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掀開你的蓋頭來 關於中國新發布戰機的猜想

掀開你的蓋頭來 關於中國新發布戰機的猜想

▔▔▔▔▔

5月8日,中航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三維宣傳片:《大國起飛》,以慶祝中航旗下的西安飛機公司創建60周年。宣傳片的結尾,出現了時長9秒的「彩蛋」:一架披著蒙布的神秘飛機。這架飛機沒有傳統飛機的垂尾,一看就是隱身轟炸機標準的無尾飛翼式布局

這引起了軍迷們對我國新一代隱身轟炸機的熱議和猜測。隱身轟炸機對我國究竟擁有著什麼樣的意義?當前我國是否具有研製隱身轟炸機的技術與能力?新一代隱轟又將擁有什麼樣的性能?我們就與小夥伴們探討一番。

沒有尾翼和機身,只有巨大機翼

朝著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目標前進的中國空軍,目前正在加緊追趕歐美軍事強國的空軍軍事科技的發展趨勢,並且已經在隱身戰鬥機、無人機、大型運輸機等多個被發達國家長期封鎖和佔據的軍事航空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作為戰略空軍必須具備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我國卻還落後於老牌空軍強國。雖然通過現代化改裝,中國唯一的一型戰略轟炸機「戰神」轟-6K具備了戰略意義重大的「防區外精確打擊」的能力,但轟-6K並不能執行跨洲際的飛行攻擊任務。

轟-6K難以解決我國缺乏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問題

畢竟「戰神」的機體設計採用的是源自上世紀50年代的蘇聯圖-16轟炸機的技術,速度、航程和載彈量都十分有限,改造升級的潛力也基本挖完。更關鍵的是,轟-6K並不具備隱身性能,在面對敵方先進且完善的防空體系時難以實現突防攻擊。

圖16曾是蘇聯重要的威懾武器之一

海灣戰爭讓中國確定了大力發展戰略空軍的決心。美國F-22F-117B-2等隱身戰機的出現,讓我國空軍看到了隱身戰機在現代和未來戰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國要實現「核三位一體」打擊能力、形成全面的核威懾能力,隱身轟炸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B-2隱身轟炸機

雖然意識到了發展隱身戰機、尤其是隱身轟炸機的重要性,但我國由於受限於航空技術基礎和力量的不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能依靠轟-6執行遠程轟炸任務。

到俄羅斯參加演習的空軍官兵在面對俄羅斯老兵「你們已經不用圖16了吧?」的疑問時略顯尷尬

隨著我國在軍事航空技術領域相繼取得進步,原本那些看似不可能自主研發的技術陸續被掌握,最終為隱身轟炸機的出現解決了技術方面的難題,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千里不留行的隱身衣---隱身難題

在飛機實現隱身所需的關鍵材料--吸波塗層上,匯聚了大量尖端的航空材料技術:由於隱身飛機要獨自面對敵方嚴密的防空雷達體系,吸波塗層必須將所有敵方雷達發出的各種電磁波全部吸收,才能不讓機身的雷達信號反射出去。同時還要克服機體外層各種極端的氣象條件。

B-2轟炸機每次完成飛行任務後,都要呆在恆溫恆濕的機庫內進行長時間的吸波塗層維護工作

美軍的B-2轟炸機就是在機身上塗了多層不同的吸波塗層以滿足這一需求。正是因為吸波塗層包含著如此複雜的材料技術,西方國家才將其列為最高軍事機密嚴防死守。但我國科研人員經過不懈努力,吸波塗層技術已漸成熟,並且在殲-20隱身戰鬥機上得到了成功的運用。

低可視度塗裝和吸波塗層造就隱形的F-22戰鬥機

除了吸波塗層外,機體複合材料的進步也是縮減飛機雷達反射截面(RCS)的重要手段。通過在發動機進氣道、雷達罩和機身等處大量使用石英纖維、碳纖維、陶瓷和環氧樹脂等複合材料,可以達到吸收電磁波或者是直接讓電磁波穿過機身(透波)的目的。

殲-20的出現和列裝部隊已經表明我國在隱身飛機的各項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大量突破

