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有卧床患者,該如何做好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家有卧床患者,該如何做好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在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出診上門服務中,我們接觸到的卧床患者不在少數,患者及家屬遇到的常見皮膚問題就是長期卧床的患者容易造成壓瘡或者皮膚破潰乾燥起皮等問題,作為專業的護理人員總結出一些預防和護理措施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壓瘡的定義及病因: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於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潰爛和壞死。皮膚壓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據有關文獻報道,患褥瘡後如不能及時控制、癒合,半年內致死率超過50%,能活過一年的不超過20%,嚴重者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壓瘡合併征。

壓瘡的病因:造成壓瘡的三個主要物理力是壓力、摩擦力和剪力。

壓力因素:因疾病造成長期卧床的患者,局部組織遭受持續性垂直壓力,尤其是在身體骨頭粗隆凸出處。如果長期卧床或坐輪椅、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長時間承受過大的壓迫,均可造成壓瘡。其次,患者自行移動身體產生摩擦,而摩擦力作用於皮膚,易損害皮膚的角質層。當病人在床上活動或坐輪椅時,皮膚可受到床單和輪椅墊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膚被擦傷後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漬,很容易發生壓瘡。

營養狀況:在家卧床的患者,部分人無法進食從而只能用胃管注射流食,這會導致全身營養缺乏。全身營養障礙,營養攝入不足,會出現蛋白質合成減少、負氮平衡、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使受壓處缺乏有力的保護,一旦受壓,骨隆突處皮膚要承受外界壓力和骨隆突處對皮膚的擠壓力,很容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壓瘡。

皮膚抵抗力降低: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繃帶和夾板使用不當、大小便失禁、床單皺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膚抵抗力降低也會引發壓瘡。

二、壓瘡的好發部位:

在家卧床的患者及家屬應及時注意患者的皮膚狀態尤其是以下幾個部位:

壓瘡容易發生在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如仰卧位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

側卧位好發於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及、內外踝。

俯卧位好發於耳、頰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腳趾。

三、褥瘡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

褥瘡往往長在臀部和後背,這些地方與肝臟、腎臟等主要臟器非常接近,褥瘡中的病菌很容易侵襲、感染臟器,導致主要臟器衰竭,所以,許多褥瘡患者的最後死亡原因都是臟器衰竭;

褥瘡患者卧床一段時間後,一般身體都比較虛弱、免疫力低下,而褥瘡中的病菌非常複雜,既有各種細菌,也有各種病毒,複合性的感染狀況也是臨床處理的難點。

四、如何在家中預防壓瘡?

在臨床護理中針對壓瘡的預防主要在於消除其發生的原因與誘因,因此我們護理人員會做到七勤,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交班。

在家中對於卧床患者,護理的家屬或者照護人員可以參考咱們正規的護理操作對居家病人進行照顧。

鼓勵和協助卧床病人經常更換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時可將間隔時間縮短。翻身時應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動作。可在卧床病人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海綿墊,有條件的家庭可使用氣墊床、水床等,從而降低骨突出處所受的壓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潰瘍的圈狀墊,如橡膠氣圈和棉圈。對使用石膏、夾板、牽引固定的病人,要檢查襯墊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適當。還應隨時觀察局部和肢端皮膚顏色改變。

避免局部理化因素(如潮濕、摩擦、尿便等)的刺激,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大小便失禁、出汗應及時擦拭以及更換床單被罩。如尿管患者應注意有無漏尿情況,固定尿管部位的膠布應及時更換地方黏貼,以免長期黏貼發生破潰從而發生壓瘡。床鋪要經常整理,及時更換被服。不可讓病人直接卧於橡膠單(或塑料布)上,嚴禁使用破損的便盆。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經常查看受壓部位。可輕微按摩,按摩時協助病人俯卧或側卧,暴露並觀察背及臀部,先用熱水擦洗。可用維生素E從病人骶尾部開始,雙手沿脊柱兩側向上至肩部後環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處。如此反覆數次。

注意患者營養狀況:病情許可應給予病人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同時適當補充礦物質,如口服硫酸鋅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還可促進慢性潰瘍的癒合。

長期卧床患者需要家屬的細心照料的,不僅是身體狀況還有心理狀況。最後希望患者家屬可以從本文中有所收穫,減少長期卧床親人的壓瘡發生,並幫助親人早日恢復健康。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區全科醫療 的精彩文章:

生活壓力大,情緒疏解能力差,快試試這個方法!
服藥後血脂降至正常就能停葯了嗎?

TAG:社區全科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