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世界首富,外國人對他評價極高,國人卻罵他漢奸

清朝世界首富,外國人對他評價極高,國人卻罵他漢奸

原標題:清朝世界首富,外國人對他評價極高,國人卻罵他漢奸


清朝時期的「廣東十三行」,是清朝全盛時期唯一對外的通商口岸。十三行是對商家的統稱,並不是十三個商家,有時會多於十三家,有時會少於十三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十三行中湧現了很多富商,如伍秉鑒、潘振承、盧文錦、葉上林等。


這些富商中,伍秉鑒領導的怡和行最為出名。伍家早先是從事茶業生意的,康熙年間由福建泉州遷至廣州。伍秉鑒的產業有很多,主要經營絲織品、茶葉、瓷器。但他並不局限於這些傳統生意,積極和英國人做貿易,把產業和債務放到國外,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


伍秉鑒還用賺到的錢,投資美國鐵路、證券交易、保險,怡和行在他的經營下成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正因為如此,伍秉鑒在西方商界有著極高的知名度,西方學者更是稱他為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鑒能將生意做這麼大,除了精明的商業頭腦之外,還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伍秉鑒喜歡交朋友,為人慷慨,生意夥伴們都很喜歡他。早先,一個美國波士頓商人跟伍秉鑒合夥做生意,由於經營不善,欠伍秉鑒7.2萬銀元。伍秉鑒不但沒有催對方還錢,反而當著對方的面撕掉了借據。7.2萬銀元,摺合成今天的人民幣是一千萬。伍秉鑒這一做法,雖然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為他嬴得了口碑,外國商人主動上門和他做生意。

伍秉鑒還做過慈善。1835年,伍秉鑒在廣州創辦了一家眼科醫院,本地人可免費治療。伍秉鑒的這一善舉治好了很多人的眼睛,林則徐也是其中一位。但鴉片戰爭的到來打破了伍秉鑒的順風順水,與伍秉鑒合作的外商為了牟取利潤,常常在貨物中走私鴉片。


當時的清廷一直在禁止鴉片,伍秉鑒夾在外商與清廷之間,兩頭受氣。伍秉鑒為此只能向清廷妥協,向清廷捐獻巨款,以保生意上的安寧,還獲得了三品頂戴。但這些並沒有為他帶來安寧,林則徐在禁煙的問題上多次與他發生衝突。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伍秉鑒被清廷任命為求合使臣,與英國簽定了《廣州和約》。



按照和約,清廷要在七天內交出600萬賠款,英軍才退至虎門炮台以外。這600萬賠款清廷沒有出一分錢,全由十三行商人們分攤,伍秉鑒分攤了110萬(出錢最多)。1842年,清廷又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按照條約,清廷又要賠款300萬。最後,這筆賠款又落到商人們頭上,伍秉鑒一個人承擔了100萬賠款,剩餘的錢由其他商人承擔。


伍秉鑒出了這麼多錢,並沒有為他帶來榮譽,反而背上了漢奸的罵名。也許是因為他一開始就和外商做生意,禁煙時他又包庇外商,與林則徐發生矛盾,出再多錢國人也認為他是「漢奸」。伍秉鑒受此打擊,一蹶不振,在憂鬱不安中去世(1843年),享年七十四歲。

伍秉鑒顛峰時期,資產達2600萬銀元,摺合成今天的人民幣是50億,是外商眼中的世界首富。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定,中國從一口通商變成五口通商,廣東的貿易沒了優勢。廣東十三行也隨著這一變化,退出了歷史舞台(伍秉鑒的怡和行也在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兵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嚴嵩一輩子做奸臣,最奸的事莫過於預測出嘉靖的命運。
民國高手:身高不足一米六,行走江湖多年,沒有一個仇家

TAG:當兵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