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提起「蜀山」,人們的概念就是四川某個地方的別稱,可是在江南水鄉的宜興,也有一座蜀山,而且它還是宜興的名片——紫砂壺的發祥地。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北宋年間,宜興出了兩個進士,分別為蔣之奇和單錫,因為與同科的大文豪蘇東坡關係甚好,便力邀蘇東坡來宜興遊玩。當時的宜興叫「陽羨」,產貢茶,蘇東坡來到宜興後,一日登上一座小山,放眼望出去,四周的場景類似自己的家鄉,便突口而出:此山似蜀。蜀山的名字因此而來。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蜀山,地處宜興的丁蜀鎮,山不高,海拔大約不到百米,山下有一條蠡河直通太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與西施曾結伴,駕一葉扁舟從這條河上行駛過。1800多年後,蜀山卻開始走向了興旺。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北宋時期,宜興開始燒制陶器,當地人將山裡挖出的紫砂石磨成粉,然後加工成各種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蜀山因為地處交通便利的運河邊,漸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成為宜興紫砂的搖籃。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鼎盛時期,蜀山的山體里共開挖了燒制陶器的龍窯七座。這種龍窯,從山腳下建起,沿山勢逐漸上升。龍窯有長有短,長的龍窯可達四五十米,短的龍窯也在一二十米。因為窯體類似彎曲的龍脊,因而民間也稱之為「龍窯」。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龍窯的窯口通常設置在山腳下,那裡也是窯工進出裝窯卸窯的地方,製作成的陶胚,就從窯口處運進窯內,一排一排碼好,等陶胚燒制好,冷卻後再從窯口搬出來。燒窯用的柴火,也在窯口處點燃,熊熊的火焰順著窯體從下開始燒到窯的頂端,然後再從山上的出風口冒出濃煙與火苗。居住在蜀山的老人,都依稀記得,每每到了燒窯的時候,蜀山的夜裡,半邊天都是紅色的。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至明清時期,蜀山腳下的古村,漸漸成為燒窯工、制胚工,以及商賈的聚集地,加上南來北往的貨船,沿蠡河在蜀山腳下一字排開,那場面,完全可以用盛況空前來形容。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明朝嘉慶年間,宜興詩人王叔承在他的《荊溪雜曲》寫道:「蜀山山下火開窯,青竹生煙翠石銷。笑問山娃燒酒杓,沙壞可得似椰瓢。」那時的蜀山,已經相當的繁華了。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蜀山腳下的古村,也在那個時候形成了街區,像南街、北街、西街、北場、外油車、里油車和當房弄等,其中以南街最為出名,因為南街臨蠡河,交通運輸極為方便。因而南街也漸漸成為人們對蜀山的別稱。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回頭再來說說蜀山蠡河吧。蠡河發源於江浙兩省交際的茗嶺山間,是由無數條山中的溪澗匯流後,經湖父而下,在宜興的湯渡一帶最終匯聚成河流的。此河的前端叫「畫溪」,穿流至蜀山後,因范蠡之名又被稱為蠡河。蠡河最終流向太湖,古時,這條河流可是宜興山區與外界聯通的重要的水上黃金通道。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當蠡河流經蜀山的初,蜀山其實還是蠡河邊一座極不起眼的小山丘,只是山上林木蒼翠茂密而已。正因為山上多林木,燒窯用的柴火問題就能就地取材,加上黃金水道的交通便利,蜀山的陶器,從蜀山的龍窯出來後,在南街上堆積,然後通過商船,源源不斷向外界發運。蜀山下的南街,也就成了一處陶器商埠。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南街最興旺的時候,是在清末民初,那時南街的陶器生產、銷售已具相當的規模。在不足四百米長的南街上,臨街的住戶都是前店後坊,全家老少都是制陶、賣陶的。據資料統計,當時僅經營紫砂陶器的商號就有豫豐陶器行、福康陶器行、毛順興陶器行、立新陶器行、祥豐陶器行等,還有大小不等的紫砂陶器店二百多家。一條小街,能擁有如此眾多的紫砂陶器商鋪,實屬罕見。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南街號稱「紫砂一條街」,這個街上,幾乎囊括了宜興紫砂陶器的所有品種,紫砂壺、紫砂盆、紫砂瓶、紫砂碗、紫砂罐等。2005年有關方面曾對蜀山舊窯址進行考古發掘,當時出土了從晚明至清末的大量紫砂、均陶器件及窯具標本,標本形制與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的紫砂名品風格一致。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南街也是一條紫砂大師的搖籃,從古南街走出來的紫砂大師不勝其數。明代初年制壺四大家之一的時大彬,第一個在蜀山開設「陶齋」。清代史籍上記載的第一位制壺女藝人楊鳳年,就生活在蜀山。及至後代,一大批紫砂大師從南街上出來了,現在的古南街上,依舊保留有「顧景舟故居」、「吳雲根故居」、「顧紹培舊居」、「季益順舊居」等等。四百米長的老街,可謂卧虎藏龍。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紫砂大師顧景舟的故居,就在古南街的中段。兩層樓的木結構房,進深有兩三間。臨街的一進,樓上樓下全用來做大師的紀念館供人們參觀,後進的房間還有人家在居住。在顧景舟故居里,還能見到大師當年用來製作紫砂壺的檯子、工具,以及顧景舟先生的生活寢具等。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顧景舟,被譽為近代史上的「壺宗」,據說他的一把壺,可以交換齊白石的一方印章。顧老出生地並非是蜀山的南街,只是因為做壺,才搬到了古南街上。顧老常年在自己的家中挑燈讀書、制壺,因為點的是煤油燈,煤油燃燒散發出的黑煙,把他床上的蚊帳都熏黑了。現今到顧景舟故居里,還能見到那掛在床頭上的蚊帳。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到了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因為水路交通漸漸被更便捷的公路、鐵路取代,蜀山南街才變得慢慢蕭條起來。大批的制壺匠人搬離了南街,走向工廠,走向更能發展的地方。蜀山的龍窯也熄滅了煙火,現在做紫砂的,後道工藝不再用柴火來燒制,大多改用更為環保的電爐。燒制紫砂成品時,溫度也更好掌控。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所幸,作為宜興紫砂見證的古南街,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現在的古南街,東臨東坡書院,北連蜀山大橋,綿延有一公里長,基本與蠡河並肩相行。街道的核心部分,依舊是那種整塊花崗石鋪成的路面,石板的下面是街道的排水系統,即便是雨天,路上的積水能瞬間滲透進入地下,不用擔心路面積水。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街道的寬度在2到3米,臨街的建築基本還是兩層樓的木結構房。好多人家的牆面也是就地取材,用那些燒壞的了紫砂器皿砌成,這一點在外人看來,會覺得這裡的人相當「奢華」。其實用紫砂器皿做外牆,除了冬暖夏涼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標誌。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蜀山古南街,一條傳承紫砂的老街。

蜀山古南街,五百年的印記均來自一把紫砂壺

小貼士:

地址:江蘇省無錫宜興市丁蜀鎮蜀山西麓

門票:免費

建議遊玩時間: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