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路中的議程設置——以「汶川十周年紀念」為例

網路中的議程設置——以「汶川十周年紀念」為例

議程設置理論是麥庫姆斯和肖於在1972年發表的《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中提出的理論,主要的觀點是大眾傳播雖然不能決定受眾怎樣想,但是可以安排議題和提供信息,左右人們關注某些事實和意見,傳媒的信息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此次「汶川十年紀念」引起全民關注,離不開媒體的議程設置。

一、「汶川十年」紀念數量解析

從5月11日期起,「汶川十周年紀念」的熱度便迅速躥高,並且一直持續不減,從圖1和圖2中可知,熱度值最高已經到達了99.49,熱度值越高,說明關注度越高,全網聲量將近兩千萬條。

(圖1)

(圖2)

如此高的關注度,自然離不開媒體的輿論引導。主流媒體接連發表「汶川十年」的相關新聞和紀念報道,微博、微信、網頁、客戶端、論壇是受眾網路生活中的主要場所,而這些也是主流媒體發布信息的主要地方。發布的數量和頻率產生了一種遍在效果、累積效果和共鳴效果。以下從微信、微博、客戶端和網頁進行闡述說明。

1、微信

說到微信公眾號,不得不提出一個概念,就是「WCI指數」,這個指數是通過計算公式推導出來,得出的一個關於此公眾號的綜合指標,數值越大,公眾號的影響力越大。它是通過平均閱讀數、總閱讀數、最高閱讀數、總點贊數、平均點贊數、最高點贊數六個指標進行複雜運算後得出。從圖3中可知,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在微信上發表了6篇、新華社發表了3篇、央視新聞發表了6篇,這些媒體的WCI指非常高,活躍度很強,影響力自然很廣。當然高值的公眾號的數量遠遠不止圖中所示。

(圖3)

頭條位置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由於大眾的閱讀習慣,頭條位置比其他的位置更能引起較大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從圖4中可知,微信中9913篇是在放在了頭條位置,這意味著只要打開公眾號,幾乎是必讀的一篇。

(圖4)

2、微博

微博是一個非常大的輿論場,無論什麼熱點事件,微博的聲量總是能排在第一,這和即時評論以及轉發有很大的關係。在微博中,還是以主流媒體為引導,人民日報發表了2篇、央視新聞發表了10篇、頭條新聞發表了3篇,這些微博的粉絲量均在5000萬以上。除了圖5的媒體和數據之外,圖6這張數據圖顯示,發表汶川紀念相關文章的微博中超過1000萬粉絲的高達48個,可以推測微博的影響力非常大。

(圖5)

(圖6)

3、客戶端和網頁

有閱讀新聞習慣的讀者,當然不僅僅滿足於騰訊新聞彈出來的幾條消息,大多數的讀者會在手機上下載新聞客戶端或者在電腦上打開網頁瀏覽新聞,以獲得每天的新聞動態。這些讀者通常對新聞有較高的敏感度,且所受影響不小。從圖7和圖8中可知,今日頭條的相關數量高達1029篇,其次是鳳凰新聞,有563條,網頁中的相關數量同樣很高,這些新聞客戶端和網頁都有著眾多的讀者,因此傳到讀者的信息數量很多。

(圖7)

(圖8)

二、網路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遷

1、網路傳播是否還存在議程設置

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接觸外界信息主要是依靠大眾媒介。在這種環境下,相對來說信息的接觸較為封閉,媒介對信息的控制度比較高,媒體通過設置議題來讓大眾感知到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表達和傳播環境變得開放,那麼還存在議程設置的情況嗎?根據著名傳播學者彭蘭教授所言,網路社會中依然存在議程設置理論。

首先,人們對議題的關注程度主要來源於議題被報道的強度和頻率。從上文分析中可知,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客戶端,報道的數量很多,任何一個接觸網路的人都會被此次紀念所感染。

其次,網路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是相互交織的,在議程設置方面,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是一個有力的補充。無論是微博轉發還是微信的轉發,都提高了自身周圍人的關注度。

最後,利用互動技術,報道對象與受眾可以建立直接的聯繫,當事人的影響會更直接傳遞給受眾。如「南方人物周刊」公眾號《汶川地震十周年|三個媽媽的重生》、「魯豫有約」的《汶川:他們的十年》等等,直接將報道的對象與受眾聯繫了起來,加深了「汶川十年紀念」的程度。

2、議題演變的發散性

網路的開放性,導致議題開始變得越來越發散,不再是集中報道其中一個點,而是從多角度的去關注和思考。可以是對過去的懷念,也可以是對未來的憧憬;可以是對中國力量的驚嘆,也可以是對小故事的感動;可以是情感的寄託,也可以是災難的防範。雖然有著「汶川紀念」這一個主題,但是這個主題下不斷的出現眾多的發散性議題。

3、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和影響力

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在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中,人們被迫接收信息,但在互聯網社會,受眾變得積極主動,不僅接收信息,而且把信息再次進行網路傳播,此時受眾既是接受者,也是傳播者,進一步增強了影響範圍。

三、總結和思考

議程設置理論說明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強調了大眾傳播的影響。但是,其背後的控制問題不得不重新提出,政治、權利、社會、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以及文化霸權控制等問題不斷的暴露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開和頹敗 的精彩文章:

基於USP理論的「江小白」廣告分析

TAG:盛開和頹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