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文化品牌,碼頭和源頭建設要齊頭並進

上海文化品牌,碼頭和源頭建設要齊頭並進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最閃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承載著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代表著上海文化魅力的品牌與企業也將在未來幾年展現更為清晰、顯著的標識度,上海市政府也明確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

5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鬍勁軍介紹了《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有關情況。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市文廣局局長於秀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市文明辦副主任宋慧出席了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鬍勁軍重申了李強書記和應勇市長在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全市推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重在展現標識度。歸結起來,「上海文化」品牌建設,既要抓好「碼頭」建設,又要抓好「源頭」建設。

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

抓好三大「源頭」

第一大源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中,除了提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江南文化研究發掘展示等專項行動外,更將精力和重點聚焦在發揮上海的潛質和優勢,通過獨闢蹊徑,瞄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源頭尋求突破。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詩,作為中國神話學研究重鎮的上海,有厚重底蘊、現實力量,更有成熟條件在創作史詩版中國神話中發揮更大作用。胡勁軍介紹:「圍繞這一主題,本市率先提出實施『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通過打造學術高地、文藝創作高地、教育傳播高地,自覺體現上海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的責任擔當。」

就在今年5月初,「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和文化傳播工程」中的史詩部分創作,呈現出了第一稿的完整面貌。7245行9萬字的新體詩,1495行2萬字的古體詩,凝聚了上海市20位詩人的智慧和力量,將中華民族的古老神話呈現在了大眾面前。

此外,與上海輕音樂團合作的新詩歌詞版已完成,將邀請美國知名作曲家譜曲,神話詩歌演出正在籌劃中;48集電視節目《中華創世神話-電視書場》邀請名師解讀神話知識點,自今年初開播已面世30集,反響頗佳;創世神話動畫片四部曲整體構思穩步推進,第一部「女媧補天」正打磨劇本,預計明年完成。

上海黃浦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紅色革命文化是第二大源頭。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傳承著紅色基因,承擔著重要使命。近一個世紀以來,紅色文化一直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底色。紅色文化的歷史完整性也成為上海文化的一大特色。

擁有如此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源遠流長的紅色文化基因,關鍵是要用好用足這些資源稟賦優勢。上海市提出「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專項行動」,就是要把建黨精神與城市精神結合起來,把紅色血脈與城市文脈結合起來,以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總源頭為目標,發掘保護建黨歷史資源、加強建黨歷史和建黨精神研究。「打造建黨主題文化精品、開展紅色文化社會宣傳、深化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開發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胡勁軍介紹,將從多個維度切入,推動「紅色文化品牌」建設。

第三個源頭則瞄準了現實題材作品創作。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只爭朝夕、不斷求索。真實描繪出改革開放發展歷程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正是現實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上海提出了「以五年為時間點,實現『五年百部精品』創作目標」,要聚焦重大現實題材,創作更多熱情謳歌全國各族人民追夢圓夢的頑強奮鬥、抒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實踐的精品力作,譜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碼頭」地位要突出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習慣稱上海為「文化大碼頭」。這種助力世界優秀文化在上海生根開花的「碼頭」,對「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發揮著關鍵作用。唯有胸懷「海納百川」精神,巧借「他山之石」,發揮好「碼頭」集聚效應,才能幫助上海打造首發、首演、首映、首展市場,幫助上海建成優秀文化發展的「基地」和「大本營」。胡勁軍在會上指出,圍繞文化「碼頭」建設,要突出三個「集聚」和三個「更加」。

聚集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越來越多的文化名家、大家紮根上海,形成群星璀璨、交相輝映的局面,上海的文化底蘊才會越來越厚實。這次上海提出「文教結合提升專項行動」,開展「文化名家選拔推薦」「青年文藝英才培養計劃」「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藝術榮典制度」等重點工作,最終是要形成文化大家和人才的發現、跟蹤、鎖定、引進、培養、教育、交流、激勵的完整創新機制。

聚焦龍頭企業,企業是最重要的文化市場主體,是文化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龍頭企業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例子不勝枚舉,閱文集團引領上海網路文化發展就很具有代表性。上海將加快推動「文創50條」政策落地,集聚和培育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文化企業。

集聚文化創意,創意是文化發展的原生動力,文化創作生產沒有固定的公式,但創新創意卻是一把幾乎適用於任何領域的萬能鑰匙,要在全市營造充滿創意的氛圍,要上下齊心畫出最大「同心圓」,要讓文化創意的基因在城市的血脈中流淌。

在制度創新、開放姿態、展現合作精神三個方面也需要更加凸顯。

近年來,「制度創新」堪稱全面深化改革激蕩之聲最響亮的音符。上海詳細對標了紐約、倫敦、巴黎等先進城市成功經驗和做法,充分研究了北京、廣東、浙江等地先進政策,虛心求教了本市科技、金融、商貿等領域,目的就是要吸納國內外跨領域有用措施「為我所用」。

要建設好上海文化「碼頭」,就必須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世界,讓更多人近悅遠來。上海已經具備這

樣的條件和實力,比如隨著自貿試驗區推進,上海的文化市場更為開放,演出經紀、遊戲遊藝機製造、娛樂場所、印刷等先後完全對外放開。又比如上海培育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節展活動,這些「上海主場」的品牌節展高度展現上海開放程度和發展活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碼頭」建設,更多取決於與世界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程度和協作水平,取決於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勢下的城市間合作。「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始終立足全球站位思考問題,始終放到全國發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下思考謀劃,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上海將建立起「一帶一路」沿線的藝術節、電影節、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創演、非遺保護六大合作機制並設立聯盟,將於今年6月15日舉辦首屆中國(上海)國際文化裝備博覽會,將聯手江、浙、皖共三省一市於今年11月29日舉辦首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還將籌辦江南百工——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重點活動。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就要處理好「碼頭」和「源頭」的關係,兩者不是相互排斥的,既要建好文化「碼頭」,更要建好文化「源頭」。唯有發揮「碼頭」的深度,吸引和集聚各路名家、名企、名人、名作、名展和名演前來上海「停靠」,「源頭」建設才能水到渠成。也唯有發揮「源頭」的高度,輻射和引領周邊文化共同發展,進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碼頭」建設才能相得益彰。

胡勁軍表示,「『碼頭』和『源頭』建設要齊頭並進,貫穿於文化品牌建設全過程,貫穿於《行動計劃》12項專項行動各方面,當上海成為國內外人才與佳作競相呈現的『碼頭』,必然也會成為原創活力噴涌不息的『源頭』高地。」

據悉,《行動計劃》提出了3大品牌任務、12項專項行動、46項具體抓手和150項重點項目。為推動工作落實落地,在《行動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設重點項目150例工作目標及具體任務表》,並正式印發。《具體任務表》按照責任分工,對應150項重點項目,並針對每個項目的目標和舉措進行了具體闡述,以指導工作更好推進,整個「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各項任務將由65個責任單位按照分工同步推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剩下時間不多,九泉再見」:朝韓離散家屬20次會面的悲喜
澳大利亞受邀「入東盟」:既歆羨東盟發展,又疑慮「亞洲化」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