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banana?」看完這篇文章,才明白什麼是起跑線!

「什麼是banana?」看完這篇文章,才明白什麼是起跑線!

作者丨小石頭

來源丨小石頭侃升學

(ID:xiaoshitoushengxue)

這一次,小石頭採訪了幾個很努力的普通人,他們在教育資源,經濟能力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幾乎沒有任何優勢,他們有的努力學習,有的努力創業,有的受盡挫折不屈不撓,有的嫁了一個不錯的歸宿…

可最後他們才發現,他們需要很努力,才能維持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

那對於他們來說,怎麼想自己下一代的教育呢?是比自己還要努力,衝破階級的藩籬,還是乾脆過一個佛系的安穩人生?我們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選擇了一個詞,叫做「正常」,但是每個人對正常的定義卻截然不同。

小鎮爸爸

我今年32歲,出生於河北縣城,畢業於國內211院校,4年商務經驗,目前自己創業中。

Q:您認為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

A:我有個在城市裡上雙語幼兒園的小侄女,她和鄰居小男孩一起玩時,我順手遞過兩根香蕉給他們吃,小侄女立馬說香蕉香蕉banana,而男孩愣了半天,他不懂什麼是banana,甚至不知道那是英語,我想這就是你所說的起跑線吧?

Q:您有過輸在起跑線的經歷嗎?

A:有!我小時候也是在農村上的幼兒園,這麼多年過去了,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還是那麼大。我們那時候,城裡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小學3,4年的英語水平,都比農村初中生的英語水平高。現在北京的家長都給孩子報特長班,培優班,孩子要學習的東西比過去多太多了。

Q:那您會給孩子報班嗎?

A:不會吧,我了解到的是一個孩子的託管班三個月學費就要一萬多。

Q:那不害怕自己孩子像您當年一樣輸在起跑線上嗎?

A:我並不害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從投胎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們的起跑線不一樣。

Q:您希望的自己孩子未來如何發展?

A:我只希望他按照正常的方向一步一步走,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這位爸爸吃過輸在起跑線上的虧,卻不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他認為的正常的教育應該是理性接受每個孩子起跑線不一樣的事實。

今年34歲,一本畢業,北漂8年,目前在某外企擔任管理層,現在正準備在職考研,年收入25萬

考研爸爸

Q:您的教育經歷對您的人生影響大嗎?

A:我年輕時候學習不行,沒膽量去北上廣,怕混不下去,其他程序員說去美國矽谷看看,可是想想自己的能力,差距太大了,這源於什麼呢?教育資源缺失,從小就輸了,差距就越來越大。

Q:您會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資源上拼不過別人嗎?

A:怕!現在教育資源極其不平衡,不像之前的那個時代,人人都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努力的話都會有機會走上更高的道路。

Q:對此您採取了什麼具體措施嗎?

A:我們只能通過給他報早培班,儘早培養加上正確的引導,小孩子以後應該會像其他人一樣正常發展,多好。

Q:報班的話經濟壓力不大嗎?

A: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非常重要,所以即使壓力再大也要讓他享受到好的教育環境。

這位爸爸之所以肩負著難言的經濟壓力,仍死活要把自己孩子送進最好的早培班,他認為認為這樣才算是接受了正常的教育。

佛系爸爸

今年35歲,北京人,父母都在事業單位工作,本科畢業,目前在國企工作,兒子現在6歲

Q:您小時候的爸媽管過您學習的事嗎?

A:不怎麼管,幾乎可以說是放養狀態,所以我很小就很獨立,有關成長的重要決定都是我自己做的,爸媽只說一句你想好就行,例如去什麼學校,去什麼城市,找什麼工作,如何發展。

Q:畢業後如何發展?

A:大學畢業四年,轉過兩次行業,目前具體的行業還沒定,我的畢業院校既不是名校,也沒有研究生學歷,所以走一步看一步。

Q:為什麼沒有規划過自己的人生呢?

A:正常都是這樣吧,我看現在很多人也是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學問不夠了,或者是遇見了求職門檻,才去深造。

Q:您有思考過自己孩子的發展嗎?

A:目前我更多的還在考慮自己的成長,至於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我還沒有想過。

這位爸爸的孩子已經六歲,認為正常發展是走一步看一步,當然,我們還見過家長在孩子二年級就規劃好了以後出國和專業的家長,他們眼中的正常發展又是另一碼事了。

今年31歲,北京工薪家庭出生,高考成績276分,目前是北京某培訓機構的產品經理,女兒今年5歲

產品爸爸

Q:您如何看待孩子和同齡人之間的競爭?

