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9.2,這種片得跪著看

9.2,這種片得跪著看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牛頓這句至理名言。

但是應該沒幾個人知道,這句話其實是牛頓用來罵人的

是的,沒錯,這句表面看起來是在表達對前人認可的話,事實上是牛頓用來嘲諷對手的。

具體怎麼回事,都在魚叔今天要介紹的這部紀錄片里——

英國天才

Genius of Britain: The Sc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

BBC四台打造的紀錄片,一共5集,是魚叔無意間翻出來的。

豆瓣只有156個人標記,但打出了9.2的高分。

這種好片,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它的厲害之處,不止請來了諸多科學家做解說,更是邀請到霍金為紀錄片做旁白。

開篇,霍金就向我們介紹了「創世五人」

也就是開啟英國乃至世界科學研究新紀元的五位科學家,分別是克里斯托弗·雷恩、羅伯特·胡克、羅伯特·波義耳、艾薩克·牛頓以及埃德蒙·哈雷

1664年冬,一顆流星划過英國的夜空,降臨倫敦。

在那個大家還相信半馬人穿梭在森林的年代,這顆彗星的劃落,被人們當成了末日的來臨。

某種意義上,這顆彗星的降臨的確是一種預示,將五位既是同伴又是對手的先驅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並由此開啟了新的時代。

來,魚叔一個一個說。

克里斯托弗·雷恩,知名建築設計師,聖保羅大教堂和漢普頓宮都是他的作品。

同時他還是人類解剖學和天文學方面的專家,手繪過最早的人腦細部圖。

那個時期的人們認為脾臟和大腦同樣重要,雷恩對這一觀點產生了質疑,於是做了一個放在今天會惹來巨大爭議的試驗:

他剖開了一隻西班牙獵犬的肚子,扯出了它的脾臟後縫合放生,證明了狗沒有脾臟也能生存

雷恩就此建立了用試驗打破迷信並發現更多世界真相的理念,成為用實踐檢驗真理的第一人

除了解剖學,雷恩同樣深深地為星空著迷。

為了能夠觀測星空,他通過解剖馬的眼睛,來了解望遠鏡的原理,結合其他試驗,精確校準,並改進望遠鏡,使他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月球表面。

雷恩所在的時代,已經有了濃郁的科學探討的氛圍。

他和其他11位科學家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各自的發現,這個12人的秘密組織被稱為「無形學院」

後來在雷恩的發小,也就是查爾斯國王的支持下,成立了「英國皇家學會」

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且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

羅伯特·胡克,正是英國皇家學院的一員。

面容枯槁、身形消瘦還有駝背的胡克,和極其富有的雷恩,完全來自兩個世界。

他通過合唱團獎學金進入牛津,暴躁易怒,偏執嫉妒。

但同樣的,他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

胡克27歲的時候,在皇家學院得到一份實驗管理人的工作。

儘管薪水低廉,但這份工作給身為機械製造師的他接觸到各類精密儀器的機會,並讓他有機會設計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複式顯微鏡。

魚叔覺得,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區別。

如果換成普通人來做這份工作,估計我們對微觀世界的研究要推遲幾十甚至幾百年。

胡克只要發現新事物,就會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經過漫長的研究,他開始繪製觀察到的內容。於1665年,發表了《微觀圖志》

《微觀圖志》的全部圖片,都是胡克親手繪製,精準地如同照片。

魚叔真的很想知道,人類的手是如何畫出這個蒼蠅的細節的。

就此,胡克向世人展示了一個不為時人所知的世界。

而正是這本《微觀圖志》,讓牛頓說出了開篇提到的那句「至理名言」

眾所周知,牛頓為人高傲自閉,脾氣很差,極其難以相處,所以過著與人隔絕的生活。

有次收到倫敦傳來的消息,知道胡克發表了《微觀圖志》和羅伯特·波義耳發明了真空裝置並發現空氣的存在。

他意識到,自己的才能如果被英國皇家學會認可,就可以在倫敦獲得一席之地。

於是,他用極其傲慢的語氣寫了一封自薦信——

迄今為止探索到了自然過程中最稀奇古怪的發現

但不是最有思考價值的發現

可以,這很牛頓。

就是這封信讓胡克勃然大怒,並且認為牛頓剽竊了他的想法。

牛頓承認自己確實受到了《微觀圖志》的影響,但卻是他自己通過輔證數學依據,把思想轉變為了理論。

於是,他對胡克說「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為什麼這句看似肯定前人的話是在罵人呢?

因為胡克身材矮小,駝背,雙肩不平。

這句話可以說是,從頭到尾滿滿都夾雜著對胡克的諷刺了。

也因為這次不愉快的交流,胡克拒絕了牛頓,而牛頓也斷絕了和皇家學會的聯繫,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如果不是後來埃德蒙·哈雷的堅持不懈,牛頓和他的革命性理論將會就此湮沒,而我們不知道將要在多少年後才能解開萬有引力的疑惑。

說回1664年那顆降臨倫敦的彗星。

通過它,皇家學會的克里斯托弗·雷恩、羅伯特·胡克和羅伯特·波義耳都開始研究天體運動背後的五行之力和數學理論。

然而遲遲沒有答案。

哈雷知道,只有牛頓擁有可以解開這一謎題的數學天賦。

於是,1664年彗星降臨的20年後,1684年,哈雷帶著使命前往劍橋——

找到牛頓,從數學意義上來解釋行星和恆星運動。

但是,牛頓對十年前和胡克的過節仍舊耿耿於懷,斷然拒絕了哈雷的要求。

並漫不經心地宣稱自己在數年前就已經做出了橢圓的所有數學運算,只是懶得發表。

但哈雷也不是凡夫,年僅22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皇家學會的一員了。

最終,在哈雷的奉承、哄誘、責罵、激將之下,牛頓終於同意接受這項研究。

所以說,就算是牛頓這樣的天才,也都有普通人的一面。

後來,牛頓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這項偉業,撰寫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牛頓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和它的數學運算。

在之後的兩個世紀,無人能與之比肩。

可以說,牛頓能夠成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哈雷功不可沒。

當然這只是魚叔的一句玩笑。

哈雷最知名的成就,莫過於計算出了一顆彗星的回歸周期,後人以他的名字為它命名,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每76年回歸一次地球的哈雷彗星

順便說一下,哈雷彗星的下一次回歸,在2061年。

這部紀錄片除了展示這些偉人天才的一面,也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瘋子的一面。

生動詮釋了「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比如,我們偉大的艾薩克·牛頓爵士,對鍊金術極其痴迷,曾瘋狂試驗,試圖把基本金屬煉成金子;

再比如,依舊是我們偉大的牛頓爵士,為了研究光以及視覺的構造原理,將一根鋒利的錐子插進自己的眼皮和眼窩之間轉動。

牛頓因視覺的扭曲,觀測到了色圓,設計出了著名的、相信大家在初中物理都體會過的稜鏡分解日光試驗。

看到這裡,魚叔就肯定了,自己這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一個天才。

BBC的紀錄片一向有它獨特的敘事魅力,讓人看得欲罷不能。雖然是紀錄片,卻又像故事片一般津津有味。

這些天才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才智,而是他們的發現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與發展。

越是生活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現在,就越能感受到這些天才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與環境下,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可貴。

記錄下這些天才並非是一種炫耀,越看下去,就越會被人類無限的可能性而感動

人類群星閃耀,天才的光芒永恆不滅,雋永如星辰。

感謝這些偉大的天才。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不誇張,這片可以消滅99%的「隱形貧困人口」
吃播鼻祖一上線,就飆到豆瓣9.6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