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母離超越美國還有多遠?看看造船廠就知道了

中國航母離超越美國還有多遠?看看造船廠就知道了

網易研究局

網易專業財經智庫

關注

中國是否應該造航母一直是輿論熱議的話題,有人甚至認為,造航母會拖累中國經濟,但事實恰好相反,有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國防費投入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促進的效應。

造一艘航母要花多少錢?

眾所周知,建造一艘航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但其實航母也是分等級的,航母和其他船舶一樣,建造規模有大與小。一般來說,排水量在6萬噸以上的,是大型航母;在3-6萬噸之間的是中型航母;小於3萬噸的是小型航母。航母的大小不同,造價也不同。但就現實情況而言,目前除了美國,其他國家很難有大型航母,基本都是排水量在5萬噸以下的中小型航母。拿美國橫行世界的大型「尼米茲」級航母來說,造價極其昂貴,加上艦上戰鬥機,每艘航母造價需要200-250億美元,其中仍在服役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排水量8.16萬噸,僅採購費就達150億美元。

有學者統計,一個面積50平方公里的地級市,市政設施的造價大約是150億美元。也就是說,建造一艘航母,就相當於建造一座中等城市。

美國政府也確實為航母建設支付了昂貴的費用,僅2005年到2011年,美國十個州採購航母艦用設備支出就達到27億美元。

圖1 美國2005-2011各州採購航母艦用設備支出(單位:億美元)(來源:《給航母算算經濟賬》 席凱恩 製圖:網易研究局)

中國目前正在建造的國產航母,排水量只有5萬噸左右,雖然相關部門沒有公布其確切的建造成本,但是從其排水量和建造的神速來看,應該會低於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成本。因為通常來說,一艘大型航母的建設大約需要8年左右的時間,而從國防部證實中國正在建造國產航母至下水,僅過去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除了建造之外,航母的維護也需要大量的資金。一般情況下,航母建造費與後續維護費的比例約為1:12。以美國為例,據統計,「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全壽命費用大概2000億美元。

中國的財力足以支持航母建設

既然航母的建設和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那麼在和平年代,航母會給財政和經濟造成負擔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而言,軍費佔GDP的比例應當為4%-5%,而近10年來,中國軍費佔GDP比重平均只有1.33%,遠低於美國常年約4%的水平,中國軍費的上升空間較大。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50年的服役期計算,每年需要約40億美元(約合27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2016年中國國防支出約為9546億元,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的航母規模和美國所有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規模相當,航母的維護費用占國防支出的比重也不會超過3%,更何況中國目前只有「遼寧艦」一艘航母,而在建的國產航母只有5萬噸級,且不是核動力航母,因此,不會對財政造成過重的負擔。

不僅如此,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航母對經濟還有帶動作用。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觀點是:發展軍事會拖累經濟。但經濟學家貝努瓦通過對44個發展中國家國防費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分析後發現,國防費投入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促進的效應。

有學者統計,蘋果iPhone5上市可以拉動美國經濟增長0.5%,而建一艘航母,將在幾年的時間持續拉動國家經濟增長1%以上。

航母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鋼材、高端材料、基建、燃料、通信、尖端電子、精密儀器和武器等各個行業,而且航母的建設周期要很多年,可以在較長時期內持續帶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和消費。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涉及1.6萬家配套企業,涉及每年數十億美元的訂貨。

「瓦良格」號改裝成「遼寧艦」的歷程也印證了航母的經濟效應。這裡我們需要先說說中國發展航母的歷史。

據《今日科苑》,讓中國航母名聲大振的「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是烏克蘭未建成的航母。1985年,蘇聯決定建造「瓦良格」號,但這個項目最終因蘇聯解體而「爛尾」,瓦良格號被分到烏克蘭境內。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用2000萬美元買下了「瓦良格」號,但加上後來的滯港停留費用和司法訴訟等費用,實際上買下「瓦良格」號的總花費達1億美元。1999年,「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歸國之路。之所以說「漫長」,是因為「瓦良格」號在路上遇到了土耳其、埃及等國的重重阻撓,土耳其在美國的支持下拒絕「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而且開出了20項極苛刻的通過條件,其中還包括需要支付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直到2002年,「瓦良格」號才抵達大連港。又過了三年,直到2005年時,「瓦良格」號的改建工程才啟動,到2012年9月交船後,「遼寧艦」才算正式誕生。