有關我國航空隱身複合材料的具體信息同樣因為保密原因而無法被外界所知,但通過官方渠道透露的消息來看,我國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展了有關吸波夾層結構複合材料的研究,並且已經投入了軍事運用領域,新型隱身轟炸機採用先進的隱身複合材料也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B-2的前輩:1946年美軍類似德國Ho-229設計的YB-49

神行太保的省力功夫---無尾飛翼布局

經過美軍在B-2上進行的技術探索,已經證明了無尾飛翼布局是隱身轟炸機最理想也是最實際的布局選擇。採用飛翼構型的飛機,機尾與機翼融為一體,飛行時的升力大阻力小升阻比高,在有效提升飛機航程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飛機的隱身性能。

中國於2009年研製了大型風洞

我國在這一領域也並非空白,通過建設大型風洞並進行了大量試驗後,我國已經掌握了最科學合理的無尾飛翼布局及氣動外形,在2013年就成功進行試飛的「利劍」隱身無人作戰飛機上,就已經證明我國擁有自行設計無尾飛翼布局飛機的能力了。

2013年成功首飛的「利劍」隱身無人飛機

神行千里的內力---發動機

在隱身轟炸機使用的發動機方面,我國也不存在太大的技術問題。美軍的B-2轟炸機是一種亞音速轟炸機,其採用的4台通用F118-GE-100型渦扇發動機其實是美軍在F-15等戰鬥機上採用的F110渦扇發動機去掉加力燃燒室後的版本。我國目前擁有的「太行」發動機與F110發動機在基本結構和性能上都十分相似,未來還可能有性能更加優秀的改進型號出現,十分值得期待。

通用F118-GE-100渦扇引擎,B-2轟炸機的主要動力

「太行」發動機的改進型 未來可能成為國產隱轟的動力

千里奔襲的手眼身法---航電技術

在隱身轟炸機必須具備的航空電子技術上,我國則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在新一代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光纖高速數據匯流排綜合電子戰系統信息處理地形匹配技術等領域都已擁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在殲-20上也有成功運用。先進的航電技術對提升隱身轟炸機的精確打擊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殲-20戰鬥機

能力會考的數據猜想

對於國產隱身轟炸機的性能,目前自然是無法給出任何具體數據,但參考美國的B-2轟炸機,我國的隱身轟炸機應該也應具有類似的性能指標。

首先是可以實現洲際跨洋飛行,航程需達到13000-140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可達6000-7000公里。國產隱身轟炸機載彈量在10噸以上,可攜帶核彈,對敵方防空體系實施隱身突防,這也是形成空基核威懾體系的重要一環。彈艙內還能選掛精確制導炸彈或者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對一般軍事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

正在投放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巡航導彈(JASSM)的B-2轟炸機,未來我國隱身轟炸機也應具備投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

雖然我國已經掌握了隱身轟炸機研發中所涉及的諸多關鍵技術,但依然存在需要解決的短板問題。比如,不論是殲-20還是利劍無人機,在尾噴口上都沒有進行隱身優化設計,表明我國隱身飛機在紅外隱身方面仍然需要繼續努力研究。

同時,新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特別是隱身轟炸機,研發周期普遍很長,而且需要持續投入巨額的資金,是一個十分浩大的軍事戰略工程。國產隱轟的研製需要逐步紮實地展開,並且要穩定地進行技術驗證。同時,通過在新隱轟上採用全新的技術,還能實現我國在戰略轟炸機領域的「彎道超車」。

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在19年前的1999年5月8日,正是美軍B-2隱身轟炸機投下的3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襲擊了我國駐前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3名中國記者當場喪生。曾經的中國人,只能以抗議的方式吞下屈辱。如今的中國已經強大,即將裝備國產隱身轟炸機的中國空軍,將給侵略者以最有力的回擊!

給西飛更多時間,相信他們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回答。The next is coming soon

國外網友製作的中國隱身轟炸機CG想像圖

關於白色的幕布下究竟為何物?

就請小夥伴們下方留言各抒己見吧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所用之封面、圖片等素材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S-300真有如此不堪?以色列F-35入境,伊朗防空系統毫無反應?
美軍空襲敘利亞丨隱秘細節背後,究竟暴露了哪些問題與騙局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