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格力電器大股東欲購長園集團涉足汽車業 或引發新一輪父子之爭

格力電器大股東欲購長園集團涉足汽車業 或引發新一輪父子之爭

本報記者 賈麗

一則公告,再次讓格力的父子之爭浮出水面。

近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擬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上市地位為目的。

不過,格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格力電器很快作出反應,與此事撇清關係。其董秘對外發聲稱:「(此次收購)是集團層面的動作,與上市公司無關。」

一位格力電器證券部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收購,我們也是通過公告才知道的,整件事都是格力集團方面在操作,我們並沒有參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格力集團看中的長園集團近年來在電動汽車智能裝備製造領域不斷擴張,而這也是格力電器目前擴展的主力方向,是其多元化的重點布局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格力集團如若將長園集團股份收入囊中,其或有意涉足新能源和智能裝備業務。而格力集團要進入的新領域與其子公司新布局的領域完全重合。」

格力集團如若要涉足新能源汽車,為何不將其放在已經在這些領域有所布局的格力電器?為何明明知道格力電器已開展了這些業務,還要進入這一領域?格力集團對長園集團的介入,是有意控股還只是參股,是否會引髮長園集團控股權的變動?對於格力集團的動作,外界揣測紛紛。

為何偏偏是新能源汽車?

此次格力集團看上的長園集團,旗下有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及智能電網設備三大業務板塊。2017年,長園集團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6億元,其中,這三大業務板塊分別佔比27.67%、33.02%和39.31%。

資料顯示,長園集團旗下有四家子公司均在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業務上有所涉足,主要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鋰離子電池濕法隔膜產品等;其子公司長園深瑞的產品覆蓋了電動汽車充電系統、電動汽車充電樁和儲能系統。

家電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雖然此次收購,格力集團並未完全表明是否會控股長園集團,但很可能憑藉此次要約收購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公開資料顯示,格力集團旗下共有電器業、工業和房地產業這三大業務板塊。

而格力集團原有地產業務的承載平台——格力地產,早在幾年前就已被格力集團剝離出去,目前格力集團旗下僅有電器業、小部分工業和旅遊業。

有數據顯示,格力集團去年營收約為1500億元,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482億元。也就是說,格力電器為格力集團貢獻了大部分營收。

「除去格力電器之外,目前格力集團基本就是一個控股公司,沒有實質性業務,而其也需要迅速開展新業務,降低對格力電器的依賴。」一位接近格力集團人士透露。

同時,長園集團方面給出的信息,也透露出格力集團對新能源業務的興趣。長園集團董秘倪昭華對外表示,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是因為看好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對於雙方是否會共同聯手涉足汽車產業鏈,其並未正面回應。

新一輪較量?

實際上,近年來,格力集團旗下子公司格力電器也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汽車空調、儲能裝備等相關產品。

格力電器此前曾有意收購珠海銀隆,但卻無疾而終。不過,其還是與珠海銀隆簽訂了大單,一同牽手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且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還自掏腰包投資了珠海銀隆。

據悉,珠海銀隆主營業務以鋰電池材料為核心,拓展到鋰電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製造、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等上下游環節。

雖然格力電器方面表示,此次收購是集團層面全權操作的,與格力電器無關。但格力集團看中的長園集團涉獵的業務,與格力電器過去幾年在新業務領域上的布局幾乎全數重疊。

「格力集團擬要涉足的新領域與其子公司的新布局是完全重合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做同樣一件事,這或將引發新一輪父子之爭。如若格力集團對長園集團收購成功,甚至對其控股,那麼還將引發同業競爭。」劉步塵認為。

業內人士猜測,此次格力集團對長園集團的收購意味深長,或與其對格力電器的控制權有關,也與格力電器即將迎來的新一輪換屆選舉有關。

已悄然部署?

