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孤獨漫漫,唯有將就取暖

人生孤獨漫漫,唯有將就取暖

今天剛好是看完椎·劇場《呼吸》的第17天,我忍不住顧自盤算:上海的生活節奏同戲裡一樣緊張,這些天經過了冗雜塵事以及新聞信息的來回刷新以後,一出觀時頗為欣賞的戲,究竟還能在我腦子裡留下什麼?

似乎不是利用精湛表演和富有動作性的語言做到的場景自如切換,不是本土化得恰到好處又能戳心的台詞,不是別出心裁又和人物心理相得益彰的舞美,也不是具體的生孩子抑或環保的命題,甚至不是最後讓許多人淚目的溫情結尾。當然,這些都是《呼吸》的亮點,是構成它出色口碑的基石,也被足夠多的劇評一一指出。但這一刻,我確實沒有馬上想到它們。

觀感

一閉眼就能回想起來的觀感,似乎只有孤獨,那種人永遠不能徹底互相理解的孤獨,人永遠無法藉助另一個人的力量打破自己內心困局的孤獨。我腦海中下意識回放的畫面,是女主流產和男主出軌後,兩個人關係破裂,各自坐在蹺蹺板的兩端,蹺蹺板不停打著轉兒,牆面上投射出兩個大小交替的影子,各自哀傷。

其實連我自己也想不到,對白如此密集的一齣戲,印象最深的竟是那幾分鐘沉默,似乎從這沉默里我看見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便是親密如愛人,一樣無法敲開刻意緊閉的內心大門,無法徑直走進去,將對方從泥淖中一把拉出來。

儘管當時也被感動得淚濕眼眶,但沉澱了幾天後,發覺女主和男主的經歷其實也不過是一個看起來更高級的都市愛情故事罷了。他們的分分合合,吵架陪伴,都是八點檔電視劇里常見的橋段,即使加上了時代特色的焦慮,烙上了高知青年的印記,也只是契合了一小部分所謂中產階級的生存境況。對於其他圈子裡的人,如果想要在戲裡看見自己,看見共鳴,大都不是從這樣具體的設定當中,而是藉助劇情之外的朦朧感知。就像彼得·布魯克曾經在訪談里說的那段話:「每個人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從中讀到真實……一個兩維的物體只有一面。但是一個三維的物體卻變得深不可測、不可捉摸。」

於是一齣戲的解讀完全可以千變萬化,劇場里兩個三維演員和幾個三維道具的有機結合,帶給了觀眾們一段非常立體的經歷,從這具體經歷里能窺見抽象的世間百態。若我遵循自己毫不涉及「專業」二字的直覺觀感,摒棄揣摩作者的用意和迎合評論家們觀點的想法,對我而言,這齣戲的「真實」就不再是溫情,它簡直是徹頭徹尾的悲傷。

狀態

「流產」這一事件是條明顯的分割線,將兩個人的關係分成了前後兩個狀態。

在前一種狀態里,他們交流甚密,開誠布公地,跟課堂小組討論似的,不停在對話。這樣的交流頻次和深度若放在真實生活中,已經足以讓80%的情侶們艷羨了。更讓女生尤其是高知女性羨慕的是,丈夫竟然不僅能忍受這樣喋喋不休的妻子,還多次想要走進她的世界,看她看過的書,讀她讀過的句子,為她出門工作,包容她對自己父母的偏見,在她睡著後輕撫她的眉眼……這簡直有點超現實。

但即便如此,所有脫口而出的語言分明都是思維的垃圾,只能呈現出當下你的想法所及之處,實在不能完完全全地反映出一個人由多條思想線交織起來的複雜內心。舞台上那對伉儷一刻不停地說了這樣多,他們的思維模式、行動方式都在表面上互相滲透著,卻好像絲毫沒有更近一步。

但凡面前還有一個觀眾,你都還是要過表演者的人生,做不了真實的自己。當流產發生之後,當女人嘴上的抗拒被發自身心的歡迎打敗,這一希冀轉眼又變作幻影以後,她強顏歡笑卻被誤解,走不出自己的哀傷,男人也再也走不進她的世界。到後來,孤獨而悲傷的男人出軌了,你甚至還不能完全責怪他,誰讓女人沒能更快地叫自己痊癒呢?一個遍體鱗傷的弱者得靠自己努力振作,才不至於失去更多,悲哀吧?但這很現實。

先前那些工作、排放、人口、生娃的焦慮在此刻突然都變得蒼白起來,在生死面前,時代的焦灼痕迹變淡了,一種帶有永恆意味的哀傷瀰漫開來。

焦慮的女博士和溫柔的音樂人,他們從一開始就都掙扎於照顧對方的感受和難以遏制的自我意識之間。女人發表自己的感受,末了總要道歉說自己說太多了,也沒有任何看不起對方的意思,男人也總是努力追隨女人的思想腳步,儘管有時候這會違背他自己的意願。

改變

分割線的另一側,離婚多年以後的相遇,一切好像沒變,又好像都變了。她依然會強勢,依然感到抱歉,但她不再完美主義,甚至能接受他愛過另一個人。他依然溫柔,依然遷就女人,但也不再唯唯諾諾怯於表達自己。

他們都有了改變,可這不過是妥協。你能通過妥協擁有一個不再遠離的陪伴,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擁有一個細水長流的人生,卻依然改變不了靈魂孤獨的現實。就像你叫這位女博士不要想太多,不過是叫她學會壓抑自己,以換取一份庸常幸福罷了。

於是即便時光流轉他們相伴到老,我也無法在男人逝去後女人的獨白中流下眼淚。過了這些天,仍舊讓我感動的地方,不過是女人睡著的那個夜晚,男人述說著自己想要靠近她的心情,哪怕蜉蝣人生里孤獨才是永恆的,可有那麼片刻,另一個個體想要真正貼近你的靈魂,也可以算作是最浪漫不過的事了。

-The End-

本文落筆於2018年4月24日

上海大劇院中劇場觀演之後

圖片來源:劇組

陳鹿鹿

曾是復旦的新聞民工

如今廝混於上戲寫戲

過去二十三載,慣於與己為難,不肯被人束縛,

有取悅他人的本性,沒委屈自由的靈魂,

總是妄圖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點兒永恆的東西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染 的精彩文章:

透過鏡頭看舞台,是夢,是幻,是浪漫的情懷
三組名額,請你的另一半,一起甜蜜

TAG:有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