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妨讓孩子多一些「挑糞教育」

不妨讓孩子多一些「挑糞教育」

明明是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城的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在連續兩天未完成家庭作業後,他跟父親保證,若再不完成作業,就回鄉下挑糞。第三天,他仍然沒有完成作業。於是父親把兒子帶回鄉下「兌現承諾」。「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走一步都非常困難……像扛著一座山似的」。於是,兒子向父親保證,提高學習成績,並定下了期中考試的目標。「挑糞教育」就此結束。(5月11日澎湃新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漫長、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家長乃至社會生活的一點一滴,都引導著孩子對世界的觸摸和認知,並逐漸健全孩子的思想觀念,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成百上千的家長爭著將自己的子女送入「名牌」學校、「重點」學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千方百計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希望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甚至送到課外輔導班、特別訓練班,讓其孩子學到更加牢固的知識基礎,搶到更多的教育資源,佔據更高的教育平台。歸根結底是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體現了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

望子成龍的願望,人兼有之。然而,我們在開展孩子教育的時候,是否應該樹立一種意識:教室里「溫室教育」固然重要,「挑糞教育」式體驗也不可或缺。通過參加繁重的社會生活體驗,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反思,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的想要的,是不是真的想要,讓孩子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為自己負責。進而培養學生的主體責任意識,提升孩子的主動學習的興趣,是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可欠缺的。

讓孩子進行「挑糞教育」式體驗,看似是教育孩子的一種創新,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家長和孩子之間「約法三章」,沒有完成作業就回家「挑糞」,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次平等對話,體現了家長對孩子意願的尊重。也讓孩子有了較強的存在感,培養了孩子主體責任感,樹立起遵守承諾的意識。

「挑糞教育」式體驗,這樣的教育形式對當前的教育無疑提出了諸多挑戰。首先,從學生本人而言,在豐富的物質文明下,小孩很少有愁吃穿的生活窘迫,很難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其次,從家庭教育而言,當前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給最好用的,最好吃的,讓小孩去體驗「挑糞教育」可能性並不大。然後,從學校教育而言,過分遵循「學生至上」的想法,使得教師進行「挑糞教育」式體驗活動,在很多時候等同於「虐待」或者「體罰」學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傳統教育中不乏有嚴師出高徒的理念。在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學校」「家庭」「社會」,不妨讓孩子多一些「挑糞教育」體驗。給孩子「傳輸式」教育固然能夠打造一名優秀的學生,但是,通過「挑糞教育」,對於無心學業的孩子,讓他們體會到「修理地球」的艱辛,可能更具有教育意義。

文/郭斗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網 的精彩文章:

劉衛兵調研景區建設 「九天洞」下月盛裝再現
聖湘生物入選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最佳投資案例TOP10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