

參考資料:

『《明史》、《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靖難之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天生異相奇醜無比,多年後當了皇帝,相書上稱之為「龍顏」
這個人被稱為「色仙」,但在民間廣受歡迎,往年家家戶戶都要祭拜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