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一書——龍應台的《目送》

每周一書——龍應台的《目送》

如果我是珍珠,母親就是閃光的絲線,有了母親,我們才能顆顆相連,成為一串璀璨,耀眼。如果我是溪流,母親就是奔騰的大河,有了母親的帶領,我們才能穿越山谷,勇往直前。

在這特殊的節日里,分享龍應台的《目送》,讓我們一起從文字中去感受愛的溫度。

每周研一書,本周讀《目送》。今年捧讀龍應台的散文,這已經是今年內讀的第二本了。也許這是純粹的「無用之書」,但一打開就不能自制,在廈門往返的動車上一口氣讀完。可以向大家推薦的是這幾篇雖短卻精彩的文章:一是《目送》,寫了父親的愛、父親的老、父親的逝,纏綿不舍且凄美慟哀,最後那一句「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不必追」——讓人心中翻滾,欲哭無淚;二是「愛情」,以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和瓊瑤小說的對照,討論什麼是「純純」的愛,指出「事實上,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沒有互利的關係,愛情是不會持久的」。深刻的,入木三分!今天我們的周圍可謂到處是權力與美色、金錢與溫柔、地位與嬌羞的交換,才華、誠實、勤奮在不少人眼中已是退之其次。三是「不相信」:列舉了二十多歲前相信的許多東西,如愛國、如歷史、如文明的力量、如正義、如愛情等等,如今不可信了,雖不信,但仍孜孜以求,因為「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以求,咫尺千里」,所以,表面上「不信」,不是一種浮華式的追捧,而是內心深處由衷的皈依。此外,「什麼」也是一篇言辭深邃的文章,說到周圍人繁雜的追求、說到周圍人內心無盡的煩惱,龍應台的解脫是「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保持有時、舎棄有時……。這又是多麼洒脫的人生態度!還有好多意境深邃的好文,如1964、共老、跌倒、胭脂、回家、母親節、幸福……等等,都是可讀、耐讀之文。

繼續研書·龍應台的《目送》。龍應台的散文有三個特點,在這本《目送》中栩栩如生地展示:一是文字淺易,但文辭雋美;文風樸實,但文意雋遠。她總是以身邊的人與事描述,夾敘夾議,邊走邊唱;但眼光獨到,體察入微,隨手拈來,皆可成篇。這種功力讓我深感欽佩!學者行文,洋洋洒洒如椽大作固然重要,但有些「巨著」包抄萬里,不得其法,不知所云,還不如小品二紙,說理透徹,銘心刻骨!

二是情感細膩,思緒泉涌;情真語切,扣人心扉。反觀我們大陸學者的作品,經常是概念先入為主,口號充斥字裡行間,武斷結論讓人倒胃。為什麼我們文不如人,除了幾十年階級鬥爭養成的「火眼金睛」、「火爆脾氣」、「火言火語」之外,又和我們學者不事觀察、不自主張、不修文字的壞習慣有關。作為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者、作為人文領域的讀書人、作為教書說道之師,倘若只能說大課、寫論文、作報告、修規劃,而不會拾花弄草,率性行文,或只會大江東去敲鑼鼓,不會小橋流水弄簫笙,人生或學問均是狹窄了。

三是人文意象發現,人文景緻發現、人文情懷宣洩、人文精神弘揚——這在龍應台的作品中應有盡有,眾多台灣作家的作品中也是琳琅滿目。龍應台關於「幸福是什麼」的命題並不正面回答,而是逆向思維,指出幸福「不該是」那些讓人拘束、讓人尬尷、讓人困頓的情景心態,倒是別具一格的解釋,亦是充滿人文關懷的呼聲。大陸的不少學者,或是武斷,或是自我,不少「專家」缺乏人文素養,文史哲不通、情義理不明,說話行文僵硬簡陋。只有補上人文這一課,方可寫出好讀又耐看、有血又有肉的好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家堂 的精彩文章:

每周一書——《未來簡史》

TAG:田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