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教您如何在人群中認出菩薩……

教您如何在人群中認出菩薩……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收到這種文章呢?

擁有以下十種特徵的人就是菩薩

若聞譏毀,心能堪忍:完全能夠忍受別人的譏諷、侮辱、毫不生恨。

若聞稱讚,反生慚愧:有人稱讚你,心裡感到慚愧。

修道歡喜,自慶不傲:自己慶幸自己修道、利他的成就,但卻不因此感到自傲。

人之慚恥,不為宣說:對於別人感到慚愧羞恥的事,不加以渲染。

不為世事,而做咒術:不要為了世間上的事情,去懷恨、咒罵別人,或者怨天尤人。

少恩加已,施欲大報:別人對我有些許恩惠,心中念念不忘,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怨恨已者,恒生善心:對於怨恨自己的人,要常想方法對他好,以慈善之心待他。

見有罵者,反生憐憫:別人罵我們,不但不因此生氣,反而要憐憫他的無知衝動。

視諸眾生,猶如父母;對一切眾生,都能如同父母兄弟姐妹般看待。

擁諸所得,樂於助人:將自己所擁有的,歡喜與人共享。

傳遞正信,弘揚佛法,與智者為伍,攜善者同行,分享智慧,功德無量!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您能判別潛伏在我們身邊的佛菩薩嗎?

不少人都有個疑問,那就是,經書上說佛菩薩無量無邊,就連這個世界往生凈土後倒駕慈航的菩薩也很多,可我們怎麼一個也遇不到呢?難道說只是過去有,現在沒有了?

大德慈城羅珠堪布在「《三主要道論》講記」中開示道:「因釋迦牟尼佛往昔的發願力所致,在佛陀出世之後的五千年間,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利益眾生之日,所以雖然有很多成就者的內證與釋迦佛無有高下之分,但他們成佛與度化眾生的方式卻是千差萬別的。在釋迦教法尚未消逝之際,他們不會以教主的身份來度化眾生,而是示現為各種形象。在屠夫、妓女等卑劣種姓之人當中,會有這樣的化身;在愚昧微賤的動物當中,也會有這樣的化身……為什麼要這樣示現呢?因為,假如我們以人的身份去度化動物,就會存在語言的障礙。放生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為動物們念誦佛菩薩的名號與心咒,只能在它們心中播下解脫的種子,卻不能真正地與它們溝通,但如果是以動物的身份出現,就能毫無障礙地與之交流,就能行之有效地利益、度化這些動物,因此,在六道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會出現佛菩薩的化身,但他們所傳播的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不是他們自創的法,因為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尚未消失,所以他們不必採用什麼新的教法。在經過一定時間以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會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彌勒佛的教法。只有彌勒佛的出世,才會像釋迦佛一樣轟動整個世界,並隨之誕生新一輪的教法。」

其實,有為數不少的人遇到過菩薩化現,只是他們多秘而不宣,但也有極少數的流傳開來。

唐朝有一位太守閭丘胤,到天台山國清寺訪豐干禪師,問禪師:「為什麼現在沒有活菩薩住世度生?」方丈說:「我這裡便有兩位,一位是煮飯的叫寒山,一位煮水叫拾得,他們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身。」太守聽了以後很高興,便叫知客帶往拜見,到廚房一看,原來是二位骯髒瘋和尚!既然豐干說是菩薩化身,不敢輕視,就向他們下拜叩頭。寒山拾得同時說:「豐干饒舌,豐干饒舌!」說後便向後退,退至後山石岩口,對太守說:「彌陀不拜,拜我們做什麼?」太守問:「誰是彌陀?」答:「就是國清寺豐干禪師。」太守聽後一楞,二人已退入石室隱沒不見。天台山有月光岩,就是寒山拾得隱身處。太守趕快回國清寺,可是方丈剛圓寂!往生了。只有嘆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

唐朝有杜順和尚,俗姓杜氏,京兆杜陵人,是華嚴宗第一代祖師。他道德高尚,不攀外緣,白天上山耕種,晚間回寺誦華嚴經。他有一徒弟跟他學法已十餘年,見師父白天上山辛苦地耕種,夜間回寺又拜誦華嚴經,覺得師父很平常,沒有什麼可學。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薩,求開智慧。便向師父請求,師父說:「不必去了,在這裡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薩是一樣的。」愚蠢的弟子,不明白師父的意思,便說:「師父,我已發願朝山,請師父慈悲,了我心愿。」師父見他去意已決,便准他去。臨行前,師父說:「我有二封信,一封給清涼子,一封給豬老母,你順便替我送去。」弟子將信收下,立刻啟程,朝五台山方向走,一心想求文殊菩薩加被開智慧。

按照信的位址找到清涼子,她是一個妓女,徒弟心裡覺得奇怪,為何師父有一位當妓女的朋友?但信封明明寫給她,因此便照樣交她。清涼子接信,拆開一看便說:「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我也要走了。」說完就坐下圓寂。徒弟覺得奇怪,將信撿起來一看,原來她是菩薩,可是他還不曾覺悟。

