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迎來美國新使館,耶路撒冷的紛爭能結束嗎?

迎來美國新使館,耶路撒冷的紛爭能結束嗎?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遷至耶路撒冷並舉行開館典禮。

對不少猶太裔以色列人而言,這場遷館行動是對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實際地位「遲來的認可」;對美國而言,這一行動顛覆了美國曆來就巴以問題所採取的外交政策和立場,以及國際社會在耶路撒冷最終歸屬權問題上採取的協商解決態度;對巴勒斯坦人而言,他們曾宣稱東耶路撒冷將成為一個未來的巴勒斯坦國首都,但這個宣稱在這一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於耶路撒冷地位的爭議,多數國家均將使領館設在特拉維夫或周邊地區,到2006年,薩爾瓦多和哥斯大黎加成為最後兩個將使館遷往特拉維夫的國家。但如今,隨著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的開張,瓜地馬拉也將緊隨美國步伐在16日將使館遷至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通過法律宣布耶路撒冷全城均歸於以色列時,瓜地馬拉曾將其使館遷回特拉維夫。除了瓜地馬拉之外,宏都拉斯、羅馬尼亞、捷克等國也將在隨後遷移使館。

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表示感激,並稱「特朗普正在創造歷史」的同時,巴勒斯坦卻人民準備在開館日當天進行另一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點擊頂部視頻,了解巴勒斯坦人民的抗議。

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未完的戰爭

以色列第二大城市、各國駐以色列使館所在地特拉維夫事實上在以色列建國計劃初具胚胎時就是首都選址的第一批候選城市。但在1947年的聯合國分割方案——分別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和一個巴勒斯坦人的國家——中,耶路撒冷由於其特殊的宗教地位成為一個由聯合國專門管理的「獨立個體」。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猶太復國主義軍隊攻下西耶路撒冷,致使成千上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逃離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家。而據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談判事務部的數據,到1949年12月,以色列首任總理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指示以色列國會各部門均遷往耶路撒冷,並宣布其為以色列國「永遠的首都」後,原本在耶路撒冷地區的約40座巴勒斯坦村莊、共計7萬多名居民被清出曾經的居所;另外還有4.5萬住在耶路撒冷市區西部的巴勒斯坦人也被趕出家門。

等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軍佔領全部耶路撒冷地區,巴勒斯坦人徹底失去耶路撒冷。巴解組織談判部耶路撒冷顧問福阿德·哈拉克(Fuad Hallaq)在近日參觀了美國大使館在耶路撒冷新館的周邊區域後慨然表示,「我們仍舊活在那一場大災難之中。」

聖城居民:一種對比

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作為以色列最大城市,耶路撒冷總計有90萬常住人口,占以色列全國總人口的10%。其中猶太裔人口為62.3%,比20年前69.5%稍有下降。巴勒斯坦裔人口則從1998年的30.5%上升至2018年的37.7%。即便如此,專家指出猶太人仍然是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在過去150年來居住人口最多的宗教群體。

而對於住在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裔居民而言,儘管他們也都是以色列的永久居民、可以在以色列全國各地工作,並有權享受以色列各項社會福利,但他們並未被認可為完整的以色列公民——巴勒斯坦人可以申請以色列公民身份,但出於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很少有人這麼做,而即便申請了也很難獲得通過。

居住在東耶路撒冷的居民中,有76%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相比之下,該地區只有23%的猶太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用另一組數據來看,也就是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社區,平均月收入要比猶太人社區的平均月收入低上40%。

政府工程:搖晃的站跟

5月13日,以色列國家審計部門發布一份報告,指責以色列政府沒能完成2005年就著手開始的一項發展計劃。該計劃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將以色列25個部門和辦公室的約140個分支機構、2700名工作人員遷往耶路撒冷,包括總理辦公室,衛生、財政、交通、文化和體育、教育和福利等多個國家部門。這項搬遷計劃的原定截止時間是2015年,但由於進度緩慢而重新設定2019年為截止時間。國家審計局長約瑟夫·沙皮拉(Yosef Shapira)表示,即便如此以色列政府也很難能按時完成搬遷工程。

另一個來自耶路撒冷政策研究機構的調查則顯示,耶路撒冷各大教堂目前在全城黃金地帶,如舊城內的聖水池等,總共擁有約5000杜納姆(約合500公頃)的土地。儘管政府方面曾與教堂達成協議將這些土地的所有權轉讓給以色列國會和總統官邸,但據調查員拉蒙(Ramon)表示,目前以色列國會的部分土地財產仍歸教堂所有。然而近年來,隨著投資個體和私人企業的興起,包括耶路撒冷希臘正教牧首區在內的眾多基督教房地產正在不斷被收購,令耶路撒冷的房地產領域出現更多不穩定因素。

iWeekly+

名稱的改變:特朗普之隊

5月13日,「貝塔耶路撒冷」足球俱樂部在其官網宣布,由於「特朗普總統表現出了對以色列人民和首都的勇氣、眼力和真愛」,因此決定將俱樂部名稱改為「貝塔特朗普耶路撒冷」。據悉,該俱樂部創建於1936年,以耶路撒冷城命名,長期以來都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所在的利庫德黨有聯繫,並曾多次製造種族主義和暴力事件。

更早些時候,在去年12月特朗普剛剛宣布有意遷館後不久,以色列交通部長伊斯雷爾·卡茨(Israel Katz)也曾表示,希望將特朗普的名字刻在一列即將投入運行的新火車上,該列火車將主要在耶路撒冷舊城內行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不間斷的藝術嗨點,就在這座霓虹燈下的繁華之城
溫敏坐上緬甸總統寶座,但他仍然只是「二把手」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