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臟支架使用不完全指南!

心臟支架使用不完全指南!

犀利的語言 高逼格的圖片 精彩的段子

救人無數卻備受爭議!

心臟支架一直被謠言困擾,有人說它是國外淘汰的技術,有人說它是缺德手術,還有人說國內過度醫療、暴利產業。

謠言害死人!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年人,在急性心梗進手術室時最後一句話就是:「能不放支架就不放!」

本文,針對一些似懂非懂的患者疑問和了解慾望,寫一篇患者版本的支架使用指南。

據說,這是國內首篇患者版指南!

1

支架的適應徵

頻繁出現心絞痛,或者經常有胸悶、乏力、噁心、嘔吐、大汗淋漓或者瀕死感等。尤其要注意非典型的心絞痛,比如牙疼、喉嚨的壓迫感、後背和肩膀的放射痛等。

這些都是冠脈供血不足,導致的缺血癥狀,預示著心梗不遠了,應該造影檢查。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和重度冠脈狹窄,都需要儘早植入支架,緩解供血不足。

2

什麼是造影?

如果同時有上述兩三種以上的癥狀,建議儘早到醫院就診,就診科室首選胸痛中心,次之心內科。

醫生會根據專業知識判斷,是否需要造影。即便癥狀不典型,對於那些50歲以上且有多個高危因素的患者,比如多年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史等,也會建議造影檢查。

造影,就是醫生操控導管進入心臟血管入口處,注入含碘的造影劑,利用碘在射線下顯影的原理,看到血管的形狀、分支、腔內狹窄的程度及位置。

請注意,造影就是一項檢查,而且多是橈動脈的微創方式。

造影,是國際公認的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2

球囊擴張

支架需要用到球囊。

對於有些狹窄,最早都是採用球囊擴張的辦法,球囊沿著導絲進入病變位置,通過加壓膨脹擠壓斑塊使其緊貼血管壁,從而改善血流。

如遠端較細的血管狹窄,首選球囊擴張。

如果球囊擴張後,血管通暢且醫生判斷其遠期效果可以,則不用支架。

反之,就需要植入支架。

3

放和不放

支架的作用就是把狹窄的位置撐開一條通道,讓血液順利通過。

到底何時該放?

我在多篇文章中提到過,放和不放國家有明確的標準,而且你的手術醫生放了支架也要承擔一定的後期責任。

如果造影后,手術大夫出來和家屬談話時已經明確告知,狹窄超過70-80%,並且患者平時有癥狀,那麼就要考慮放。如果低於這個標準,就不需要放,你要求也沒用。

放不放,應該聽取主管醫生的專業意見。

他要綜合考慮到病人的全身狀況,比如年齡、自訴癥狀、併發症、遠期效果等。

4

使用期限

有人擔心,放進一個異物到心臟裡面,會不會過期?

嚴格意義上講,支架沒有「保質期」,一旦進入血管開始使命,將陪伴患者一生。但是支架會發生堵塞,這也是為什麼放了支架之後要長期吃藥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改善生活習慣,做到低脂飲食適量運動,很可能短時間內發生支架堵塞事件。

我曾見過一個病人,支架手術後出院,自我感覺良好,藥物停掉,而且嗜酒如命,每天一斤豬頭肉。再次見到他入院時,不僅支架堵塞了,第一次造影時狹窄了70%的那支血管也堵了。

5

可能發生的意外

在上一篇文章後,有人留言:「支架會不會隨著血流而移動?」我已經做了回答。

還有人問,聽說支架時間長了可能會斷掉,因為心臟時刻不停的跳。我查了一下資料,有些文藝作品中還真有此類描述。只能說,理論上有可能,現實中概率幾乎為零。

我曾經把打開的支架放在手指上扳動做彎曲試驗,彎曲程度要大於支架可能發生的效果,想把它折斷,比較難。

支架術後,並非一勞永逸,支架內還可繼續長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僅如此,還會引發急性血栓、亞急性血栓或動脈再狹窄,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心梗。

支架,並不能有效預防和完全阻止猝死等惡性事件。

6

費用問題

我想,這包含兩種意思,一種是單獨一個支架的費用;另一種是做支架手術的總費用。

單純的支架,費用是固定的,當地物價局網站都能查到,一般國產的8千左右,進口的1.6萬左右。

第二個問題,不同病人住院期間費用會差別較大。一是區域物價標準不一樣,比如北京的收費和西藏的區別就很大;二是國產和進口的價格不一樣;三是不同人的體質不一樣,術前檢查和用藥也差別巨大;最後,每個人手術使用的支架個數也不一樣。

補充:同品牌的支架,長度不論是10毫米還是30毫米的,價格一樣。

7

國產好or進口好?

