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從今天起,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我們是文科生!」

又一次在課堂上聽到這句話,這句話有著跟老師說出的「重點」兩個字時同樣刺激昏昏欲睡神經的強大作用。

我會抬起頭望一眼ppt上的課題名稱,迅速在乾淨的書本上找到對應位置,它提示我,老師的課程講到了重難點部分,同時用不著擔心錯過了重要內容,因為接下來的時間,老師會繼續講上兩遍甚至更多。

通常情況是,反覆幾次之後,老師會在我們依然「懵懂」的眼神里敗下陣來,幸而這句話留下的餘溫都讓雙方的情緒起到了緩衝作用,最後一再退讓到,你們只要記住這句話就好了。

大家如釋重負,埋頭唰唰將這句話勾下來,打上一個星星,旁邊順便標一個「重」字,彷彿期末在茫茫知識里又多撈了一分,期末考試那塊大石頭放下來了一點點。

這句話的好處對考試的好處簡直多多,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是懇請老師放過自己的特赦令,效果也比「太難了,聽不懂啊」、「老師,放過我們吧」之類蒼白無力的祈求好得多。

但我慢慢發現,這句話暗藏著極其強大的甩鍋力量,學生為自己的聽不懂找到了一個支撐的理由,而老師也不會懷疑自己的表達能力,讓雙方都找到一個「下台」的階梯。

雙方會達成一種奇怪的「和諧」,在老師與學生的敵對關係之間,因為這句話引起的同理心,選擇默契地放過對方,也放過了自己。

而我們在默默享受著這句話帶來的便利時,也被這句話所吞噬。

當覺得自己有足夠強大的理由允許自己不會、不懂時,其實下意識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真的不會,當我們需要前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做好了向後退的準備了。

因為害怕,我們選擇給自己貼上了標籤。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刻板印象,是指人們為了方便區分,根據職業、種類、年齡等,將人分為不同的群體,貼上標籤。

於是摘掉便成為了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它讓標籤內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僅僅限於這裡,不敢踏出去,去探索新的世界,呆在原地不動變成一件特別安全的事情。

標籤從心理上圈住了我們,它讓我們有一種專業能力之內的優越感,卻也讓自己的視野僅僅限於這裡。

我們自己在潛意識裡也給自己貼上了這種標籤,「我是文科生」、「我是理科生」、「我還是一個學生」。

這些標籤的潛台詞是,我不會是沒有人教過我、我犯錯是因為我還不懂、學不好是因為我沒有基礎。

它就像一貼膏藥,會暫時緩解我們因為焦慮帶來的疼痛,可同時也降低了我們對於危機的感知能力。

因為害怕知道了自己能力的最大值,而選擇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籤,這相當於將自己安放在一個保險箱,可它保護了我陷入自我懷疑的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止步不前的安全符。

標籤帶給我一種奇怪的安全感,它讓我能夠在一件事情失敗的時候找到一個自我寬慰的理由,害怕承認是自己的能力不夠。

後來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害怕成長的心態。

當標籤成為一個連自己也說服不了的理由時,我們會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般無措茫然。

有人用分水嶺來形容人生的不同階段,從社會和法律上分為未成年人、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從狀態分為學生、職場新人、職場老油條;從職業分為醫生、老師、工人等等。

似乎越往後,我們會過得越艱難,除了老年期,我們會失去很多特權,小孩子是不懂事,大人就會變成神經病。哭和笑都要通過大腦皮質的抑制,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再釋放。

標籤就像一塊遮羞布,撕掉標籤,我們就沒有了擋箭牌,所有的缺點都會被暴露在陽光底下。

在提倡讀書無用的社會一小股潮流下,文憑成為了一部分人的保護符,因為除了讀書,自己什麼都不會。

只有默默等待沒有任何理由能贏得其他人的同理心的時刻到來,畢竟年輕的時候跌跌撞撞地犯錯是成長,年紀大了就會變成活該。

而因為這樣失去對人生的一部分掌控權,未來不會變得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禾穀谷 的精彩文章:

TAG:我是禾穀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