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丹麥抽象畫大師皮爾·切克比逝世

丹麥抽象畫大師皮爾·切克比逝世

NO°/04

Monday,May 14,2018

文 / 李力

丹麥抽象畫大師 - 皮爾·切克比 - 作品

維也納,

一座充滿歐洲藝術氣息的城市。

在這裡,

不光能聆聽到世界級音樂大師們的經典音樂,

還能欣賞到不同風格的藝術大師們的繽紛畫作。

李力老師目前作為原境界美術館的常年合作藝術顧問,他將定期為大家帶來維也納優美的人文風情,最新藝術資訊和獨到的藝術見解。

李 力

西方藝術史學者

維也納藝術評論獨立撰稿人

奧地利中國學者聯合會會長

1978年考入國內大學研究德國文學藝術。

1988年被評為西方藝術史大學講師,八十年代與德國,奧地利的外國專家合作,在國內美術院校和大學大量介紹了西方現代派藝術。

1989年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藝術史學院研究歐洲藝術史,曾任教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藝術史學院和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藝術史學院。

正 文

研究自然和地貌使他成為了一個畫家——Per Kirkeby (1938-2018) 皮爾·切克比。這位丹麥當今最著名的藝術家學過7年地質專業(1957-1964),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後來改行投身藝術,拿起畫筆,早期拍過實驗電影,玩弄觀念藝術。站在那些尺幅巨大的抽象畫前,你能明顯注意到大自然的形狀和色彩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皮爾·切克比 Per Kirkeby (1938-2018)

作為地質專業出身的畫家,切克比畫畫全靠自學。他畫畫很慢,常常同時畫幾幅畫,什麼時候完成,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一層一層地往上堆積色彩,不斷修改,然後在某個時間段突然停住畫筆,告訴自已,作品成功完成了。對他來講,作畫的過程好比時間留在石頭裡的痕迹一樣,他總是讓作品給自已帶來驚喜和意想不到的結果。在地質學裡計算的單位是紀元,億萬年,北歐的氣候極為寒冷,冬季很長,他要尋找光線,色彩,他要表現地層裡面的侵蝕變化。

皮爾·切克比畫展展廳

皮爾·切克比的畫室

70-80年代,切克比活動在新表現主義的畫家圈子裡,他是68時期的左派分子,切克比與德國藝術家Joseph Beuys, Joerg Immendorf, Markus Luepertz, A.R.Penck, Georg Baselitz過從甚密,切克比讓世人早已宣告死亡的繪畫獲得了新生,大放光芒,他是當代最傑出的色彩大師之一。

皮爾·切克比站在自己畫前

早在大學讀地質專業的時候,切克比就經常參加遠征探險,他去過挪威,冰島,格陵蘭,無論是冰川,還是岩石,在他筆下已經簡化成了抽象的符號和記憶的沉澱。切克比的繪畫世界呈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細微觀察,四季轉換,光影交錯,生物周期,色彩極為豐富,他把地質學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皮爾·切克比作品《無題》,1999

皮爾·切克比作品《無題》,2005

皮爾·切克比作品《無題》

當其他新表現主義畫家熱衷於繪畫雕塑時,切克比卻在畫畫的同時,致力於後現代主義建築,他把一塊塊普通的紅磚變成了城牆,拱門,窗戶,走廊,磚石不再顯得厚重,而是輕盈幽黙。

1978年切克比成為了德國卡爾斯魯厄美術學院的教授,1989一2000年擔任了德國法蘭克福造型藝術大學的教授,他的作品在德國尤為看重,名氣很大。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倫敦泰特畫廊舉辦過他的畫展,他還應邀多次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 7(1982)和IX(1992)。當現代藝術思潮陷入困境,前景不佳時,切克比的抽象畫則柳暗花明,雅俗共賞,贏得大眾的親近喜愛。

皮爾·切克比作品:

德國布萊梅市交通塔, 磚,1988

皮爾·切克比作品:

法蘭克福德國圖書館前雕塑,磚,1999

皮爾·切克比作品:

德國雷克林豪森市的六拱建築,磚,2017

2015年切克比在家中的樓梯摔倒了,從此他再不能拿起畫筆工作了,2018年5月9日他在哥本哈根去世,享年79歲。

"北歐的巨人"倒下了,大地為這位畫家,詩人哭泣,鳥兒停止了歌唱。

>

皮爾·切克比作品欣賞

文章作者丨李 力

圖文整理丨林思雨

ORIGINAL IDENTITY 原境界

未來生活藝術方式新空間

新浪微博

@原境界xGallery

關於原境界

創立原境界的初衷,是為了尋找最真實的生活元素。依託原境界美術館實體空間,希望在這一方自在的天地建立起城市、鄉村與文化、人的聯繫。最終成為一個未來文化生活實驗場。過去,通過論壇、競賽、活動,原境界美術館參與並介入到多類型設計與跨界文化的推廣,通過收藏、展覽等活動形成了一個藝術聚集地。

The original intention to found the gallery is to find the real life element. The gallery will enhan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ur city, countryside, culture and people, through this physical space. It will be an exploration lab about future art life.

餘杭路18號-1, 近吳淞路

Original Identity Gallery, 1st Floor, 18-1 Yuhang Road, close to Wusong Road

地鐵10號線,公交14路、167路、33路、55路、19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界會客廳 的精彩文章:

大衛.洛克菲勒藝術收藏世紀大拍賣

TAG:原界會客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