又將第二封信按地址交給豬老母,原來它是一支豬。豬老母接到信之後,拆開來看,也當場死了。徒弟更覺奇怪,為什麼看到信就死呢?於是把信撿起一看,原來信是寫給普賢菩薩的化身為豬,來教化眾生。但這愚笨的徒弟,還不覺悟。

他來到五台山下,遇見一位老人,老人問他:「你來五台做什麼?」答:「朝拜文殊菩薩。」老人說:「你師父就是文殊菩薩,你不拜師父,來拜文殊,真是捨近求遠!」說完就不見了。這時他才恍然明白,原來師父就是文殊菩薩!於是立刻回頭,趕快回見師父。可是抵寺門時,師父已圓寂多日,真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關於菩薩化身為豬的,還有個差不多的故事(出自印光大師修訂的《清涼山志》):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一位法名辨聰的僧人,遊方到五台山,時值仲夏,便於清涼寺內寄駐,隨五台山僧眾結夏安居。當時僧眾中有一位老比丘,舉止瘋瘋顛顛,大眾都瞧不起他,唯獨辨聰對他承事恭敬。

結夏安居圓滿後,辨聰即將離寺,繼續雲遊。當他向老比丘辭別時,老比丘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囑咐他說:「到開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給他!」。辨聰拜別離開五台山,走了一段路才發現老比丘沒交代地址,心裡嘀咕:「地址不詳,從何找起?信裡頭不知寫了什麼要緊的事?」又不好繞回五台山,就拆開信來看,信上寫著:「你在世間游化日久,那些眾生容易調伏嗎?若已調伏,度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強緣打失,流入世間的業報,至禱,至禱!」辨聰看完大驚,趕忙把信再封起來。

有一天,辨聰經過開封廣濟河畔,遠遠聽到有一群小孩在呼喚:「薄荷!薄荷!」辨聰過去問:「誰是薄荷?他人在那裡?」小孩指著一間趙姓人家的豬欄,說:「豬欄內脖子上帶個銅鈴,金色鬃毛的大豬,就叫薄荷。」

辨聰前去趙姓養豬人家,便問主人:「這條豬為什麼叫薄荷?」主人說:「這條豬很特別,很愛乾淨,只吃薄荷,所以村裡的小孩都叫喊薄荷。平常有屠戶來捉豬時,其它的豬只都怕得四處奔跑逃逸,如果豬只牽到薄荷的身邊,都會安靜下來,也不亂跑哀嚎,任由屠戶宰殺。因此以後屠戶都會牽薄荷到等著宰殺豬只的身邊,繞上一圈,省了以往宰殺豬只時的慘烈的掙扎與哀嚎。所以一家人很愛惜他,多年來都捨不得殺。」

辨聰聽完之後,就叫了一聲:「薄荷!有信給你!」大豬聞聲前腳躍起來站著,辨聰將信投過去,豬一口吞下,保持像人站的姿勢,隨即就遷化往生了。

這個故事出自印光大師修訂的《清涼山志》,薄荷豬原來是為了度化眾生,乘大悲願力,倒駕慈航玩「潛伏」的菩薩。菩薩們「應以豬身得度者,即現豬身而為說法」,以啟發眾生心中的無盡藏。

印光大師是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其學問、道德、修持都是上乘。他是陝西人,口音比較難懂,故講經時都沒有什麼人來聽。他就索性到普陀山,閉關十八年,專心研究大藏經。後來有人請他到上海居士林來講彌陀經。這時有個女學生夢見有人對她說:「你應該到上海居士林去聽大勢至菩薩講彌陀經。」這個女學生根本不懂佛法,不知有彌陀經,更不知有大勢至菩薩,可是夢中的境界非常清楚。第二天早晨看報,果然有印光法師在上海講彌陀經的消息。為好奇心起見,也就往居士林聽經,覺得很有道理,和印老有緣份,便皈依他。並將夢中的事告訴印老。印老沒有承認,也不反對,只是再三叮嚀她,不可向第三者透露。三年後,印老圓寂,女學生痛哭流涕,才把三年前的夢說出來。大家都怪她為何不早說,讓大家可以多親近,多請法。這真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由此證明印光法師確系大勢至菩薩化身,來度眾生,故火葬時,有很多五彩的舍利。

我個人微信號:fjjdgs22,歡迎一起學習佛法的師兄一起交流。

佛教經典故事創始人:聞思,佛教媒體人,08年從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從事佛教媒體佛教天地網擔任編輯工作,從此與佛法結緣,因為自己從完全不信佛法到對深信不移,一路走過來離不開佛教故事引導,於是在2015年利用工作空餘時間創辦了佛教經典故事,希望用真實佛教故事及自己親身經歷引導更多的有緣人對佛法產生信心。

想每天收到這樣佛教經典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因果真實故事 的精彩文章:

此咒可迅速化解冤家仇怨!

TAG:因果真實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