目前格力電器在人事架構的調整上也迎來了關鍵時期。格力電器本屆董事會將於這個月的月底屆滿,董事會成員會否迎來一輪調整,董明珠又能否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都引發業界熱議。

不過,格力集團近年來在人事上動作頻頻,或在傳遞某種信號。2016年10月份,63歲的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總裁、法人代表職務,由珠海市金灣區常務副區長、市航空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周樂偉接任。2017年8月份,珠海市委在格力電器首次設立黨組織,委派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李緒鵬任珠海格力集團黨委副書記、格力電器黨委書記。這一系列動作,被外界解讀為珠海市正在加強對格力電器的控制力。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格力電器剛剛發布的2017年年報中,執行總裁黃輝的職務卻變為常務副總裁,這引起了外界的諸多猜測。去年8月份,在董明珠提名之下,黃輝由常務副總裁升任執行總裁。同時其還是格力電器的董事、總工程師,被業界看作是董明珠的接班人。

不過,據上述接近格力集團人士透露,「目前來看,董明珠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的可能性很大。這意味著這一次格力電器改選,周樂偉依舊是沒有機會的。而格力集團目前需要儘快在格力電器尚未有成績的新業務上有所建樹,建立周樂偉的影響力。」

家電業再掀海外併購 三家中企盯上一家公司

本報記者 賈麗

海爾、合肥美菱和海信同時盯上了一家海外公司。

斯洛維尼亞家用電器製造商Gorenj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已收到三份收購要約,分別來自海爾、合肥美菱和海信這三家中國公司。

海外併購對於頻頻出海的家電廠商來說,不算什麼新鮮事,但三家中企先後發起收購要約的大陣仗,讓事態發展備受各界關注。

不過,目前,美菱和海信已紛紛作出回應,美菱稱放棄競購,而海信電器方面稱參與競爭的是自己的大股東海信集團(文中簡稱海信)。

有消息稱,在激烈的競爭過後,海信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將在15天內宣布收購Gorenje。海信集團方面對此消息不置可否。但有接近海信人士透露:「確有必勝的把握。」

斯洛維尼亞Gorenje公司的主營業務系廚電相關產業,以彩電為主業的海信電器收購它,似乎意義不大。而在多元化上進行嘗試的海信集團如若將其收入囊中,則可在廚電、白電上進一步擴張。

Gorenje於1950年成立,擁有從業員工1.1萬人。其以東歐和德國為中心展開白色家電產品銷售。公司每年製造的大型家用電器超過350萬台,其中80%的產品都以公司品牌進行銷售。除家用電器外,Gorenje還生產陶瓷,廚房和浴室傢具,並提供能源,生態和貿易領域的服務。

對於海信集團而言,這一收購如若完成,其或可以在歐洲市場更快打開新空間。

歐洲市場是近幾年包括海信在內的家電廠商一直想搶佔的一塊「肥肉」,海信集團更是想通過一系列動作通過歐洲市場向全球傳遞其高端品牌的形象。

據了解,日本松下公司目前持有Gorenje上市公司10.7%的股權,有市場分析師認為,由於松下近年來堅決執行其全球戰略轉型,大面積剝離其早年經營的家電資產,這次收購中松下或擔當了中國公司與Gorenje之間資本掮客的角色。

Gorenje並未批露具體的競購價格,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報價最高的海信集團提出每股12歐元的控股約束性收購條件價格,這相當於GRV9日收市價格溢價1.65倍,若以此要約價格估計,其總市值將一躍升至摺合3.47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頻現海外收購,如創維收購德國電視機製造商美茲,海信收購有「液晶之父」之稱的夏普電視在北美的業務,海爾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美的集團斥資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

可見,中國家電企業通過海外併購方式進入全球市場,是擴大規模的有力途徑,但需注意海外併購同樣存在風險。家電企業需看好標的質量及預估整合效果再出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日報 的精彩文章:

南京新百董事長楊懷珍:瞄準大健康實現戰略轉型
海南成為開放新標杆 「一區一港」版圖敲定

TAG: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