雖然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改建過程充滿艱辛,但是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仍然顯著。據統計,中國航母的改建過程涉及2-3萬家企業,帶動就業十幾萬個。瓦良格號的改裝不只對船舶行業產生了直接影響,而且創造了大量中間需求,航空航天系統行業、電子行業和動力系統等行業也被帶動了起來。

從長遠角度看,航母的發展也給中國船舶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契機。截至2008年底,中國規模以上的船舶工業企業有1242家,從業人員近百萬人,產能過剩嚴重。航母對高技術和高質量設備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船舶行業的優勝劣汰,讓優質企業勝出。這個情況在歷史上是有過先例的。美國在二戰時,使用的都是常規動力的航母,當時美國有大量的航母製造企業,二戰後,只有紐波特紐斯船廠看到了核動力航母的前景,轉而大力發展核動力航母,最終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核動力航母製造企業,將對手遠遠甩到了後面。因此航母對高科技的客觀需求,對目前中國過剩的船舶業而言,也是一個轉型的機遇。

中美航母製造企業哪家強?

航母的建造對企業資質有著極高的要求。中國生產航母的企業水平如何?

承擔「瓦良格」號改建的是大連造船廠,它是中船重工旗下的公司,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中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全資控股中國重工。對比美國製造航母御用的紐波特紐斯船廠,誰會更勝一籌呢?

紐波特紐斯船廠是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旗下的船廠,從中船重工和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這兩家代表中美兩國航母最高建造實力的公司的各項主要財務指標上看,中船重工遠遠領先於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如下表1、圖2所示)。

表1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與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營業狀況與規模對比表(數據來源:Fortune 網易研究局整理)

圖2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與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利潤變化圖(單位:百萬美元)(數據來源:Fortune 網易研究局整理)

但是問題來了,就是這樣一家連世界500強都沒進、營業收入不及中船重工1/5的企業,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核動力航母製造廠?

當今大國之間航母的競爭,正在漸漸從「從無到有」向「從常規動力向核動力」的方向轉變。

核動力航母在軍事行動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它加一次燃料可以航行10年,在連續高速作戰行動中性能卓越。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服役的第一年,曾被派往地中海執行長達6個月的警戒任務,但不久後又參與了封鎖古巴的行動,如果換做常規動力航母,恐怕早就吃不消了。由於不需要儲存大量的石油等燃料,核動力航母可以攜帶更多的戰機和武器。更重要的是,由於較長時間不需要考慮燃料,核動力航母作戰時無需在周邊布置燃料網,能大大提高作戰效率。美國之所以能充當「世界警察」,一定程度上與其在核動力航母上嘗到了甜頭有密切關係。

早在十多年前,紐波特紐斯船廠就製造出了十餘艘核動力航母,而中國截至目前,這一數量仍為零。即便是被稱作國之驕傲的「遼寧艦」,也只是常規動力航母。

美國從1964年後,就決定不再建造常規動力航母,只建造核動力航母,但時隔近50年後,中國的常規動力航母才剛剛起步。也就是說,雖然中船重工在各種主要財務指標上都遠勝於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但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卻在科技上遙遙領先,二者相比,可謂是「量的優勢,質的差距」。中國航母發展之路的任重道遠,從代表中美兩國最高實力的航母建造企業上,可見一斑。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航母的發展速度比想像中更快,有軍事專家表示,「中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之快,超出外界的意料。這意味著江南造船廠的第三艘航母或許也會以外界想像不到的速度進入公眾視野。」

—END—

網易研究局出品 | 專業財經智庫

局長精選·中美貿易戰

掃描上方二維碼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易研究局 的精彩文章:

專家談禁止ICO:它太好了 所以壞蛋用起來更方便

TAG:小易研究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