這是患者和家屬問我最多的問題。我一般這樣告訴家屬,先聽主管醫生的意見,在此基礎上自己選擇。

無論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都是經過大量實驗的,都屬於比較成熟安全的,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很好,我建議選進口的,貴有貴的道理,你開幾十萬的車,戴好幾萬的表,又何必在乎那幾千塊的差價?

如果家庭條件一般情況,國產的也完全可以,一個支架省下來的錢,夠老人吃好長時間的葯,更符合實際。

還需要補充一句,國產支架限於技術等因素,對於一些特殊型號還不夠完善。比如,遠端血管需要的細小支架,可能不得不選擇進口品牌。

8

輻射大嗎?

造影是有輻射的,但是相對於疾病,輻射要放在次要位置,導管室會給病人適當的防護。

受輻射最大的是你的手術醫生,別看他穿的鉛衣幾十斤重,那隻不過是保護了重點部位,面部和上下肢很多部位都是暴露的。

患者一生接受那麼幾次輻射,而醫生一天要做好多台手術。

誰都知道輻射危害,但是職業使命,醫生沒有退路。所以,患者的術中理解和配合是對醫生的最大的尊敬。

9

吃藥問題

很多病人害怕放支架的原因就是害怕長期吃藥。

對於那些需要治療的,即使不放支架,也應該吃藥!只要還想延長壽命,就應該主動吃藥。對於既不放支架也不吃藥的重度冠心病人,也沒必要再看醫生,寄希望於佛度有緣人吧。

支架後吃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經歷了幾十年的臨床大數據實驗,安全性非常高,對人體的損害相比較於獲益可以忽略不計。

時至今日,冠心病已然超過惡性腫瘤,成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即便我們現在有了形形色色的治療方案,但無論是否做支架,均需要常規服用藥物,所謂活到老,吃藥到老,這是所有慢性病的最大特點。

10

術後複查

術後複查,一般要經歷1個月、三個月、半年、9-12個月,共四次。

主要檢查的項目為心電圖、心臟彩超、血液指標等,根據檢查結果適當調整用藥。

複查造影,一是看看放進去的支架,形態是否正常,有無再狹窄;二是看看其它血管狹窄情況是否加重。

11

如何運動

簡單地說就是兩個字「適量」。既不能因為放了支架,就自暴自棄的把自己當成病號,也不能忽視冠心病的禁忌從事劇烈運動。

術後可以從輕到重,逐漸加大活動量,以有氧運動為主,普通的家務活是沒有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到有心臟康復的地方,做一個評估,看看自己的心臟耐受情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能不能開車?

術後,可以。

12

術後磁共振檢查

目前,多數支架的產品說明上都已經備註,主管大夫在支架患者出院時也會交代,1.5T以下的磁共振並不受影響。

具體情況,可以諮詢主管醫生,他們會如實告知。

13

支架的材料

醫學界和葯械界對於支架材料的研究就從未停止。

最早的是用不鏽鋼材料,後來又出現了鎳鈦合金,鈷鉻合金,鉑鉻合金等材料。曾經有一段時間,使用過純黃金作為材料。

除了金屬成分,藥物塗層已經越來越被重視。

可降解支架或許是未來醫學發展趨勢,但目前可降解支架的適用人群很小,而且不是很成熟,因此現階段仍然以金屬支架為主流。

補充:在有些宣傳資料上,出現的旋切、抽吸技術,使用面還比較狹窄,具有嚴格的適應症。

結 尾

本文站在普通患者的角度,簡要介紹了心臟支架的一些知識。

衷心的希望,在疾病面前無論如何都要相信醫生。可以溝通,可以探討,甚至可以質疑,但是在專業問題上要聽醫生的話,因為:

他們看的醫學書比你多得多,

他們見證的病情比你多得多,

他們對於疾病的掌控比你專業的多。

PS:

世上本沒有《患者版指南》,問的人多了,我就把它整理出來,故命名為「不完全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7歲貴州男孩患罕見病,居然長了一顆石頭心臟
全球最快最高最陡的過山車,捂好心臟了解一下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