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退役軍人的榮譽與起點

退役軍人的榮譽與起點

據統計,軍隊轉業幹部有一半以上立過功,有的還獲得榮譽稱號。除《紀律條令》規定的獎勵外,軍隊還有各種專項獎勵,如軍隊科技進步獎、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優秀四會教練員、優秀參謀、全軍裝備管理先進個人等等。為了敘述方便,這裡我們把這些獎勵和功勞統稱為榮譽。

榮譽與英模本色

為什麼軍人獲得的榮譽多呢?一個是軍隊的特殊使命,有著產生功臣的舞台。除了作戰,在國家急難險重等任務面前,都是軍隊沖在前。如抗洪救災、抗震救災,反恐處突等。再一個就是軍隊善於用精神的力量鼓舞軍心士氣,打造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鋼鐵之師。地方也非常重視榮譽,特別重視對軍隊轉業幹部的表彰。

1986年以來,國家先後六次表彰模範軍隊轉業幹部,平均每五年表彰一次,共表彰1082名全國模範軍轉幹部,各省區市表彰的更多。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也大張旗鼓地宣揚軍隊轉業幹部事迹,先後出版了《軍功新輝》《軍旗下的足跡》《新世紀軍轉頌歌》等系列叢書,拍攝了《延伸的長城》等系列專題片。就是為了激勵廣大軍轉幹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繼續衝鋒在前!

筆者在軍隊和地方都立過功,對榮譽有一定的體驗。服役期間,曾隨所在部隊參加過一場戰役。在戰火的生死考驗面前,部隊湧現了許多功臣模範,我與功臣模範有過近距離接觸,目睹了許多功臣模範的人生軌跡。

黃權國,擔任過著名的「劉老莊連」連長,作戰時擔任副營長,在帶領主攻連進攻中,遇到了山嶽叢林中密密麻麻的絆雷,為及時完成作戰任務,他身先士卒,用竹子接起的長桿連續捅爆前進路上的絆雷,開闢了前進通路,人稱排雷英雄,火線榮立一等戰功。1984年,他從營長位置上轉業,按政策憑著他的戰功,可以在湖南全省範圍內選擇安置地,但他沒有選擇省會,也沒有選擇地區所在地,而是回到家鄉所在縣,擔任民政局副局長。把軍人對祖國的忠誠融入為百姓服務的平凡工作中,得到了幹部群眾的認可,被表彰為「全國模範軍隊轉業幹部」,人稱「老英雄」。因為在人們的眼中,英雄應該是戰場上為國盡忠,職場上為民盡責。黃權國無疑是功臣模範中的代表。

當然,也有個別功臣模範躺在榮譽的溫床上,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發展一般,非常可惜。對活著的功臣模範,在表彰中向來是說兩句話,一個是號召大家向功臣模範學習,另一個是要求功臣模範發揚光榮傳統,保持英模的本色,這兩句話是戰友們都應該記住的。

榮譽與責任擔當

榮譽有許多特性,根據本文表達的內容,只講其中三點。

從榮譽的認定來講,具有階段性。當授予一個人榮譽時,是對他過去取得成績的肯定和褒獎。榮譽是否能連續下去,就看榮譽的獲得者能否將榮譽保持下去。如果不是,其獲得的榮譽有可能中止。《紀律條例》規定:「對被開除軍籍的人員,取消其軍銜和在服役期間獲得的獎勵」,國家《公務員獎勵規定(試行)》規定,公務員在獲得獎勵和榮譽稱號後,有四種情況可以撤銷獎勵或榮譽稱號。軍地對榮譽稱號有這樣的規定,體現了榮譽的純潔性和崇高性。

從榮譽的名稱上來講,具有領域性。不同的榮譽稱號有不同領域的榮譽特點,相同的榮譽稱號往往聚集著不同領域榮譽代表,榮譽的領域性體現著各個行業人才的特殊性。

從榮譽所體現的精神來講,具有普遍性。比如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比如拼搏、奉獻、助人、敬業精神等等,無論哪個領域哪個崗位都需要這種精神。各類榮譽所體現的精神力量,值得學習,必須傳承。

轉業是轉戰,不是休戰,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要不得。按照政策規定,國家只對三類退役軍人實行終身供養:直接在軍隊退休的;傷病殘達到一定殘疾等級的;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對計劃分配的軍轉幹部,國家負責安置到工作崗位。目前轉業幹部絕大部分安置到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安置單位不是養老院,是新的工作崗位。安置在哪個崗位就是哪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除軍轉政策另有規定外,實行與這個崗位相適應的人員管理辦法。比如公務員要按國家《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按照國家《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管理。每個崗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單位的人既關注你的過去,更關注你的現在。

榮譽與精神傳承

無論在軍隊還是地方,都有如何面對榮譽的問題。現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在擔任連長時曾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他是從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大軍區司令、陸軍司令這些位置上一步一步走到高級領導崗位的。功臣模範也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各級領導幹部, 也是需要在各級歷練,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任職。前些年,有一部叫《火鳳凰》的電視劇,這部劇是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承製的。描寫了女子特種兵訓練和執行任務的故事,其中一段是女子特種兵受命訓練一批號稱狼牙的男兵,這些兵都是從軍區各部隊抽調的精英。報到那天,這批男兵看到教官是女兵,很不服氣。

其中一個中尉與女教官進行了單個較量,結果被女教官打倒在地。為了讓訓練開個好頭,女教官當場燒毀了這批男兵輝煌的簡歷。要求他們忘記過去,從零開始。經過苦練,後來這批狼牙成為特種兵的精英。儘管是影視作品,但這種情況在許多部隊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所以說,榮譽的精神是永存的。轉業幹部到新單位後,要把榮譽的稱呼暫且放在一邊。榮譽要放在心裡,不要掛在嘴上。在此地得心應手,不等於在彼地如魚戲水。越有榮譽,越應謙虛,才越能得到人家的尊重和愛護。2017年11月《中國退役軍人》雜誌刊登了介紹來自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轉業幹部余寶豐的故事,題目就是:「做英雄精神的傳人」。傳承英雄的精神,是每個轉業幹部都應該親歷親為的。如果有人擔心人家把自己的功勞忘了,本身就不是把榮譽當動力,而是把榮譽當包袱,帶著包袱奮鬥,路不會走遠。

需要說明的是,在軍轉宣傳工作上,軍轉部門對地方安置單位、對軍轉幹部有不同的宣傳口徑。對於安置單位來講,就是要講軍轉幹部在部隊的犧牲和奉獻,要講軍轉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對他們要高看厚愛。對於軍轉幹部來說,就是要講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到地方繼續艱苦奮鬥,要建新功,立新業。不同的宣傳口徑,體現著軍轉工作的責任和使命。榮譽和起點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榮譽是對過去的肯定,又是創造新榮譽的起點。正確認識榮譽與起點,對轉業幹部來說既是理念,更是踐行。願戰友們都能夠在新的起點上,延續過去的輝煌,在新崗位上實現新的人生價值。

(本刊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退役軍人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退役軍人 |