A:我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愉快的童年,不太想讓孩子在不該背負壓力的年紀去承擔太多。她有沒有競爭力,或者是競爭力有多大我不是太在乎。

Q:孩子沒有競爭力以後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A:孩子愛學習,有主動性,培養他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孩子不愛學習,對他進行正確的三觀教育,讓他成為一個正常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Q:您的父母如何看待您這個觀點?

A:重精神輕物質一直是我們家教育的核心。我當年高考276分,也不能定義我的人生是失敗的吧?只是活法不一樣,就算我當年努力學習考入985或者211,現在也不一定有更好的發展。

有種正常叫做,我們無法定義失敗。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這種問題,或許只能請沒到場的人舉手回答一下了。

碼農爸爸

今年33歲,出生農村,畢業於二線城市某二本院校,杭漂4年後進入北京某著名互聯網公司從事高級編程工作,年薪37萬

Q:您認為正常的教育什麼樣?

A:正常的教育不就是讓孩子努力念書。

Q:您認為現在光靠念書能過上好日子嗎?

A:雖然現在整個社會都在談物質階級,教育資源,但是我覺得踏實念書,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至少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畢竟高學歷的人不容易被社會淘汰。

Q:如果您的孩子說不念書了,要去做網紅,您接受嗎?

A:不會接受,那些名人紅人,不管他在外面怎麼宣傳,還是會讓孩子去讀書。我還是希望孩子能去上學,按照正常的方向去發展。但是如果我的孩子真的能一個月賺很多錢,他能夠脫離父母自己去獨立,不管是去做網紅也好,還是做別的也好,其實父母還是會很開心的。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正常念書,然後正常工作,但是畢竟這個社會上體面又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工位就那麼多,價值觀受到挑戰的時候,你會妥協嗎?

爸媽心中的正常人到底是什麼?

或許網不網紅這個抉擇有些難度,但是如果我們換個問題,問一位媽媽她接不接受自己孩子每天很努力地去種樹,十個媽媽里九個都是嫌棄的,「那麼累又沒什麼出息」,做它幹什麼呀?

但是,如果你假設孩子種樹種出了成績,獲得過N多大獎,參與世界公益組織活動,擔任重要角色,你再問這幾位媽媽,「好像這樣也可以」,「只要他自己喜歡就好」,九位媽媽之中近一半改變了原先的態度。

普通家庭的父母回想自己的一生:普通的教育,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有幸福,也很知足,關鍵是他們知道這樣生存的風險是最小的。所以他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這樣正常的發展,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同時,大多數爸媽心中又存在另一種希望:希望自己孩子能認真把一件事做好,做出成績,比普普通通再好那麼一點。至於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的問題,反應出的是一個普通家庭的風險承擔力。

玩過股票的人都明白,投入之前要先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如果給你一個大冒險大收益,和一個不冒險的小收益,你會為你的孩子選哪個?

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爸媽都選擇了後者。他們的心理訴求也很簡單,只是不希望孩子冒太大風險,要對孩子進行保護。

希望孩子讀書,畢業當一個銀行的員工,穩定,安全,因為這是身邊常見的工作,不會出現什麼大意外。

如果孩子非說要當一個極限運動員,要從兩千米高山上滑下來,媽媽急眼了,因為父母心裡根本還是希望孩子是安全的,所以決策也會相對保守。

如果家裡明明生活開支就已經讓人喘不過氣,孩子還要學同學去美國留學砸個一百多萬,真不是爸媽不努力,是這份生活的風險真擔不起。

普通家庭的父母很難去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超越他們自身風險承擔的邊界,就像他們的父母當年選擇同樣的方式保護自己和孩子。相比於讓孩子出現大問題但是獲得大成功,他們一定不會給大問題出現的機會,會放棄大成功,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大。

孩子們也應該理解父母的這份苦心。

真的,不是爸媽從小定義你的人生讓你很平庸,只是我們更無法承受你受到傷害。

? end ?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別忘了點贊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石頭侃升學 的精彩文章:

特長生即將取消,還在堅持冷門特長的家長在想什麼?
減負後,還有什麼榮譽孩子能爭取?

TAG:小石頭侃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